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C.职业型人才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B.培养能力)相统一。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6.中国高等学校实(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A.大众化发展)阶段。

8.(C.培养专门人才)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教学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1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1895年创办的B、天津西学学堂2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C、欧洲中世纪大学3 (B、经济体制)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4(A、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5(B、智育)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

6高等教育入学率(C、15%—50%)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

7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D、自主择业)。

8 高校中师生关系一般不能表现为(D、特殊)关系。

9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

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A、复杂性)特点。

10 (D、课程)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11 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A、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12(B、教学与科研结合)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出的特点。

13(D、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14 学分制的缺点之一是(A、难以反映学习的质量)15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最普遍采用的方法是(A、讲授法)。

16(D学业成绩考核)是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即对知识和能力掌握程度的评定。

17(B、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18(A、应用)研究具有明确性、可行性、风险性和商业性等特点。

19(B、课程国际化)标志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发展到了实质阶段20 校风、校训属于校园文化的(B、精神)文化。

第2部分:多选((20分))第21 题:高等教育在扩展阶段表现出的特征有:(A、高校数量和人数迅速增加B、高等教育功能扩大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C、高等教育系统和内部组织越来越复杂D、高等教育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22 高等教育的人口功能表现为(A、控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质量C、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2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要树立(A、发展B、多样化C、整体性D、特色化)的高等教育质量24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25从狭义上说课程主要体现在(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26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动性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做到:(A、培养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B、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C、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D、对学生科学方法的指导)27对头脑风暴法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独特的讨论法B、参加人数一般在10—15人D、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表现出高水准的创造力)28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有(A、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教育管理权力下放B、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校管理运行机制C、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D、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29 高校科学研究的任务有(A、承担国家的重大科研课题B、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C、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D、教育科学研究)30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A、大众化B、国际化C、终身化D、管理法制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51教师对待学生的评价态度(B、通过学生的评价发现自身的不足C、相信学生热爱学生)52该教师上课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说明(A、教师师德不够,没有为人师表C、教师没有让学生在教学环境中有心理安全D、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53教师的素质应该是(A、扎实的专业知识B、一定的科研能力C、正确的政治方向D、要热爱学生)54通过该案例,我们认为(A、大学生能比较认真如实的评价教师,应该相信学生B、教师要经常反省自己,少责怪学生C、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55对待课堂纪律不是很好现象,教师的基本态度应该是(A、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B、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教学)56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体现出了(A、大学生学习中的独立性B、大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性C、大学生学习中的探索性)57 现代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师生的民主平等,教师应(A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B 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平等参与C提高素养,亲近与了解学生D心理相容、教学相长)58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A、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B、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C、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15选3。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P52.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P313.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

P29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P31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P646.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

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

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

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

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

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

P697.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到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

广义的课程突破了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线,使教育活动克服了以学科、智育为转移的唯理性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

P235 8.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P2409.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P24210.教材——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和注释。

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

P24511.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P25312.学分制——学分制是与学年制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分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一般是将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或获得学位的业务标准。

P26313.教学和教学过程——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动态过程而展开就称为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到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有三个特点:其一,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其二,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

P218-21914.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P22615.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P85四、简述题(每题8分,18选4。

)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P 答:(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P 答:(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