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燕华)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

(马燕华)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

(马燕华)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马燕华撰写《人与动物》一教学对象学习此课时,学习对象已经学习了2000学时左右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量在3500以上。

在不借助工具书的条件下,能比较准确、流畅地阅读非专业性汉语书面材料,能理解汉语一般隐喻现象,了解汉语与自己母语的常见隐喻手法的差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为泛读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不借助工具书,比较准确地阅读汉语书面材料的能力。

本课由两篇阅读材料组成:《藏羚羊跪拜》、《猫》。

教学内容是:1 把握阅读材料主旨:老猎人不再狩猎的真正原因(《藏羚羊跪拜》)“我”家养的三只猫的特点;“我”家后来不再养猫的原因(《猫》)2 准确理解阅读材料读中的关键性语句(详见“阅读练习”);3 理解书面词语的意义(详见“阅读练习”);4 领会阅读材料中某些隐喻现象:“软”隐喻怜悯(见《藏羚羊跪拜》);5 学会汉语书面语表示某省某一部分的格式(见《藏羚羊跪拜》);6 学会汉语称呼女佣的表达法(见《猫》);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限定时间内不借助工具书做完阅读练习,大部分学生的正确率达到60,70,;教学重点:阅读材料的主旨;某些汉文化含量较高的语句含义。

如,眼睛一亮、心头一软、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见《藏羚羊跪拜》);花白的毛、怂恿、毫无生意、诅咒(见《猫》)汉语书面语表示某省某一部分的格式(见《藏羚羊跪拜》):省的简称,方向词汉语称呼女佣的表达法(见《猫》):姓氏,嫂/婶/妈四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不借助工具书阅读材料,完成阅读练习。

要求每题必做。

然后让学生们按座位顺序依次回答练习答案,边对练习答案边讲解教学重点。

1五教学过程本课共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因课间不休息,第一课时实际上课时间70分钟) 1 简要介绍本课主题,指导学生先仔细阅读教材中“阅读提示”。

因为每篇阅读材料标题之上的“阅读提示”都是针对文章的主旨、脉络来设计提问的。

仔细阅读“阅读提示”便于激活阅读者知识结构中的相关知识。

2 学生在阅读和做阅读练习时,要求做到三条:1独力思考 ?2每题必做 ?3限时完成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二课时实际上课时间30分钟)1 学生按座位顺序依次回答练习答案。

2 讲解“教学重点”。

1“眼睛一亮”的“亮”含有精神振奋的意思,因为“亮”可以形容人?的思想心胸清爽、清楚、开朗。

因此“练习”第二题“选择正确答案”第五小题的正确答案是A。

2“心头一软”的“软”含有怜悯、同情的意思。

?3“云游四方”的“云游”是状中短语,名词“云”作动词“游”的状?语,形容行踪像云一样,漂浮不定。

因此“练习”第二题“选择正确答案”第三小题的正确答案是A。

4“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汉语书面语常常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词语组成对仗性的语句来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

此处为了说明老猎人狩猎生活的艰辛粗犷,用“朝”与“夜”概括时间,“饿”与“渴”概括生存基本需求,“藏北雪”、“江河源”、“黄羊肉”“冰雪水”都是藏北高原的代表性事物。

这是汉语古典韵文常用手法,因此,这类语句并非写实,而是重在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

因此“练习”第二题“选择正确答案”第四小题的正确答案是D。

5汉语书面语表示某省地理上某一部分的常用格式是: ?省的简称,方向词如,赣南、湘西、苏北等。

一般汉语教材口语体较多,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在会话、听力等基础课上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种格式。

我们特地安排了这样的练习。

(参见《藏羚羊跪拜》的“练习”第三题)26“花白的毛”中的“花”指颜色或种类错杂、不纯。

如,“花名单”指?名单上的名字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各种各样的名字;“细粮粗粮花搭着吃”意思是不纯吃细粮,也不纯吃粗粮。

“花白的毛”意思是猫的毛色不是纯白,而是白中夹杂其他颜色。

“花”的这个义项,外国学生不太容易掌握。

因此,《猫》的“练习”第二题“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答案”中第一小题的正确答案是C(参见《猫》的“练习”)。

7“怂恿”指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当代多为贬义,但在阅读材料《猫》?中是中性的。

因此,《猫》的“练习”第二题“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答案”中第三小题的正确答案是A(参见《猫》的“练习”)。

