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港文学

香港文学


2. 电视剧本:《七女性》《北斗星》《年青 人》《小时候》《狮子山下》《岁月河山》《烙印 》《霸王别姬》等。
3. 电影剧本:《父子情》《细圈仔》《窥情 》《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秦俑》等 ;舞剧作品《搜神》、《女色》。 4. 散文集:《白开水》《爆竹烟花》《红尘 》《青红皂白》《戏弄》《镜花》《绿腰》等。
抗战前期香港文学运动的特点:
1、复刊和新办的鼓吹抗战文艺和刊载抗战文学作品的文 艺杂志、报纸副刊,成为抗战文艺运动在香港开展的有力支柱 。 2、诗歌和戏剧运动蓬勃兴起。
3、在理论上大力促进文学与时代与战斗的人生紧密结合
。 4、从文学创作来看,形成了一支经常写稿的核心队伍, 杜埃、林焕平、袁水拍等便是台柱。
5、作品富有深厚的文学内涵,语言畅达明快,雅俗共赏; 6、作品的历史知识与社会知识十分丰富;
7、作品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性格鲜明。
二、梁羽生
梁羽生(1924-2009), 原名陈文统,著名武侠小说 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 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 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代表作有《白发魔女 传》、《七剑下天山》、 《萍踪侠影》等。
香港文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香港文学概说 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 香港诗歌创作及代表诗人
香港散文创作及其代表作家
第一节 香港文学概说
香港位于珠江口外侧,原 属广东省东莞县,后划归 宝安县。这个原来只有几 千人口的海岛渔村,现已 发展为包括香港岛、九龙 、新界,有1095平方公里 ,人口600多万高度现代的 商业大都会,有“东方之 珠”的美誉。
3、女性空间
198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创作是香港文坛一道活跃 的风景。代表作家及作品: 李碧华:《胭脂扣》、《霸王别姬》 钟玲玲:《爱莲说》《爱人》 辛其氏:《红格子酒铺》 黄碧云:《其后》、《温柔与暴烈》、《双世女子 维洛列嘉》
4、新实验小说
指1990年代出版小说集的一些年轻作者董启章、 罗贵祥、心猿的小说。这三位作者都受过比较文学研 究的训练,有开阔的阅读视野,他们质疑传统的叙述 “真实”的倾向,致力于在小说形式中引进新的元素, 寻求多元的表达。 董启章:《纪念册》、《安卓珍妮》、《双身》 罗贵祥:《欲望肚脐眼》 心猿:《狂城乱马》
李碧华小说特色
1、作品浪漫性与社会性相融合。 2、把“传奇”和现世的爱情并臵、比较。 3、把普通的情节特定化,赋予角色流动而多变的功能。
4、善于在古典情怀中抒发华美的悲哀,经营浪漫的凄迷。
五、侣伦
侣伦(1911~1988), 本名李霖。原籍广东惠阳 ,生于香港。主要有长篇 小说《穷巷》《恋曲二重 奏》、《特殊家室》,中 短篇小说集《都市风尘》 《爱名誉的人》等,散文 集《无名草》、《向水屋 笔语》等。
一、香港旧文学
1874年,王韬合办《循环日报》并创办该报副刊 1900年,《中国日报》创刊,开辟“鼓吹录”副刊
1903年,《世界公益报》创刊,开辟 “无所谓”副刊
消遣、趣味主义和鸳鸯蝴蝶派等旧派作品
二、香港新文学
抗战前期 萌芽开拓期(20至40年代) 抗战时期 内战时期 转型期 自立繁荣期(50至90年代) 繁荣期
萌芽开拓期——抗战时期(1939—1941)
繁荣时期(1939-1941):以中华全国抗敌协会香港分会 的成立为标志,一批新的报刊出版,如《华商报》、《时代 文艺》、《笔谈》、《大众生活》等。香港文艺界统一战线 形成。
文人南下香港,有三种类型: 一、暂时寄寓香港或把香港当作中转站的,如郭沫若 、郁达夫、夏衍、胡风等; 二、虽也是暂寄寓性质,但居港时间较长,而且创作 了有影响的作品,如茅盾、戴望舒等;
古龙小说的武功则以“怪招”取胜,重境界而轻招式。

