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90631011课程英文名称:Quantum Mechanics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的两大科学之一,是描述微观运动世界的基本理论,是近代光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光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数学方法。
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夯实的量子力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量子理论的物理图像,基本概念;2.获得描述微观物理规律的理论工具--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框架结构,能用这些原理解决常见的,简单的微观物理现象;3.加深对现代科学理论的形式、特点的认识,提高科学方法论水平;4.了解量子力学有关的科学发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总的理论框架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用波函数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用算符描述相应的力学量,以及波函数的演化规律——薛定谔方程。
会解简单的一维定态薛定谔方程。
掌握用矩阵描述态和算符的方法。
掌握简并和非简并的微扰理论,以及含时微扰理论,能用含时微扰理论解释原子的跃迁和发光。
掌握电子自旋的基本理论,全同粒子的特性及其描述方法。
3.基本技能: 利用数学手段解决具体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大纲中的重点内容是学习量子力学基本理论所必需掌握的内容,教学中如果学生接受的较好,可适当增加一些在实际中有很广泛应用的问题作为重点内容。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讲解;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讲解,以使学生能较自然的接受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框架和思想方法。
并在讲解中使学生深入理解现代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理论课,在教学中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讲解主要采用板书形式;对于具体应用并且数学推导较繁琐的问题可采用课件形式,既能使学生看清解题的思路、过程、特点,又能节省时间。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一维问题的计算,力学量平均值和幺正变换的计算,微扰问题的计算)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习题的类型应以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基础理论为标准,在此基础上应尽量简单,不要过分繁杂,以免占据过多时间。
跟实际联系较大的习题,一般比较繁杂,不宜练习过多,但此类习题必须有,以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情况和特点。
3.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主要考核学生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理解,理论形式的掌握,以及基本的计算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
(七)参考书目《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原著,陈灏修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量子力学》(卷一第五版),曾谨言,科学出版社,2014《量子力学基础》,关洪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量子力学教程学习辅导书》,张宏宝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二、中文摘要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在概念,理论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形式,并能用此理论解释微观现象。
当前,许多物理领域都涉及到量子力学,所以掌握量子力学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本课程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部分绪论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第1.1部分经典物理学的困难(讲课0.5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经典物理学的困难;第1.2部分光的波粒二象性:(讲课0.5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光的波动性。
2)了解黑体辐射实验规律。
3)理解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4)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1.3部分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讲课0.5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公式。
2)掌握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
3)理解索末菲量子化条件。
第1.4部分微粒的波粒二象性:(讲课0.5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徳布罗意假设。
2)理解戴维孙-革末实验,电子波动性的双狭缝实验演示。
重点:微粒的波粒二象性难点:微粒的波粒二象性习题:徳布罗意波长的计算等第2部分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总学时(单位:学时):10 讲课:10 实验:0 上机:0第2.1部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用波函数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
2) 掌握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的归一化。
3) 了解自由粒子波函数的归一化问题。
