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线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线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太原新希望双语学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线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何其伦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

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

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

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

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

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

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

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

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道义的危险信号。

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

退一步讲,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

朱子《大学章句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知者已鲜矣。

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

或许我们着实需要铭记《大学》的结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由是则使国人以义为先、见利思义;由是则得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

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让“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这无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选自杨喆《义者,宜也——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在孔子看来,追求富有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这和“重义轻利”的主张不矛盾。

B. 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认为“义”与“利”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但并不否定人合理求“利”。

C. 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只要先讲求了“义”,就可追求大利的道理。

D. 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找到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关于“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

B. 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淡薄。

C. 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性格、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

D. 文中先贤们有关“义”“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欲问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利、以义为先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不能体现儒家的义利观。

B. 现代的人们如果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就能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是图,践行以义为先。

C. 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

D. 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们。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突破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

这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

该项成果于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

此前,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世界难题。

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

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对人类非常重要。

孙强说:“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利且有效开展。

”(摘编自吴月辉《体细胞克隆猴,了不起》,《人民日报》2018年1月25日)材料二:体细胞克隆就是将体细胞培养后,注入去除遗传物质的卵子内,通过人工方式激活后再送入受体,最终让它们发育成个体的过程。

体细胞克隆猴,就是利用猴子的体细胞,复制出相同的个体。

克隆流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问题出在哪里?一是猴子的繁殖能力低,传代时间长。

猴子的怀孕周期是160天,从小猴子出生到性成熟可以怀孕生育需要4-6年的时间。

二是遗传背景复杂。

猴子的父亲母亲都不一样,基因来源不一样,遗传背景就不一样,这导致个体差异大,对实验干扰很严重。

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一直都在想办法攻克这些难题。

体细胞克隆有四个关键节点。

第一是要有一个体细胞组成的胚胎,第二是能够把胚胎激活,第三是要能够启动核基因组,最后一个节点是把胚胎放在子宫和输卵管里,让它们着床发育成个体。

最后一个节点无法控制,我们想办法对前三个节点进行干预。

(摘编自孙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背后的艰辛历程》)材料三:当前药物研发通用的动物模型是小鼠,由于小鼠与人类相差较大,药物研发人员在小鼠模型上筛选候选药物时,且不说这一过程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与物力,单就这些筛选到的候选药物而言,它们用在病人身上大都无效或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这使得诸如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等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而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可以创建基于猴子的疾病模型,这将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进而使上述疾病有望得到有效治疗。

这样,造福人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伦理初心将得以体现。

(摘编自陈爱华《体细胞克隆猴诞生的伦理启示》)材料四:将非人灵长类动物用于实验,长期以来都存有争议。

动物福利组织认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做实验是残忍的行为,原因是它们与人类很相像。

他们还表达了对克隆技术本身的担忧,指责克隆过程中存在流产、枯燥的社交环境、人工喂养及其他非自然性压力等问题。

在动物福利方面,中国面临的审视尤其多,因为其国内并没有针对虐待动物行为的综合性法律。

美国加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行为神经学家认为:“过去十年,技术已经大幅进步。

行为神经科学领域中,某些可能用克隆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用其他方法解决了。

也有生物医学界的研究人员称:“如果真能避免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当然很好,但是,目前来看,动物体外和计算机模型的效果都不好。

”中国的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将会长期监测克隆猴的健康状况,其中包括它们的脑发育情况。

他们希望,对动物福利的看法正在快速转变的中国社会,能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研究保持开放的态度。

同时,“当我们证明克隆猴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用处之后,西方国家也能逐渐改变他们的看法。

”(摘编自国家地理中文网2018年1月26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强团队成功攻克体细胞克隆猴这个世界难题,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意味着目前绝大多数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B.体细胞克隆猴的培育过程非常困难,既需要解决猴子繁殖能力低、传代时间长和遗传背景复杂的难题,也需要控制好关键节点。

C.相较于猕猴,用小鼠作为动物模型的药物研发,需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且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对人类疾病研究作用有限。

D.将非人灵长类动物用于实验,尽管国际上长期存有反对的声音,但孙强团队仍看好应用前景,期待西方对此项研究能持开放态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之所以难以建立,主要是因为相关的体细胞克隆难题一直没有攻克,没有可用于有效研究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实体。

B.将培养成功的猴子体细胞胚胎激活后送入受体的子宫和输卵管里,经着床发育,最终复制出相同的个体,这个过程是可控制的、可干预的。

C.借助体细胞克隆猴研发出来的新型药品,只有在证明这些药品用在克隆猴身上有效且没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之后,才可用于病人的临床治疗。

D.关于复杂的人类疾病研究,生物医学界有研究人员强调目前“动物体外和计算机模型的效果都不好”,是为使用非人灵长类动物做实验作辩护。

6.你是否赞成将体细胞克隆猴用于实验?请表明你的态度,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满分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木头人周太舸或许只有花狗明白,三爷特喜欢说话。

可和谁说呢?老伴儿走得早,儿女们相继携家带口进了城。

左邻右舍,也只剩下土坯房的几堵残垣断壁。

偌大个村子,没几个人。

于是,三爷就把自家的花狗称为伙计,常和花狗说话。

当然,花狗不会搭话,只是三爷的一个忠实听众而已。

三爷说话时,花狗就趴在三爷的脚边支棱起耳朵静静地听。

从三爷的话里,花狗知道了三爷的一些事儿。

比如,三爷曾经是个木匠,造房子、建庙宇、打家具、做嫁奁……与木材有关的活儿,全都干过。

尤其是刻花鸟、雕龙凤、塑菩萨,惟妙惟肖,十里八乡,无人不夸。

三爷走的地儿多,眼睛见得多,脑子里装的事儿多,嘴里的话自然就多。

花狗也不只是听,有时会哼哼几声,汪汪几声,或者用头蹭几下三爷的脚,向三爷摇几下尾巴。

到了晚上,花狗自觉地卧在三爷窗外的窝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