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25分)万里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凝聚力和战斗精神。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但是据中国长城学会的科学考察显示,目前明长城有较好城墙的部分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迹的部分不到30%,很多地段的长城已经不复存在,2004年更被世界古遗迹基金会2004年度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
保护长城,迫在眉睫!请据此谈谈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原则。
答题要点: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与原则。
(根据第一章ppt自己补充)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开发和保护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事相互矛盾的。
(1)旅游开发利用可以提高民众的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意识:旅游者应将保护视为一种习惯,旅游业者应该充分认识旅游资源的特点,在科学的基础上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效应,旅游经营者应注重环境、社会、文化效应的结合,不能只讲求经济效益。
(2)开发利用为旅游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经费,开发不当会造成破坏。
:导致旅游资源受损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旅游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业者的旅游经营者的认识和行为,旅游地及旅游决策部门的认识和行为。
应从这三个方面注意环境不被破坏。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原则1、防止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建造了许多与文物古迹不协调的建筑物,破坏了旅游景观和氛围,甚至是直接拆毁破坏旅游资源。
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更是对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
2、防止利用中的超负荷接待。
承载力控制原则。
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草原旅游应着重注意这点,杜绝草原沙发生的可能。
3、文物古迹修复要整旧如故。
“修旧如旧”在我国较早地出现于1955年,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检查评价河北省赵州桥修缮成果时讲的。
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例如北京、南京等文化古城,不应为了城市经济现代发张而牺牲文物古迹,更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古文化、古建筑。
4、独特性原则。
尽可能保持原始的形象,充分利用特殊的资源,各种设施景观适应和协调,各项设施尽可能利用当地的材料和技术。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原则。
经济效益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目标,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旅游开发还必须注重社会效益。
6、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主要原则有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
2、论述题(25分)在我国西南地区,火把节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以燃火把为节日主要活动内容而得名,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成为当地重要的民俗节日,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人。
请讨论民俗节日对于旅游的重要意义。
1民俗的经济诉求功能。
在现代旅游中,民俗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旅游资源,民族地区纷纷利用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
对于那些发展已经陷入困境的地区而言,民俗旅游能够增加地方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现代旅游业中民俗与经济利益大的关联性使得民俗文化的开发为民则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现代旅游业下,民俗的经济附着性使得民俗文化的发展带有了开发新的经济来源渠道的意义。
也正是经济利益的存在,使得民俗地区的人们对于民俗文化开发往往十分积极。
2民俗的文化展演功能。
各地的民俗文化开发大都为某一群体提供文化名片,对自身文化特点进行展演的意义。
这与这些群体在现代话语体系中的边缘状况是分不开的。
这种文化展演,隐含着更深层次的扩大社会交往,寻求更大的展示文化合理性空间的意义。
3民俗的社会整合功能。
民俗原本就对社会具有整合社会、规范社会秩序的功能,随着旅游开发的进行,民俗的这一传统功能不仅依然保留着,同时还因民俗拥有者范围的扩大而具有整合内部社会与外部社会关系的功能。
4有利于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
例如康巴艺术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它是康巴地区间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
通过迪庆、昌都、甘孜、玉树4地州的共同努力,今天的康巴艺术节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丽江拥有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文化节日,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丽江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民族文化作为丽江人文旅游资源的代表,关系着丽江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强了对传统民族节日的保护和传承。
6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发展民俗旅游有利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市场扩张能力强,能够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朝阳产业,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工业产品普遍过剩,民族地区工业产品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利用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先发展“无烟工业”——旅游业,不失为明智之举。
3、论述题(25分)材料1:2010年香港山东周重要组成部分的“好客山东旅游推介会”昨日在港举行。
会上,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为香港中旅、永安旅行社、康泰旅行社、新华旅行社、美丽华旅行社、东瀛游旅行社等6家旅行社颁发了“好客山东旅游质量奖”。
此次香港山东周上,山东方面共签约港资旅游文化合作项目6个,涉及总投资约92亿美元(约598.3亿元人民币)。
