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制度法》和《海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条例》,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地管理为主,并纳入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日常工作管理。
二、加强和组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的调查登记工作,指导基层建立已婚育龄妇女婚育档案,按时填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有关报表。
三、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组织对成年流动人口的查证验证,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情况,开展避孕、节育知识咨询,提供避孕药具和节育技术服务。
四、成年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凭合法的婚姻、身份证件,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
五、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后,应当向现居住地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
现居住地查验后,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予以登记。
六、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要求补办。
不按照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经期现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其居住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可按规定给予处罚。
七、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应凭其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乡(镇)、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生育证明材料。
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由其现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八、对用工单位、雇主招用和房屋出租业容留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计划外生育的,按《海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予以处罚。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组)工作制度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组)是镇、街道计生办内设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专门机构。
在镇党委、街道工委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协同社区居委会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为流动人口提供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等活动。
二、了解和掌握本辖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情况,做好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婚情、孕情、怀情的记录,按时填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有关报表。
三、负责18-19周岁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证和验证工作。
验证工作要落实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时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做好有关记录工作。
对未持证的流入人员,要限期补办。
四、协同社区居委会动员催促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落实避孕、节育个补救措施。
五、定期向镇党委、街道工委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汇报工作情况,及时向社区居委会通报查证验证情况。
人口计划和计划生育统计管理制度
一、人口计划管理
基层人口计划管理实行镇、街道和村(居)两级管理。
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制定和
实施本镇、街道人口计划,指导村(居)级做好落实工作。
镇、街道设年度人口计划。
人口计划指标设年末总人口,出生人数,符合法定生育率和法定外多孩控制率;村(居)级按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凡是符合生育政策要求的要允许生育;凡是应落实避孕措施的都应落实比翼鸟措施;凡是法律规定外妊娠、都应采取补救措施。
积极开展群众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
镇、街道年度人口计划的制定。
(一)组织各村(居)调查,预计初婚人数,符合生育政策的一孩生育人数、照顾生育二孩人数。
(二)对村(居)级调查登记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并将村(居)级调查登记的数据汇总,报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
(三)根据区级下达的人口计划编制本镇、街道年度人口计划。
(四)镇、街道人口计划由本级人民政府(办事处)批准。
镇、街道年度人口计划的实施。
(一)镇、街道与村(居)以及有关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落实领导责任,提出保证措施。
(二)加强对育龄妇女的管理和服务。
进行计划生育法制、生育政策、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育龄妇女生育观念的改变;村(居)应将符合生育政策规定的人员名单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和健全避孕节育措施管理制度,认真开展“一孩首选上环、二孩首选结扎、法定外怀孕采取补救措施”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
落实定期查环、查孕、查病工作,重点对象每季一次,一半对象半年一次。
(三)加强对人口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和监督工作。
加强人口一计划生育星系计算机管理,准确、及时掌握人口变动情况,通报人口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改性措施,确保人口计划的完成。
(四)进行认真、公开、公正的考评工作。
依照目标管理责任制内容进行,采用综合性和专题性检查、阶段性和年终全面检查等方法。
镇、街道对村(居)委会的检查每年最少4次。
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管理
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质。
本级计划生育部门负责对本级行政区域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设置统计人员,且应具备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村(居)委员会计生员负责生育统计工作,且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一)建立健全统计帐、卡制度。
镇、街道级设“四册一卡”。
四册即:妇女生育登记册、已婚育龄妇女落实节育手术登记册、女性初婚登记册、人口死亡登记册,一卡即:常住人口与已婚育龄妇女登记卡。
二册即:计划生育工作手册和基层避孕药具服务手册。
(二)定期计划生育情况统计报表制度。
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按行政区划统计,实行属地管理按“块”统计。
村(居)实行月报告单制度,每月通过月报告单将变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上报到镇、街道;镇、街道实行月、季、半年、全年报表制度,报表填报到村(居)级。
上报计划生育情况报表需经本单位统计负责人审核、签名并加盖公章。
村(居)、镇街道两级每月要召开一次统计例会,期主要内容:夏季单位向上一级单位提交统计报告单或统计报表;上一级单位进行审核;总结统计工作情况和部署下一阶段统计工作任务;互通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等。
(三)统计检查和统计资料管理。
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村(居)级统计帐、卡、单应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抵制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行为。
妥善保管计划生育统计资料,做好备案、存档。
向外提供计划生育统计资料,需经计划生育部门审批,属国家规定的秘密资料不得泄露。
建立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电脑划管理,镇、街道和村(居)两级应当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统计工作管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