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护意见书(精神病人故意杀人)

辩护意见书(精神病人故意杀人)

辩护意见书
尊敬的公诉人:
*****律师事务所接受犯罪嫌疑人***之女**的委托,指派我作为***一审辩护人。

辩护人经依法查阅本案有关卷宗材料,并会见了犯罪涉嫌人***,对本案案情有了一定的了解。

根据事实和法律,辩护人对本案提出如下辩护意见,望公诉人予以采信:
一、犯罪嫌疑人具有自首情节,应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犯罪嫌疑人具有以下情形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抓捕时无拒捕行为,供认犯罪事实的。

本案犯罪嫌疑人案发后一直没有离开现场,且无拒捕行为,到案后如实供述事实经过,应视为主动投案,具有自首情节,应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被害人在案发起因上存在重大过错,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中的“情节较轻”情形。

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结婚数十年,被害人患有精神疾病,经常无故打骂、虐待犯罪嫌疑人及女儿,犯罪嫌疑人也多次尝试向公安机关求助,但问题总是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被害人***的妹妹***称(证据卷第50页):“我嫂子平时是一个很软弱的女人,在我哥哥常年的殴打辱骂下也患有精神疾病,持有精神残疾证……我哥哥第一次送往精神病医
院时是因为我哥哥精神病发作殴打我嫂子***,差一点将***殴打致死……今天我嫂子会做出杀害我哥哥***也是常年受到我哥哥***殴打辱骂后精神崩溃导致……”。

案发当日,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之弟王**发生矛盾,王**报警,民警调解劝离后,被害人在犯罪嫌疑人面前扬言要杀死其弟和其母,犯罪嫌疑人因受其长期虐待且自身患重度抑郁,情绪难以控制,终至崩溃,故被害人对于案发存在严重过错。

依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实施细则第三条第(一)款第14项规定:对于被害人有过错或者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的,综合考虑被害人过错程度、犯罪的性质和后果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

辩护人认为,法律在保护被害人权益的前提下,也不应忽略对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保护。

当被害人的行为违背公序良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其行为也已经触犯了法律,当该行为是诱发犯罪嫌疑人产生犯罪动机最主要的因素时,就应当认定被害人具有重大过错,犯罪嫌疑人本身也成为受害人,在该情形下,对犯罪嫌疑人应按照“情节较轻”处理。

本案犯罪嫌疑人长期遭受暴力以及处于恐慌压抑状态,使得其在心理上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顺从,也越来越无助。

这种精神上的抑制积压到一定程度,一旦爆发就容易走极端而失控。

由于男女体力相差悬殊和出于对施暴丈夫的恐惧,对被害人的反抗时间点往往不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所以无法以正当防卫事由得以免于处罚,而本案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无疑就是对长期殴打虐待的一种潜意识的防卫行为。

三、犯罪嫌疑人此前从未受过任何处罚,一贯表现良好,
无前科,无不良记录,此次犯罪属于初犯,偶犯。

犯罪嫌疑人案发前一贯奉公守法,表现良好。

此次案发系因其长期抑郁及当天遭受被害人暴力威胁,在极端恐惧心理和外界强烈刺激下,精神崩溃才做出了违法的事。

本案被害人的兄弟姐妹均称犯罪嫌疑人“平时是一个很软弱的女人”,能在被害人暴力殴打辱骂威胁下与其共同生活30多年,可见犯罪嫌疑人温良,柔弱,隐忍。

四、犯罪嫌疑人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能配合办案人员,交待本案事实,无翻供,且在被羁押期间,按时服药,服从管教,表现良好。

根据《刑法》第67条第三款:“对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犯罪嫌疑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第9条:“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犯罪嫌疑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恳请公诉人考量。

五、犯罪嫌疑人患有精神疾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其受到不当行为的外界强烈刺激,而导致情绪崩溃杀人,是情节较轻的一个重要理由。

犯罪嫌疑人经鉴定为:1、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状的重度发作;2、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根据《刑法》第18条第三款:“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请求法庭对犯罪嫌疑人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威胁说要杀死其弟其母,直接诱发其精神病发作,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对于一个限定刑
事责任能力的靠药物维系最基本的情绪稳定的精神病患者来说,其相对于正常人、一个完全行为能力人作出的违法行为主观恶性要小得多。

六、犯罪嫌疑人取得了被害人家属的一致谅解。

案发后,犯罪嫌疑人取得了被害人所有近亲属的一致谅解,其兄弟姐妹称:“我哥哥(弟弟)长期患有精神疾病,家庭暴力严重,多次威胁家人、妻女的生命安全,***长期遭受刺激,也患有精神疾病。

我们对***的行为予以谅解……”
被害人的女儿***也出具了谅解书。

七、被告的行为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
1、犯罪嫌疑人杀害其丈夫的行为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杀人,本案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系出于对被害人作为丈夫的特定人的长期积怨、恐惧及无助,以及渴求解脱的心理,其再次犯同种罪行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受被害人长期殴打虐待也得到了周围所有人包括被害人兄弟姐妹的同情,其主观恶性较一般的杀人行为要小得多,被害人的重大过错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犯罪嫌疑人主观上的可谴责性,严惩像她这样几乎没有人身危险性本身还要靠长期服药来维持情绪基本稳定的受虐妇女,对国家、社会及其子女都是弊大于利,还可能带来更严重的社会家庭问题,辩护人认为其行为可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情节较轻”,恳请公诉人予以采纳。

2、犯罪嫌疑人完全依赖药物控制情绪及睡眠,服用多种药物,各类用药看守所无法提供,需要公安部门专人送药,一天都不能停,其身体状况及精神状况均不适于羁押服刑。

综合以上两点,犯罪嫌疑人不致再危害社会,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恳请公诉人依据本案的事实、性质、情节和法律规定,向法庭建议对犯罪嫌疑人适用缓刑。

综上,辩护人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虽然涉嫌犯罪,但其系因长期受到被害人的殴打虐待、威胁刺激,考虑其具有自首情节,以及被害人对本案的发生具有严重过错,犯罪嫌疑人系初犯、偶犯无前科,结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构成及情节,恳请公诉人能够考虑其从轻、减轻情节,建议缓刑,给犯罪嫌疑人多年受压抑的生活一丝希望。

*****律师事务所
**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