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需要激情

教学需要激情

教学需要激情
【摘要】:只有充满激情的教师,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才会精彩而有效。

这就要求教必须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适宜的体态、眼神、手势等全身心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以感染吸引学生,让教学充满激情,让课堂生辉。

【关键词】:教学激情
作为教师,只要进入教室,走上讲坛,就应该充满激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的情境中,把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外化为热情洋溢的语言、表情、动作,用自身的激情激发、感染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愉悦高效的情感互动过程,让学生始终在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中去认知,去感悟,去探索。

教师如何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呢?我想主要依靠以下几方面:
一、语言
教学离不开语言,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生动流畅,紧紧把学生吸引住,达到“五要”:一要幽默风趣。

喜欢幽默是每个学生的感情需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力求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不失时机的运用风趣诙谐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平淡或进行抽象分析时,需要教师用幽默的语言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比如穿插小故事、顺口溜、歌谣、谜语,从而使教学妙趣横生,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当然,教师的语言要艺术处理,幽默风趣而不失文雅,绝不可粗俗。

在对主题进行延伸时,不能偏离主题。

二要启发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加以鼓励和启发,把他们引向探索真理获取知识的正途。

语言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鼓励学生想说、敢说,争着说,使学生在教师引导启迪下去探求新知。

忌用机械死板的语言,切忌教师满堂灌、一言谈。

三要言简意赅。

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不能唠唠叨叨,不然学生觉得罗嗦,显得不耐烦,还要切忌不加不必要的口头禅,诸如“啊”、“哎”、“这个”等等,不然会显得语言拖泥带水,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四要优美贴切。

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力求做到优美贴切,以达到对学生激发感染的作用。

教师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语言风格。

如对低年级学生,语言应形象、具体、生动;对高年级学生应深刻、明朗、有哲理性。

五要抑扬顿挫。

教学的语调要富有节奏韵律之美。

语言表达做到抑扬顿挫。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语调、语速,充分运用语音的高低、强弱、长短、轻重等因素,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如讲解教材重点与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显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而表现急切、震怒、兴奋、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凉、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该抑的不能杨,该强的不能弱,吸引学生始终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体态
语言在传达教师激情方面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教学激情的输出绝不局限于言语的输出。

教师的仪表、体态、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因素同样有助于激情的传达。

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将会使教师教学激情得以正确有效的传达,使学生情感体验得以丰富。

师生情感互渗,绽放语文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做到“四要”:
一要用好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信息传递,往往通过眼睛来表达和维持。

教师和学生的眼光接触,实际是一种无声的交流,所以教师要善于将对学生的“赞赏、期待、鼓励,暗示、责备和制止”等信息,通过眼神巧妙传递和表达。

在学生内心深处,都渴望被教师关注,而教师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看学生的眼神。

教师在课堂上的视线移动,一定要照顾到全班同学,把目光送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不能把视线总集中在一个点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期待自己,从教师的眼神里感到对自己的真挚和热情,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师生之间的情谊。

二要做好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是人身表情最迅速最丰富的情绪表达,是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教学激情不借助于表情就无法传达。

一个在课堂上表情木然的教师是决不能表现出激情的。

饱含感情的语言必须配合以丰富的表情才能演绎出教学的激情。

当教师走进课堂,就要像主持人走进演播室,演员开始表演一样,要立即进入角色,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变化反映教学内容的变换,从而感染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不可把个人低落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要始终保持容光焕发的姿态,从而传递给学生
一种轻松愉快、自然明朗的情感。

教师要特别注重微笑的运用。

包含善良的微笑在传达师生情感,拉进师生距离,促进教学优化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还应根据学生课堂表现适时调整自己的表情,以表达配合眼神对学生发挥鼓励、暗示、纠错的作用。

三要富有姿势。

在教学中要“以姿势助说话”,不能面无表情,毫无动作,让学生感觉在听广播。

教师在有效运用好语言、眼神、表情的同时,还应根据教材内容配以适当的手势、姿态,如遇到慷慨激昂的内容,配合富有鼓动性的姿势或手势,可以激励学生的情绪;侃侃而谈时,加上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手势,也可以起到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角色”的作用,使之有亲临其境的的感觉,恰到好处的姿势、手势是言语交流的有益补充,能对教师激情的的输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手势的动作要灵活、自然、得体。

切忌手势单一,或动作太多或过分的矫揉造作。

四要端正仪表。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之一。

教师要讲究自己的仪表,因为教师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

当教师走进教室还未开口时,自己的仪表已经成为全班同学的注视中心。

教师自身传递着大量的教学信息,其仪表和行为很容易感染学生。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要给人以美感。

要注意端正仪表,做到容貌健康纯净,衣着文雅得体,这样,学生才容易接纳你、喜欢你、信任你,你才能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指挥者,为成功实施激情教学打下情感基础。

总之,教学不能没有激情。

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学识、修养、个性等有效糅合在一起,通过饱含激情的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传达给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自己充满激情,让教学充满激情,让课堂生辉!
参考资料:1、《考试周刊》2009年23期,朱国兴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2、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相关资料。

2010年2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