材料2:从山东省旅游局获悉,2010年山东旅游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作用初步显现。
据山东省调查总队统计: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4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915.8亿元;接待入境游客366.8万人次,入境旅游收入21.5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3%和22.1%;实现旅游总收入3058.8亿元,同比增长24.7%,分别高出全省GDP和服务业增幅12.2和11.7个百分点,相当于全省GDP的7.7%、服务业增加值的21.2%。
结合上述两个材料,谈谈你对山东旅游发展的认识。
答题要点: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趋势及措施。
答: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旅游业发展比较迅速。
2005-2008年,旅游人数以及旅游收入都呈现逐年攀升增加。
2008年,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
山东旅游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已进入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的时代,特别是借助半岛蓝色经济和十一届全运盛会,山东的区域旅游品牌得到很大提升。
“好客山东”已经成为整个山东的文化旅游品牌。
趋势:新一轮的文化旅游项目突出地域特色,代表着山东旅游产业未来的竞争力。
全省各地市集中力量挖掘、开发各地具有民俗特色和反应文化的旅游产业,大力兴建文化产业,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
加大宣传力度,打出品牌。
完善各种配套措施,减免各旅游景点的门票,刺激旅游消费。
存在的问题: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问题。
(1)旅游战略总体规划执行不好。
没有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只是盲目重复建设。
(2)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思维。
使得旅游项目吸引力越来越低。
(3)旅游资源的维护滞后。
如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景点有收费无服务等,旅游从业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1)景点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景点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相对固定,工作积极性差,具备专业知识的旅游管理人才太少。
(2)旅行社和导游人员。
集中于青岛济南两市,数量和质量总体不高。
旅游资源的配套条件方面的问题。
(1)交通仍然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不少景区交通道路质量比较差,使旅客进出旅游景区受到很大限制。
(2)住宿仍然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旅游接待条件初具规模,但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仍有欠缺。
(3)餐饮消费水平不高。
大部分旅游可接受的餐饮价位在50-100之间。
(4)娱乐性和其他。
娱乐设施的增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
措施:基本对策:挖掘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
经验表明,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灿烂的文物古迹,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严格保护。
山东旅游业不温不火的原因,既有旅游资源挖掘不够的原因,也有对自然资源保护不够的因素。
因此,必须成立全省的专门协调组织,进一步调整旅游发展规划,把旅游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设立专门发展基金,挖掘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对现有旅游资源实施严格的全方位保护。
中长期发展对策:(1)重视高端旅游人才的培养。
发展旅游需要培养有较高文化素养,懂经济,会管理和精通外语的旅游管理团队,同时也需要大量的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熟悉国际旅游知识和掌握外语绘画能力的导游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
(2)区域经济产业一体化发展。
借助十一全运会,开发出一系列参与性与消费性较强的现代旅游产品,丰富现代旅游产品的内涵和结构,成为山东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品牌和新增长点。
(3)打造特色乡村民俗旅游品牌。
如沂蒙山民俗,微山湖民俗,泰山民俗等。
宣传推介乡村旅游精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2011年,5月19日正式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浙江宁海申报十年终获成功。
除了主打“《徐霞客游记》开篇日”这张“王牌”,当地气象部门还精心组织专家进行气候论证,从气候角度得出5月19日最适宜出游的结论。
中国旅游日最终锁定何时更合乎“天时”?有关研究表明,最适于人类活动的气候月均温在15℃至l8℃之间。
在该温度下能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即‘康乐气候’。
宁海县气象局局长金儒才则从避开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出行的角度进行论证:“从全国范围的观测事实看,近两年3月份天气变化剧烈。
2010年3月北方地区遭遇数次沙尘天气过程。
其中,3月下旬的一次强沙尘暴过程影响20多个省份,公众出行旅游受到严重影响。
而5月份冷空气活动不再明显,气温逐渐回升,灾害性天气较少,适于安排出行。
”此外,气象部门还从人体舒适度、雨量、雨日以及农时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5月19日应是“中国旅游日”最佳选择的结论。
这份气候论证报告最终获得国家旅游局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认可。
5月19日的选取充分考虑了气候条件对旅游资源的调节作用,具有旅游的普适性。
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值仲春和暮春,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试析我国气候对开展旅游活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答:我国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气候对开展旅游活动的有利因素:(1)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地跨多个纬度带,从沿海到内陆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如寒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等,多样的气候类型给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4分)例如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的哈尔滨,有一年一度的冰雕展,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