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34.“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并回答中国现代化的蓝图如何构思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不是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比如国民生产总值(GNP)人均1000美元,到那时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目标写入政治报告。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设想: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

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

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

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统一。

邓小平把基本上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调整为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样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宏伟目标。

第二,坚持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相统一。

“三步走”发展战略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根本目的和归宿,每一步都有相应的表示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和“比较富裕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

第三,坚持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

“三步走”发展战略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要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国
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第四,坚持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相统一。

“三步走”战略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相联系的。

实施社会主义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综合国力会大大增强。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同时迎头赶上世界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

这个经济发展战略,既表明我们制定的不是一个过急的目标,又表明中国人民决心用100年左右时间艰苦奋斗,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程,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雄心壮志。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但是为占世界人口3/4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道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第三,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上的分量和影响会大大增强。

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将是中国各族人民和中国社会主义的极其伟大的胜利,中国在国际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就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就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