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转换角色用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86-02
现代社会造就了现代人的特点。
现代中学生有着诸如:虚荣、固执、娇气、蛮横等缺点;现代学生家长也有着生活压力大,对子女期望高,不懂教育,溺爱子女,因离异导致对孩子关爱的缺失,不会与老师交流、只会耍横等缺点。
在这种大背景下,学校教育压力增大,风险提高,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对班主任的要求就更是上升到技术甚至是艺术的层面上了。
如何教育现代中学生,特别是那些家庭教育失败,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更是困扰老师们的现实难题。
我们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得出如下体会:
1.调整心态,转换角色。
班主任不是下圣旨的人,而是提要求,给建议的人,做学生的朋友,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
2.用智慧化解矛盾。
教育非一日之功,面对矛盾教师要调整心态,对待调皮的学生,教师不要想一招取胜,要反复教育,密切关注,要经常向家长通报情况,不要平时一个人把烦恼全闷在心里,最后来个总爆发,这样往往受伤害的会是教师。
我们要友善的与家长分享学生的不良表现,次数多了必有收获。
但尽量不要带回家教,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刚开始学生可能比较担心家长揍他,有一点效果,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家长就麻木了,学生就会想找机会制造事端好享受回家家教的待遇。
也不要一开始就突破家长让孩子在
学校混日子,长身体的底线。
3.因势利导,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提出“军魂”一说,我们每个班也应该有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魂”,要巧用“班魂”牵动每个学生的心,“班魂”要立足长远,立足未来,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利。
4.多盯班。
要面色和悦、语言幽默、不当传统的监工、要做朋友般的协调者。
5.多沟通、多鼓励。
大会要讲大话、鼓士气、提要求;个别谈话要讲小话、要近人情、要换位思考。
我们的班级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一、引入情商教育理念
与其让这些有着不同毛病与要求的学生“玩转”老师,还不如由我们来拟定一些游戏规则,划一个圈,让学生围着我们转。
考虑到一些学生从小读书就不被老师重视,更是违纪专业户,如果这时拿学校纪律、年级制度当圣经念给学生听,收效将会极差。
这个时候我们考虑到中学生有好面子和不善于协调人际关系的特点,便引入了情商教育的观念,要求学生学会与人打交道,学会尊重他人,从而获得别人的尊重。
面子是靠自己挣来的,而不是靠别人给的。
一些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又激励学生继续践行高情商言行,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高情商的语言、行为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则润物细无声地导入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
刚开始的时候听到学生说几句坦白痞子式的言语,让人觉得好
笑,但转念一想,同那些大义凛然式、视死如归般地与老师斗嘴争吵,宁死不屈的大无畏斗争行为相比,这种见面说声“老师好”,过年过节发个祝福短信,犯错之后来一句“老师,我错了,我有罪,我悔过”的嬉皮之言,还是有一些愉悦身心的功效。
另据家长们反馈的意见,对于自己孩子有礼貌,遇到事情不再强词夺理的变化,家长们感到非常欣慰。
二、“常怀敬畏之心”,因势利导巧安排,落实各学科知识,让学生体验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体会实实在在的进步
当情商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新的要求新的标准提出来,学生极易沦为不学无术、油腔滑调之辈。
“常怀敬畏之心”的学习实践活动在高一开学之时便应运而生了。
此项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克服自狂自大的毛病,学会尊重每个学科,尊重各学科的老师,尊重各科老师的劳动,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落实各学科基础知识。
针对艺术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与各科任教师碰头研究方案,制定出平时努力学好专业,文化课知识在课堂上听懂,做好笔记,适当记忆、作业;在考试前一个月减轻课后专业学习任务,文化课知识过关则成为学习的重点。
用这种调整节奏,让师生都保持学习激情的协调作战策略替代以往各科孤军作战,整个学期都平均施压的疲劳作战方式。
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坚持下去可以培养学生“平时积累,考前攻关”的学习习惯。
让每个学生都充分体会到成功,看到希望,从而以“敬畏之心”对待各科任老师和各科学习,以此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专业汇报展览(表演)
美术生把平时好的作业集中起来拍照制作视频,视频上配上作者姓名,用投影仪播放的形式进行展示;音乐生则采取现场弹奏钢琴或演唱的方式作汇报表演。
同时还用投影展示出学生文化成绩的进步排名,退步了的就用负数的形式展示属于他自己的“进步排名”,并且邀请年级领导、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参加。
通过这项活动促进学生的专业课和文化课学习,让那些想在艺术班混日子的学生知难而退,同时也起到了净化班级环境的作用。
四、崇尚荣誉,体验成功
把平时喝过的饮料瓶收集起来,开展勤工俭学,筹集经费,寻找理由发奖,扩大奖励范围,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认同感,壮大其精神支柱,从而让学生展现出自信、阳光、向善的精神面貌。
成功的标准有很多,但只有适合自己的标准才是最好的;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有很多,只有最切合学生实际的要求才是最正确的;老师的职责有很多,但只有用心教育,帮助学生取得成功才是最荣耀的。
(责任编辑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