3、小说人物性格特点 金庸小说人物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矛盾复杂性格; 梁羽生小说的人物性格更贴近生活,凸显真实人性;
古龙小说多写变态人格,体现神秘怪异的人物性格。
4、故事情节构思 金庸小说往往开篇平平,随着事件的发展,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梁羽生小说开篇引人,中间则是暴风雨前的平淡,结局荡气回肠; 古龙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而动人。 5、作家语言风格 金庸小说的语言,典雅古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且又诙谐逗趣; 梁羽生小说的语言,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来陈述,多用诗词歌赋和民歌俗语,富有神采; 古龙小说的语言则是多采用短句,力避平铺直叙,挥洒肆纵。
四、李碧华
李碧华(1959-),原名李 白,原藉广东台山。曾任小学 教师,同时担任人物专访记者 、电视编剧、电影编剧及舞剧 策划,先後在刊物撰写专栏及 小说。代表作《胭脂扣》、《 霸王别姬》、《青蛇》《潘金 莲之前世今生》、《秦俑》、 《诱僧》等。
李碧华作品
1. 小说:《胭脂扣》《霸王别姬》《青蛇》《 纠缠》《生死桥》《秦俑》等。
亦舒作品特色
1、拥有地道的香港气息与浓郁的都市味道。
2、重视女性的思想、智能、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
3、爱情观浪漫而不脱离实际,敢于直面现实人生。 4、孤独和寂寞是小说中突出的情绪主调。 5、追求平等的两性关系。 6、小说常常以悲剧结局,揭示了人性深层的悲剧。
7、语言简洁晓畅、泼辣直率,富于艺术性,篇章一气呵成。
1、书写香港百年
最早感应“九七”回归的小说,有刘以鬯的《一九 九七》、叶尾娜的《长廊》、陶然的《天平》、梁锡华 的《头上一片云》。 代表作:施叔青“香港三部曲”(《她名叫蝴蝶》、 《遍山洋紫荆》、《寂寞云园》)
2、南来作家小说
70年代,中国允许回国华侨返回原居住地, 陆续有一批批新移民从国内到香港定居,这些人 中产生了一些作家,如陶然、颜纯钩、王璞等, 被后来评论家称为“南来作家”。 陶然《与你同行》、《一样的天空》 颜纯钩《背负人生》、《天谴》 王璞《补充记忆》
金庸、梁羽生、古龙武侠小说风格比较
1、小说内容选取
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事件的重现;
梁羽生把虚构的人物来强化历史氛围;
古龙的小说基本抛开历史背景,用感性来直探人生。
2、小说武功特点 金庸小说的武功,融中国武术和诸子百家文化等传统文化 于一炉,境界高深、神奇莫测; 梁羽生小说的武功,一招一式,细腻逼真;
短篇小说集:《山上山下》、《雾香港》、《伦敦的 八月》、《曲巷恩仇》; 长篇小说:《太阳下山了》、《白兰花》、《巴黎两 岸》; 诗集:《我的抒情诗》、《回声集》和《都市诗钞》 等。
《虾球传》
《虾球传》以二战结束后 的香港社会为背景,具章回 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 语言朴实等特点;有浓郁的 南方色彩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它塑造了忠厚、善良、侠 义、勇敢和追求光明的流浪 儿童虾球的形象,描写了这 个贫苦少年从香港浪迹广州 ,最后进入东江游击区的曲 折经历。
七、舒巷城
舒巷城(1923-1999),原名王 深泉,生于广东惠阳,1948年重 返香港。是香港第一代本土作家 ,被誉为香港的“乡土作家”。 以粤味语言生动描绘香港的社会 风情,刻画香港草根阶层的心理 。
《穷巷》
《穷巷》描写一群不同职业、不 同身分的“卑微者”的悲苦生活。 在情节安排上,小说充满悬疑性 和巧合性,引人入胜。 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电影蒙太奇 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黄谷柳
黄谷柳(1908~1977) ,原籍广东梅县,生于越南 海防市。1927年到香港,做 过工人、店员等。代表作长 篇《虾球传》 ,另有《反饥 饿》、《旗袍》、《生命的 幼苗》等八个独幕剧。
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作家评论家纷纷在香港 文苑发表作品,如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戴望舒等。
4、本土作家的创作也有较大发展。
(二)自立繁荣期 ——转型期 (50-70年代)
50-70年代,香港文学处于转型期,这是香港左右 两翼政治力量分化和对峙的时期,也是香港经济 从低谷走向起飞的重要转折阶段。50年代,整个 文坛主潮向右转,主要宣泄个人哀怨落拓情怀和 悲凉心境,透露出鲜明的对大陆新政权怀疑和不 满的思想倾向。
三、由暂寓转为长住,在香港走完人生最后旅程,如 许地山、萧红等。
萌芽开拓期——内战时期(1946—1949)
内战时期,香港又一次成为内地作家的避 风港,内地作家开展并参与了各种文化活 动,促进了香港文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香港文学的主要特点是: 1、香港生活已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 2、来港作家创作数量、质量并举,获大面积丰收。如茅 盾《腐蚀》,萧红《呼兰河传》,许地山《玉官》等。

三、亦舒
亦舒(1946-),原名倪亦舒, 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5岁时到 香港定居,中学毕业后,曾在《明 报》任职记者。1973年,赴英国修 读酒店食物管理课程,三年后回港, 任职富丽华酒店公关部,后进入政 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也曾当过电 视台编剧。后为专业作家,并移居 加拿大。
亦舒作品
至今已结集出版小说和散文200余种,其中长篇小说 100多部 ,如《我的前半生》、《没有季节的都会》、《 圆舞》、《心扉的信》、《明天给你送花来》、《我们 不是天使》、《不羁的风》 等等。
第二节 香港小说创作及代表作家
一、金庸 三、亦舒 五、侣伦 七、舒巷城 九、施叔青 二、梁羽生 四、李碧华 六、黄谷柳 八、西西 十、刘以鬯
一、金庸
金庸(1924-),浙江 海宁人,原名查良镛,著 名报人、武侠小说家、社 会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文学家和学者。
金庸作品
文学作品:《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飞狐外传》、《白马啸 西风》、《鸳鸯刀》、《连城诀》、《倚天屠龙记》、《天龙 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还有《越 女剑》
70年代——通俗文学繁荣期
1、背景 (1)严肃文学受大陆“文革风”影响,走进死胡同。 (2)经济迅猛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 2、通俗文学的发展 通俗文学(言情、武侠、科幻)出现繁荣景象。 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使通俗文学攀上 了高峰。 武侠小说双骄:梁羽生、金庸 科幻小说大家:倪匡 言情小说代表:亦舒、林燕妮 框框杂文代表:胡菊人、简而清、沈西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