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及重难点突破卷附答案解析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及重难点突破卷附答案解析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及重难点突破卷
答案解析考点梳理
①战国七雄②秦国③泰孝公④县制⑤井田⑥鼓励①天耕织⑦秦国⑧秦国统一全国⑨李冰①都江堰府之国2道家⑥无为面治④老子⑤道德经⑥仁⑦德⑧有教无类③儒家④论语②百家争鸣②兼爱②非攻2仁政⑤韩非⑧中央集权专制
重难点突破
一、1. A
2.D [解析]战国时期,七个实力较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连年的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因此,该诗咏叹的历史时期是战国时期。

故选D。

3.B
4.C
5.D [解析]诸侯国的数量由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减少为战国时期的十几个,原因是大多数诸侯国被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兼并了,这反映的是历史的统. 趋势。

故选D。

6. B
7.C [解析]商鞅变法规定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人们为了获得爵位和土地,积极取得军功,这直接促进了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提高。

故选C。

8.A
9.C
10. A [解析]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故选A。

11.B
12.D
13.D [解析]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启了教育的新篇章;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铁犁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春秋时期第一任霸主是齐国的齐桓公,D项说法有误。

故选D。

二、
14.(1)最东:齐国;最南:楚国。

(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改革等。

(3)秦国。

商鞅变法。

(4)由分裂走向统一。

15.15. (1)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2)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

(3)由分裂走向统一。

法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