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复习思考题:掌握:1、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答:爱祖国的大好山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放贡献力量。
2、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民事法律关系的处理有哪几种方式?答:民事法律关系,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3、刑法规定有八大重大犯罪可以判处死刑?答: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
4、18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理解: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5、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什么?答: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6、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答:爱国主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创新学习的基础是什么?答:求真务实。
8、理想的含义及作用。
信念的含义及作用。
答:理想: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作用:第一,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第二,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三,是人生的力量源泉。
第四,是防腐拒变的思想武器。
信念: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作用: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信念一旦形成,就会使人坚贞不渝、百折不饶地追求理想目标。
9、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什么?答:民族精神。
10、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什么?答: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利益,不惜用军事手段、战争手段来维护。
中国的核心利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11、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热爱什么?答: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主场和态度。
12、人生观的核心是什么?答:人生目的。
1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是什么?答: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14、评价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看什么?答: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15、身心健康的含义是什么?答: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身心健康”。
16、治安管理处罚的含义及性质是什么?答:是指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的处理惩罚。
17、社会公德的含义是什么?答:.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书本)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8、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1)二者的区别:含义不同。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评价人们行为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的一种准则和尺度。
形成方式不同。
法律是以条文、文件的形式产生的;道德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主要存在人们的思想中。
实施手段不同。
社会主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保证实施的。
调整范围不同。
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范围比社会主义法律广泛得多。
(2)二者的联系:内容上的相同。
都告诉人们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禁止做。
阶级本质相同。
都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们利益与意志的体现。
任务和目标相同。
二者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
二者的相互关系: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并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提高道德水平有助于公民守法和护法。
(3)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19、《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答: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婚姻法》对于结婚年龄的规定是什么?答: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21、婚姻家庭的本质是什么?答:社会属性。
22、家庭关系包括哪些关系?答:家庭成员包活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
其他家庭成员关系是指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3、父母对子女有什么义务,子女对父母有什么义务?答: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24、人类社会生活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是什么?答:社会生产25、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哪些?答:配偶、子女、父母。
26、法律的定义及特征是什么?答:法律是有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量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什么法为核心?。
答:宪法。
28、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29、法律适用的含义是什么?答: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30、我国的国家监督机关是哪个机关?答:人民代表大会。
31、如何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社会作用。
答:法律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评价作用,法律具有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
教育作用,法律具有通过其规定和实施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和后果。
强制作用,法律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保障实施的作用。
社会作用,是其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对于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确立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确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32、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什么?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3、我国现行的宪法是什么时候颁布的?答:1982年12月4日。
34、我国的政体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哪个机关?答: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制度。
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35、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哪几种?答: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36、行政诉讼管辖的含义是什么?答: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37、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哪个机关?答:国务院。
38、不当得利的含义是什么?答:不当得利,指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使得他人遭受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
39、隐私权的含义是什么?答: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40、犯罪预备的含义是什么?答:犯罪预备,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为了实施某种能够引起预定危害结果的犯罪实行行为,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状态。
41、价值观的含义是什么?答: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活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看法。
42、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答:诚实守信。
43、我国公民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爱国守法。
44、社会主义集体原则的根本思想是什么?答: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45、婚姻自由的含义是什么?答:婚姻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在婚姻的问题上所享有的充分自主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强制或干涉。
46、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特征是什么?答: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特征:职业性、普遍性、鲜明的行业性和多样性、自律性、他律性、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很强的实践性。
47、劳动仲裁的条件是什么?答:48、法律的历史类型有哪些?答: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49、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关系是什么?答:50、法制与法治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法制是指法律制度,法治是指依法治国。
具体说,法制就是凡事有法可依,法治就是凡事都依照法律。
5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体包括哪些对象?答: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52、遗赠扶养协议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的差别是什么?答:法律效力:遗赠抚养协议高于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
53、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含义是什么?答:程序正义,是指解决争端和资源分配中的公平理念;实体正义,是指通过刑事诉讼过程而实现的结果上的实体公正和结果正义。
54、信念的含义是什么?答;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使人们在一丁点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55、理想信念的特征是什么?答:56、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答: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