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部分篇目语言知识点第1课《祭十二郎文》语言知识点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2、怙:不省所怙(依靠;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4、孥:请归取其孥(nú)(妻子儿女)5、果: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6、克、蒙:而不克蒙其泽矣(克:能,能够。
蒙:承受)7、兆:终葬当于先人之兆(通“垗”,墓地)8、窆:窆(biǎn)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9、尤:其又何尤(怨恨)二、通假字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三、一词多义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表假设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希望,动词)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4、省:①不省所怙(依靠,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使……成长,抚养,动词)7、终: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终止,尽头,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10、其: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④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连词,表选择)⑤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⑥其又何尤?(难道,副词)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⑧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四、词类活用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2、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3、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4、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5、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6、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7、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五、古今异义的词1、成家: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义:安家。
②今义:男子结婚。
)2、少年:吾与汝俱少年(少年:①古义:青年男子。
②今义: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3、志气:志气日益微(志气:①古义:神志,精神。
②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4、几何: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几何:①古义:多少。
②今义:几何学。
)5、强者: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①古义:强壮的人(生理上)。
②今义:坚强的人(心理上)。
)6、成立: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①古义:成长立业。
②今义:创立,有根据。
)六、句式1、惟兄嫂是依(惟……是,宾语前置)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介词结构后置)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宾语前置)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省略句)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其……其,固定格式,表选择,是……还是)七、难句翻译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译: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
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3、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
(结果你没有来)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shèng)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5、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6、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7、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译:装殓不能亲临你的棺前,入葬不能亲临你的墓穴。
8、言有穷而情不槿终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
1、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被动)2、起居无时,惟适之安(宾语前置)3、车服不维,刀锯不加(被动)4、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宾语前置)5、用力于当世者(状语后置)6、触刑辟而诛戮(被动)7、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定语后置)五、难句翻译①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⑧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句读问题)也可读为: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较好)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词语识记1、武夫前呵前:名—状,在前面。
2、穷居而野处野:名—状,在野外。
3、美可茹美:形—名,美食。
4、鲜可食形—名,鲜美的食物。
5、升高而望远形—名,高处。
6、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形容词意动,以……为壮。
7、与之酒而为之歌曰名—动,咏歌。
8、膏吾车兮秣吾马名—动,涂油膏。
疑难语句选译1、飘轻裾,翳长袖。
译为:衣襟飘动,长袖掩映。
(主谓倒置)2、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译为:这就是为天子所信用,替当世效力的大丈夫的作为。
(定语后置、被动句)3、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译为:与其当面听到赞誉之辞,哪比得上背后不遭人毁谤呢?(“与其……孰若”是表反问的固定句式,通常译为“与其……哪比得上”4、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译为:(另外一种人)则在公卿的门前伺候,奔走于势利途中。
5、触刑辟而诛戮译为:触犯了刑律便遭杀戮。
(被动句)6、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译为:不受官车官服的束缚,也没有遭刀锯刑戮的危险,天下治乱不须知道,贬谪升迁一概不闻。
复音词:盘旋:徘徊,逗留。
古今同。
起居:作息,举止。
古今同。
形势:古:权势。
今:事物发展的状况。
趑趄:欲行又止。
古今同。
嗫嚅:语言又止。
古今同。
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
古今同。
徜徉:安闲自得的样子。
古今同。
《种树郭橐驼传》知识点整理1一、通假字①以致其性焉尔(尔,同“耳”,罢了)②字而幼孩(而,通“尔”,你们的)③既然已(已,通“矣”,了)二、古今异义1.其实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它的果实)②其实害之(其实,那实际上)2.去去不复顾(古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
)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名我固当(名,称呼)②早实以蕃(实,结果实)③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掐、抓)④移之官理可乎/ 传其事以为官戒(官,做官)⑤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飧,吃晚饭;饔,吃早饭)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传,作传)2.形容词作动词①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3.名词作状语①旦视而暮抚(旦暮,从早到晚)②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地)③旦暮吏来而呼曰(旦暮,从早到晚)4.意动用法①驼业种树(业,以……为业)5.使动用法①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长得高大;茂,使……长得茂盛)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早结果;蕃,使……多结果)③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声音,敲击;聚,使……聚集)④遂而鸡豚(遂,使……成长)⑤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四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官理,非吾业也译: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二)宾语前置1.故不我若也(“不我若”即“不若我”,意为“不如我”、“比不上我”)译: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
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即“以何”,意为“拿什么”、“用什么”、“凭什么”)译:又拿什么来使我们的子孙兴旺并且使我们的生活安定呢?(三)省略句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之)也。
2.以子之道,移之(于)官理,可乎?3.然吾居(于)乡4.若甚怜焉,而卒以(之)祸。
5.传其事以(之)为官戒。
(四)固定句式1.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其……乎,表示揣测的固定句式,意为“大概……吧”)译:像这样,那么和我种树行当中的那些人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2.嘻,不亦善夫!(不亦……夫,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意为“不也……吗”)译:不也很好吗?五、一词多义:虽虽窥伺效慕。
(即使)虽曰爱之。
(虽然)故其土欲故。
(旧)故不我若也。
(所以)实早实以蕃。
(结果实,名作动)不抑耗其实而已。
(结果实,名作动)其实害之。
(实际)若其置也若弃。
(像)若不过焉则不及。
(如果)故不我若也。
(如,及,比得上)而鸣鼓而聚之。
(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字而幼孩。
(通“尔”,你们)旦视而暮抚。
(表并列,又)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表顺接,可译“于是”)业驼业种树。
(以……为职业)理,非吾业也。
(职业)然隆然伏行。
(……的样子)既然已。
(这样)然吾居乡。
(然而)病病瘘。
(患,生……病,名作动)故病且怠。
(困苦)者有类橐驼者。
(……的样子)他植者则不然。
(……的人)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的人。
“吾业者”,我们种树行业的人)以以致其性焉尔。
(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把)早实以蕃(而)而卒以祸(因,因为)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来)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地)且无不活,且硕茂。
(而且)吾小人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尚且)故病且怠。
(又,又……又……)传种树郭橐驼传(一种文体)传其事以为官戒(为……作传)第6课《始得西山宴游记》语言知识点1、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罚)(2)梦亦同趣(同“趋”,往,赴)2、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3、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4)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倒下的样子;今义:形容破败的样子)(5)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4、一词多义(1)穷穷回溪(动词,寻求到尽头,引申为走遍)穷山之高而止(动词,攀登到尽头)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竭,穷尽,引申为尽头)(2)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4)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5)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6)为(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3)故为之文以志(动词,写,写作)5、文言句式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6、重点语句翻译(1)有所极,梦亦同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