8“毫无生意”中的“生意”指富有生命力的气象,生机勃勃。

外国学?生容易从字面上理解为买卖或生气的意思。

因此,《猫》的“练习”第二题“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答案”中第二小题的正确答案是B(参见《猫》的“练习”)。

9“诅咒”指用恶毒的话盼望鬼神加祸于自己所憎恨的人。

“诅咒”和一?当着自己憎恨的人的面说那些恶毒的话。

因此,《猫》般的谩骂不同在于不是的“练习”第二题“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答案”中第六小题的正确答案是D(参见《猫》的“练习”)。

10汉语书面语对女佣的称呼,一般是: ?女佣的姓氏,嫂(年轻的)/婶/妈如,李嫂、张婶、陈妈等,外国学生一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种格式,我们特地安排了这样的“简答题”(参见《猫》“练习”第六题)。

六教学反思1 一般来说,对外汉语的会话、听力教材多为口语体色彩,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接触汉语书面语词语的机会比较少,他们的书面语词汇比较贫乏,即使是汉语水平达到高级阶段的外国学生,汉语书面语的许多常用词语、常用格式词汇仍然未能掌握。

因此,泛读课的教学任务,除了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技能以外,阅读和学习汉语书面语词语也是一项其他课程代替不了的重要任务。

如,本课《藏羚羊跪拜》中表示某省某一地区的表达格式,《猫》中对女佣的称呼等。

由于泛读课是阅读课,不能像精读课那样在课堂上逐词逐句地讲解书面语词语、句式的用法,针对书面语词语的理解、掌握的教学任务必须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练习来实现,因此,无论是教授泛读课,还是编写泛读课教材,必须充分认识到练习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上,不能只停留在对答案上,还必须认真仔细讲解清楚每篇阅读材料的“教学重点”。

2 阅读原汁原味的汉语书面材料,还能体会、归纳出一些文化含量比较高的现象。

本课有的练习是针对这方面的训练设计的。

如,《藏羚羊跪拜》中“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实际上告诉我们,现在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要受法律惩罚的。

这是一种社会文化背景。

我们在“练习”的第3一题“根据短文判断正误”中设计了一道小题。

《猫》从作者写三次养猫的经历,透露出作者的家是一个殷实之家。

我们设计了一道简答题:“作者的家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

请从短文中找出可以说明作者家比较富裕的句子,并写下来。

”3 本课练习中有关汉语与学生母语中的语言隐喻现象也设计了练习,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这类题比较感兴趣。

后附本课阅读材料和练习七阅读提示一位猎人为什么打死了一只藏羚羊后再也不打猎了,其中有什么秘密,藏羚羊跪拜王宗仁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

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

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

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中的事。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

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

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

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4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地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

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

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选自《中考语文课外阅读试题精选》语文出版社 2003)《藏羚羊跪拜》练习根据短文判断正误一1、可可西里在西藏。

(?)2、可可西里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

(×)3、现在猎杀野生动物是违法的。

(?)4、作者认为杀生与慈善不应该在一个人身上共存。

(?)5、老猎人每天吃煮黄羊肉、喝冰雪水。

(×)6、老猎人开枪之前被这只藏羚羊感动过。

(?)7、老猎人是个善良的人。

(?)8、老猎人从此离开了西藏。

(×)二选择正确答案(涂黑者为标准答案)1、“举目可见”,形容(野生动物)A 很多B 很少C 很难见到D 很容易见到2、“凤毛麟角”,形容A 漂亮而贵重的东西B 稀少而珍贵的东西C 根本不存在的东西D 很值钱的东西3、“云游四方”,意思是A 像云一样没有固定的地方B 像云一样自由自在C 像云一样遍布东西南北D 像云一样舒畅轻松4、“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形容A 老猎人喜欢雪山江河B 老猎人常在雪山江河活动C 老猎人行动很迅速D 老猎人行踪变化大55、“眼睛一亮”,形容A 精神振奋B 引起注意C 心情舒畅D 引起兴趣6、“蹊跷”意思是A 觉得奇怪B 怀疑C 犹豫D 担心7、“没人知道他的下落”,意思是A 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B 没人知道他在哪儿C 没人知道他怎么生活D 没人知道他现在是死是活8、藏羚羊跪拜,因为A 它怕死B 它怕疼C 它被吓坏了D 它请求保护它的孩子9、“(当天老猎人)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