重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的归一化,波函数的标准条件;难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用波函数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状态第2.2部分态叠加原理(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态叠加原理。
2)了解任意波函数都可看成是不同动量的平面波的叠加。
第2.3部分薛定谔方程(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薛定谔方程的建立过程。
2)掌握薛定谔方程的形式,多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第2.4部分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定律(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粒子流密度的推导过程。
2)理解粒子数守恒定律。
3)掌握粒子流密度的表达式。
4)了解质量流密度,电流密度的表达式。
5)掌握波函数的标准条件。
重点:薛定谔方程的形式难点:薛定谔方程的建立过程习题:波函数的归一化等第2.5部分定态薛定谔方程(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势能与时间无关时薛定谔方程的分离变量法求解。
2)掌握定态薛定谔方程,定态波函数,含时薛定谔方程解的表达式。
3)理解定态薛定谔方程就是哈密顿算符的本征值方程。
第2.6部分一维无限深势阱(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一维无限深势阱的求法。
2)理解一维无限深势阱解的特点,束缚态,宇称。
第2.7部分线性谐振子(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许多实际问题可简化近似为线性谐振子问题。
2)理解线性谐振子的求法,线性谐振子解的表达式及特点。
3)了解线性谐振子量子情况与经典情况的异同。
第2.8部分势垒贯穿(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了解一维散射问题。
2)了解一维散射问题的求解及解的特点。
3)了解隧道效应。
重点:定态薛定谔方程;一维无限深势阱的求法难点:隧道效应习题:定态波函数的概率流密度;势能对称的定态薛定谔方程解的对称性;一维无限深势阱等一维定态问题的求解。
第3部分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总学时(单位:学时):12 讲课:12 实验:0 上机:0第3.1部分表示力学量的算符(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引入算符来表示力学量。
2)掌握算符的性质,算符的本征值方程。
3)掌握坐标算符,动量算符的表达式。
4)理解表示一般力学量算符的规则。
5)掌握力学量与其对应的算符的初步关系。
6)掌握厄密算符的定义,用厄密算符表示力学量的原因,坐标算符和动量算符的厄密性。
重点:力学量与其对应的算符的初步关系难点:引入算符来表示力学量第3.2部分动量算符与角动量算符(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动量算符的本征函数和本征值,动量算符的本征函数的δ函数归一化。
2)理解动量算符的本征函数的箱归一化。
3)掌握角动量算符的表达式,角动量算符的本征函数和本征值,球谐函数。
4)理解角动量算符的表达式在极坐标下的表达式。
重点:动量算符和角动量算符的本征函数和本征值,球谐函数。
难点:动量算符的本征函数的箱归一化,动量算符的本征函数的δ函数归一化。
第3.3部分电子在库仑场中的运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理解电子在库仑场中哈密顿算符极其本征函数和本征值。
第3.4部分氢原子(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理解氢原子的哈密顿算符及其定态解。
第3.5部分厄密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掌握厄密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及其归一性。
重点:厄密算符本征函数的正交性及其归一性;第3.6部分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厄密算符本征函数的完备性。
2)掌握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
3)掌握力学量平均值的求法。
4)掌握波函数向力学量算符本征函数的展开(分立的和连续的两种情况)。
重点:厄密算符本征函数的完备性,算符与力学量的关系,力学量平均值的求法,波函数向力学量算符本征函数的展开(分立的和连续的两种情况);习题:力学量的可能取值及其取值几率以及平均值等的计算。
第3.7部分算符的对易关系两力学量同时有确定值的条件测不准关系(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算符的对易关系,以及两算符有共同本征函数的条件。
2)掌握不确定关系。
3)理解不确定关系的意义以及不确定关系对线性谐振子零点能的估算。
第3.8部分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守恒定律(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力学量平均值随时间的变化的表达式。
2)理解力学量为运动恒量的条件,运动恒量的具体例子。
重点:算符的对易关系,两算符有共同本征函数的条件,不确定关系难点:不确定关系习题:具体问题中不确定关系的具体值第4部分态和力学量的表象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第4.1部分态的表象(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态的表象(分离情况与连续情况)。
2)了解希耳伯特空间。
重点:态的表象习题:波函数在不同表象下的形式第4.2部分算符的矩阵表示(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算符的矩阵表示(分立情况与连续情况)。
2)掌握矩阵元的计算(分立情况与连续情况)。
重点:算符的矩阵表示(分立情况与连续情况),矩阵元的计算(分立情况与连续情况)习题:算符在不同表象下的矩阵元的计算第4.3部分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表示(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平均值公式,本征值方程,薛定谔方程的矩阵表示。
2)掌握久期方程。
重点:本征值方程,久期方程习题:本征值方程的求解。
第4.4部分幺正变换(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掌握幺正变换,以及幺正变换不改变算符的本征值。
2)了解幺正变换不改变矩阵的迹。
习题:不同表象下幺正变换矩阵的计算第4.5部分狄拉克符号(讲课1学时)具体内容:1)理解用狄拉克符号描述微观体系的态,左矢与右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