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彩那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回忆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4、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反复阅读7、8两个段落,懂得“道德难题”什么,父亲又是怎样解决的,这样做值得吗?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合作研读感悟法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世界上有比金钱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吗?我们可以从今天要学的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2、交流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二、“四读”课文,扫清字障1、汇报读文:生开火车读文,师生共同正音。
2、指导读文;注意正音。
重点点拨:赠、财的读音。
正确区分拨与拔、货与贷的字形。
3、验收读文:理解生词:拮据:缺少钱财,境况窘迫。
(联系句子或找近义词法)精湛:指技术熟练、精通。
(用词造句)4、展示读文:读正确、流畅。
5、说说读懂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班班通出示)(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3)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3、按总分总的结构分段:第一段:(1.2)写了我的家庭背景和母亲的教诲.(概括法)第二段:(3-9)写了中奖后,汽车得而复失的经过以及"我"的思想感情变化.(概括法)第三段:(10)写成年后,”我”明白母亲的教诲.(抓重点句法)4.质疑问难:(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他是怎样面对和处理这个难题的?)(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班班通出示)1、比一比,组词。
唯()财()属()货()拔()使()维()材()嘱()贷()拨()驶()2、读一读,选一选◆这位好心人的馈(guì kuì)赠令灾区人民感动万分。
◆贫困山区的人民生活十分拮据(jū jù)。
◆我梦寐(mèi wèi)以求的是2008年和父母一起去北京看奥运会.3、想一想,写一写我能把下面的词组补充完整技术(精湛) 工作( ) 色彩( )体会( ) 神情( ) 山路( )(同桌互批,师批后进生)五、作业: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名言导入,直奔中心1、导入:齐读一句名言“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位普通的母亲2、朗读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二、品析词句,探究心理(一)走进父亲的内心。
1 、读画:自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2 、读悟: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品析词句。
a.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b.品读句子:班班通出示(1)“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2)“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指名读句子:引导学生分析揣摩人物心理: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体会出: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体会出: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
c.读说: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指名补充---全班交流---教师梳理)d.读情: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深入感悟父亲的内心。
1、读思:默读思考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了些什么?用“----”画出相关的句子,从中体会出什么?2、读悟: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1)读句子:“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2)说体会:父亲用橡皮擦掉K字时会想-------------------------(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说:1.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2.对家庭的责任感)师结:父亲想留车是有他的理由的,让我们联系前面的句子读一读(3)读句子:“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说体会:你从中感悟到---------------------------(“梦寐以求”要读出那种迫切想得到的心情,“自己”要重读)追疑:可是,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体会出:这样一来,他的良心会不安。
3、再次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汇报读句: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a.讨论:用怎样的语气读?(文中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竞委屈得差点流泪。
)b.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
理由是------(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c、读议:再次引入情境,小组讨论: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
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4 、探究变化,感受魅力。
(1)师引思:同学们,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2)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指名读----范读---齐读)(三)解密“道德难题”。
1、.朗读思考: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请大家再读这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从“诚实,有信用”中来归纳“诚信”一词。
(学生上黑板完成板书:诚信)2、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
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请大家再读这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三、总结拓展全课小结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四、想象补充当堂训练1、师引: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
2、学生独立补充,教师相机巡视。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五、作业:练习册第三课时一、回顾全文深化主旨1、读一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体会开头和结尾的关系?2、设疑再议“富有”:(1)说说为什么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候?(2)你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二、积累语言续写文章1、自主读文,独立积累好词佳句。
2、交流汇报:(1)四字词语(2) 其它好词(3)好句子3、同学们,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能说了哪些话?请你想象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把想到的写下下来。
(提示:重点描写我们一家人当时的心情,可能会说些什么?)1、独立思考,构思想象。
2、小组交流,启发补充。
3、独立习作,教师指导。
4、范读习作,共同评价。
三、修改作文形成佳作板书设计:中彩那天不是自己的中彩------→神情严肃﹨诚实/打诚﹨有信用/电信↘↙话高兴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整体感知开始,在细读环节下工夫,在讨论上期待突破,最后达到了统一认识、明晰事理、升华情感的功效。
备课遵循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发展顺序。
我先让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并且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以此来实现“文通”的目标;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接着又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来朗读,使学生熟读课文,实现“事熟”的目标;在学生充分熟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提出诸多的疑问,自然地引导学生归纳出了讨论的话题,学生在激情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明晰了文章的道理,从而实现“理透”的目标。
我认为,本课的设计就如理念中提到的一样:既注意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又注意了教学方法上的变革。
可取之处:1、内容上:从重点入手,注意了说、写训练;2、方法上:从多样入手,注意了简洁实用。
不足之处:对“文通”“事熟”“理透”这几个环节把握不够好,环环连接的地方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尤其是“事熟”“理透”环节学生的多样朗读体现不够,违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宗旨。
总之,希望通过这次课堂教学研究能使自己有收获,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