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人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探讨

军人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探讨

军人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探讨
一、正确认识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军事的高技术、快节奏和高强度的特点,对军队官兵的军事素质、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

军队官兵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军事才能得以施展的基础,它关系到部队的稳定及凝聚力的大局,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军人个体发展的需要
军人作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被誉为“神圣和光荣”的化身。

长期以来,人们强调的是军人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视军人集体教育与训练,而忽视了军人个体的需要和身心发展需求。

尤其是青年军人作为部队的主体,其心理健康素质,不仅影响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而且还影响青年官兵心理素质的整体提高。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军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军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心理健康等于没有心理问题。

人们通常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从而把“心理健康=没有心理问题”。

然而,人的心理结构是复杂的,是处于发展变化的动态的系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心理处于健康状态,很少有绝对健康和绝对不健康的状况。

误区二:只要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

这种认识是忽视了产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情境条件。

在理解军人心理健康时,我们注意区分和鉴别情境性与特质性。

误区三:心理问题=道德问题。

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区别。

心理健康指向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侧重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与自我调节;而道德是社会对人的行为的要求与规范,带有社会评价性质,有“是”与“非”之分。

但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军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适应问题
心理适应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应对方式及性格气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反应,是个人心理活动能力的一种表现。

对军人来说,心理适应能力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内容,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但军人职业有其特殊性,训练紧张,管理严格,随时有可能执行高度
应急任务,这些情况加上来自外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使一些人容易发生心理适应不良问题。

从普通社会一员到军人,从战士到班长、军官,青年军人经常要面对新的情况,扮演新的角色,执行新的任务,适应新的环境。

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包括新兵入营后的心理适应、服役期间角色变化的心理适应、日常行为习惯的心理适应、任务转化中的心理适应、军人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退役时的心理适应等问题。

其中以新兵入营后一周到两个月之间,心理的不适应表现得最为集中和明显。

◆自我意识问题
自我意识是影响部队管理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新时期,青年战士的自我意识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对部队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与不利影响。

对于20岁左右青年军人正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追求独立性与部队严格管理之间的矛盾,有些人自认为已长大成人,完全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他们企图竭力摆脱部队的监督、控制,努力追求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

然而他们在自我发展中,既存在着自我认识、评价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同时又存在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

如何协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将是青年军人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人际交往的问题
军人人际交往中,总是伴随着种种心理因素,其中有些对人际交往是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如对自我和他人的正确认知、开朗乐观的性格、宽容大度的胸怀等;有些对人际交往是起阻碍作用的,如羞怯、猜测、孤独心理等。

了解阻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并自觉消除这些心理障碍,才能有效地进行人际交往。

如今新战士中独生子女的比例逐年上升,突然离开温暖的家庭、熟悉的人际关系网,脱离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在人际交往上常常显得手足无措,帮助他们解决人际交往问题对融入军营至关重要。

◆意志品质问题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种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表现为自觉性、坚毅性、坚持性、果断性独立性自制性。

在高技术条件下,军人尤其是各级指挥员必须具备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

这种钢铁般的意志能够克服各种消极情绪的影响;能够克服意志行动中的困难;能够增添信心和力量。

◆情绪情感问题
军人不良情绪的具体表现:
★抑郁心理。

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成分,是人之常情。

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情况,自然会产生情绪变化,尤其是抑郁情绪。

抑郁症也是以情绪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悲哀、寂寞、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

事件的发生增加了一些具有抑郁性人格者发生抑郁情绪的危险,出现持久的情绪低落、忧郁、失去愉快感,不愿与外界接触或不愿与人打交道,常伴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躯体症状。

★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与恐惧情绪相近。

恐惧是面临危险时发生的,而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焦虑是指向未来的、对突发事件产生紧张的内心体验,出现回避、烦躁等,呈高度警觉状态。

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的焦虑心理,是一种情感的泛化,所谓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心理上的持续警觉状态不能回归正常。

★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突发事件最易诱发的一种情绪,是企图摆脱或逃避某种情景而又苦于无能为力的情感体验。

恐惧伴有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机能充分动员,但没有信心和能力战胜突发事件中的危险。

恐惧心理在突发事件中最易诱发,比如,包
头11?21空难发生后,参加打捞尸体的几名武警官兵竟不敢去黑暗的地方、不敢进黑屋子,采访空难后的记者不敢乘坐飞机,经过心理疏导后恐惧心理才消失。

四、军人心理调适与训练
◆心理适应不良调适与训练
★做好针对性心理疏导工作。

★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强化心理训练。

★培养自我心理调节技能。

◆个性心理的调适与训练
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个性发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自卑、自负、逆反、对抗等心理特点。

★树立正确的自我观
★积极地悦纳自我
★有效地控制自我
★实现最好的自我
◆人际交往中心理问题的调适与训练★克服人际认知的偏差
★努力提高人际吸引力
★树立恰当的自我意识
★注意交谈对话艺术
◆意志品质问题的调适与训练
★模拟训练
★表象训练
★强化训练
◆情绪情感问题的调适与训练
★情境转移法
★理智制怒法
★情感情宣泄法
★放松疗法
★默想对抗法
五、营造心理健康环境,创建和谐军营氛围
部队要营造心理健康环境,开展新形式下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新举措.尤其是给新兵以引导和服务,引导新兵正确认识环境、正确认识自己,及早完成角色转换、实现角色适应,培养情绪智慧和坚强的意志,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对部队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具体方法:
◆学会表达(真诚)。

官兵之间要建立一种真诚。

士官要学会表达你的真诚,你的真诚的态度,会使士兵感到亲切、被接纳,容易产生对你的信任感,缩短官兵之间的心理距离。

真诚可以产生降低焦虑、缓解紧张的作用。

同时,也激励士兵大胆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苦闷、委曲、软弱、挫折感、隐私等,既有助于士官对士兵的了解,也能使士兵的郁积的情绪得以宣泄。

◆学会尊重。

每个个体都有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的需要。

在部队里,官兵来自全国各地,会有不各种各样士兵,他们可能在民族、年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人格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我们士官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要尊重、理解、接纳。

◆学会换位。

换位就是换角度看问题和思考问题。

换位理解士兵是建立良好官兵关系的前提之一,换位理解能使士兵意识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从而感到满足、愉快,增进双方情感上的接近,产生遇到知己的温暖感、亲近感、信任感,因此,有助于良好官兵关系的建立和有助于官兵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门艺术。

倾听是一种修养和素质。

倾听是一种姿态,是一种与人为善、心平气和、谦虚谨慎的姿态。

有了这种
姿态,就能做到海纳百川、光明磊落、心底无私。

练好倾听的基本功,就要不断加强学习,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就要心里装着士兵,把士兵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要转变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