膝骨性关节炎ppt课件
27
感谢聆听
.
28
.
29
5、遵医嘱物理治疗,如红外线等,中药热 熨,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经皮电刺激等
治疗。
.
19
.
20
(三)饮食护理
1.饮食宜高营养,高纤维,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 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易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 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
21
.
14
膝关节置换术
.
15
膝关节置换术
.
16
并发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并发症 关节肿胀,日久可见关节畸形,骨质增生
故因早期治疗。
.
17
护理
(一)膝关节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程度等 2、体位护理: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膝下可垫 软枕,下床活动时可拄双拐活动,减轻关节负重。 3、做好膝关节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向医师 反馈。
坏死,边缘不清骨折,关节间隙填充; c、破坏关节软骨时,关节间隙变窄; d、进一步发展,可见关节软骨下侵蚀及破
坏,可见到骨膜反应及骨髓炎x线表现。
.
10
治疗
非手术治疗(保守疗法): 理疗、药物、注射疗法和中医中药治疗等。
.
11
治疗
手术治疗: 膝关节镜下探查并清理术 此术是用于诊断治疗膝关节疾病比
(三)康复护理
1、术后第一天进行适量的股四头肌肉收缩、放松 练习和踝泵练习,对防止老年患者术后腓肠肌静脉 丛的静脉炎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 意义。
2、术后第二天,拔除负压引流管,同时去除加压 包扎的大棉垫。从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管后开始使 用充气治疗仪,防止血栓形成并促进肿胀消退。一 直用到术后两周止。
.
6
诊断
1.反复劳损或创伤史。
2.膝关节疼痛和发僵,早晨起床时 较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多时又 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
3.后期疼痛持续,关节活动明显受 限,股四头肌萎缩,关节积液,甚 至出现畸形和关节内游离体。
.
7
诊断
4.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可扪及摩擦音。 5.膝关节正、侧位X照片,显示髌
2.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其特点 是初起疼痛为阵发性,后为持续性, 劳累及夜间更甚,上下楼梯疼痛明 显。
.
4
临床表现
3.膝关节活动受限,甚则跛行。极 少数患者可出现交锁现象或膝关节 积液。
4.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磨擦音, 部分患者关节肿胀,日久可见关节 畸形。
.
5
临床表现
5.膝关节痛是本病患者就医常见的 主诉。其早期症状为上下楼梯时的 疼痛,尤其是下楼时为甚,呈单侧 或双侧交替出现,是出现关节肿大, 多因骨性肥大 造成,也可关节腔 积液。出现滑膜肥厚的很少见。严 重者出现膝内翻畸形。
较安全实用的新技术,使患者痛苦 小、并发症少,具有恢复快,疗效 显著等特点。
.
12
治疗
手术治疗:
膝关节置换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 通过手术将病损的膝关节部分或全 部由人工制造的关节部件所代替, 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如 同装牙套一般,植入人工关节,使 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3
膝关节置换术
3、术后3--7天可以开始患肢的直腿抬高练习。
.
22
.
23
.
24
.
25
(三)康复护理
4、术后一周屈膝要达到90度,关节镜切口可以拆 线。
5、术后三周,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恢复情况增加 行走总时间。
6、术后一个月,可以参加需要少量行走的工作, 或者干一些需要少量行走的家务。 7、术后两个月时,如果关. 节状态良好,可以逐渐 26
、健康指导
1.急性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采取舒适体 位。不要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更不要盲目 地做反复屈伸膝关节、揉按髌骨、抖晃膝关 节等运动。
2.病室适宜干燥、阳光充足,不宜在寒冷季
节或阴雨潮湿天气外出活动。注意体温、关
节、汗出等情况变化,汗出多时应避风,勤
换内衣。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
当风,被褥常洗常晒,. 保持干燥清洁。
骨、股骨髁、胫骨平台关节缘呈唇 样骨质增生,胫骨髁间隆突变尖, 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 有时可见关节内游离体。
.
8
鉴别诊断
主要与化脓性膝关节炎互相鉴别 化脓性膝关节炎临床表现 1、疼痛、活动痛; 2、关节肿胀,发热,压痛; 3、浮髌试验(+); 4、寒占发热;
.
9
鉴别诊断
5、X线: a、早期无任何改变, b、2―3周治疗骨不连,周围软组织肿胀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2018.7.261
病因
膝关节炎的发生一般由膝关节退行 性病变、外伤、过度劳累等因素引 起。膝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是 引起老年人腿疼的主要原因。另外, 体重过重、不正确的走路姿势、长 时间下蹲、膝关节的受凉受寒也是 导致膝关节炎的原因。
.
2
膝关节解剖
.
3
临床表现
1.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 性,往往有劳累史。
.
18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
1、评估关节活动度,对屈伸不利者,做好安全防 护措施,做好跌倒及其它意外事件的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的注意事项, 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者,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 更换卧位,受压部位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4、保持病房环境安静,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 生活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