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人类的家园——地球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我们的地球是个美丽的球体。
了解地球为我们生活在它上面的居民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2、师生共同看图片并交流自己对于我们的家园——地球的了解和大家的感想。
充分运用图片的直观性,化抽象为形象,通过观察和交流完成知识技能的掌握。
3、培养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的划分、地球仪上的发现。
教学难点:地球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那么我们了解地球吗?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了解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
板书:第一课人类的家园--地球。
二、活动活动一:美丽的家园出示[情景1]1、师:这是卫星从高空拍摄下来的地球的照片。
请大家欣赏地球的美丽。
学生根据教材的学习及自己的观察谈谈地球的美丽。
师简介:地球很大;地球的周长约四万千米;我们人要是每天走50千米要走两年才能环绕地球一周;要是手拉手的话得用四千万个同学拉起手来;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2、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大小、形状、美丽,现在让我们领略一下我们家园的风光。
学生看图片欣赏大自然给我们创造的美景,了解世界之最。
3、学生交流;教师可适当补充材料。
活动二:缩小的地球——地球仪1、师介绍地球仪(地球太打,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学生观察地球仪,谈观察收获。
3、师生合作总结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纬线: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围绕地球仪一周的线。
赤道:最长的纬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度、对东经160度两条经线将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吧地球平分成南北两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
活动三:大洲和大洋1、对照地球仪或世界地图,找出地球的七大洲、四大洋,在图上找出来;找找我国的位置。
2、交流3、阅读小资料,了解亚洲的由来。
活动四:世界上的国家1、学生自渎课文,了解世界上的国家,完成表格。
全班交流2、说说你知道的世界上最近发生的事,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国家。
三、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四、作业设计课后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我们生存的地球。
板书: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仪:经线、纬线大洲和大洋:七大洲、四大洋教案二:环境和环境保护(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2、师生共同看图片并交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变化过程。
3、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三、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七年级环境教育七1班侯冬梅教案三:环境和环境保护(2)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让学生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3、让学生了解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教学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教学难点: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更重要)(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二、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2、过程的不可逆性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而其中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
3、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是局部的,只影响一个流域、一个地区,或少数国家。
但有些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题、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一)一种新的环境观1、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⑴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⑵内涵①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②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可持续。
⑶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四: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1)学习目标:1、利用报刊、书籍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
2、通过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和学生的社会调查,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实例,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教学难点: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预习自学,探究新知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哪些方面的影响?2、你能列举出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吗?3、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无能为力,还是可以有所作为呢?4、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该对自己提出怎样的要求呢?二、小组合作,相互研讨,小组分工:将四个问题分别分派到各个小组。
1、森林遭到严重滥伐后,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动植物的生活将受到什么影响?2、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沙尘暴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分析一下沙尘暴的起因中哪些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这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3、除了用网捕杀以外,有些人还用哪些手段残害鸟类?如果鸟类日益减少,自然环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4、“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但是,现在部分湖区里滋生了大量的蓝藻,部分湖水变臭,鱼虾也无法生存。
请你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太湖以清澈秀美的原貌?三、交流展示,展现才华每个小组找一名同学展示重点研讨的问题,如果回答不完整,不科学,本组同学补充,其他小组同学也可补充,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展示方式:口头展示、上台展示等。
四、归纳总结,拓展目标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中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必须要加大力度保护自然环境,必须采取措施,停止破坏环境,人类在环境保护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
播放保护环境的动画,学生观看,用心感受,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共鸣,实现情感和价值观的升华。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五:大气污染和防治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大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恒定气体:氮78%、氧21%、稀有气体0.9% 可变气体:二氧化碳0.03%、尘埃和其它气体0.03%、水蒸气不定气体:自然灾害、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二、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1、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
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空调也给城市加温,太原空气污染列榜首。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1、对工业锅炉进行了治理改造2、创建无黑烟区和烟尘控制区3、开展燃煤脱硫工作和改造燃煤炉为燃油炉4、搬迁和撤消污染严重的工厂。
5、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安装净化装置。
6、1998年1月3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周公报; 2000年6月5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日公报;2001年6月5 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日预报和公报7、1998年12月起全面实施禁用含铅汽油等。
七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六:重庆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家乡重庆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教学过程:学生活动:集体讨论:谈谈你身边的所见到的环境问题?大气环境:2007年重庆市二氧化硫排放量82.62亿吨,烟尘排放19.78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8.23万吨。
近几年来主城区环境大气质量持续好转,但主要指标仍然超标。
水环境:2007年重庆工业废水排放6.72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6.54亿吨,长江嘉陵江是重庆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同时又是最大的和最终纳污水体,随着沿河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和乡镇工业迅猛发展,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远远跟不上,次级河流污染有蔓延加重之势。
固体废弃物:2007年重庆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86万吨,生活垃圾285万吨,未经处理的垃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噪声:重庆作为山城,道路狭窄,湾多坡陡,车流量大,鸣笛多。
主城区噪声普遍超标。
生活噪声主要来自于街道和建设物内部各种生活及人群活动,时常干扰周围居民的工作、学习、休息,这种影响呈加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