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研究性学习

六年级研究性学习

人与自我第一课认识我自己教学目标:1.能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及不足,树立自信心。

2.能大方地与他人交流,大胆展示自己亮点,努力克服自身缺点。

3.懂得成长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能关注这一过程并努力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一课时回忆童年一、谈话导入。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背上书包,每一阶段,都记录着你的精彩。

还记得小时候的样子么?是调皮,还是文静;是大胆,还是内向?二、描述自己1.课前向爸爸妈妈问一问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2.请生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小时候的形象。

(自己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课后把平时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看看自己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奇妙。

三、选择研究主题,并说明选择理由。

1. 认识自己。

2. 童年的友谊。

3. 学生追星现象调查。

4. 也可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四、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认识我自己一、谈话导入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我”的存在。

那么,在你的眼里有个怎样的自我?如何塑造一个精彩的自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能进一步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更健康地成长。

二、同伴之间展开讨论,理清研究思路。

1. 明确研究目标。

2. 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3. 从哪几个方面研究自己?(探究过程的展开应由浅入深,要有进度安排。

)三、完善“认识我自己”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研究时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小组成员与分工: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四、完成准备工作。

五、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我的自画像一、导课。

每天都会照镜子,镜中那个你是什么模样?在内心深处,有个怎样的自己?让我们开始学着了解自己,先来画一张“自画像”吧!二、请生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自我?1.自己思考。

2.全班交流。

我的自画像我的姓名:我的生日:我的身高:我的爱好:我的性格:我的本领:……三、学生从以上方面给自己画“自画像”。

四、全班交流。

五、总结。

给自己一个评价:第四课时他人眼中的我一、谈话导课。

我们已经给自己画了一张“素描”,如果能知道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就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二、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得到他人对自己的真实评价呢?(1)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2)小结:以诚恳的态度,真诚地与他人交流。

(3)请生说说自己的打算:你准备怎么做?说说自己的打算。

三、他人给你的评价。

父母这样说:同学这样说:好朋友这样说:老师这样说:邻居这样说:四、综合评价,认识自我。

你的优点:你的不足:综合评价自己:五、全课总结。

第五课时展示我的优点一、谈话导课。

在你的身上, 一定有不少闪光点, 或是出众的才艺, 或是良好的人缘, 或是超群的口才……现在就展示一下吧!二、选择展示方式。

我的优点是:我认为合适的展示方式是:我想在什么时间, 什么场合展示:三、小结。

通过此项活动, 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第六课时正视我的不足一、谈话导入。

有句谚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面对不足,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和改进,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二、小组交流。

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各自不足之处,找出共同的不足。

交流造成共同不足的原因三、进行一次采访。

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主题:被采访人:采访内容小记:采访后的思考:四、寻找克服不足的途径。

五、阅读小资料:“怎样克服懒惰”。

六、课后上网查询:克服不足的途径。

第七课时畅想未来的我一.谈话导课同学们,你对自己存什么期望和设想?借这个机会,来畅想规划一下吧!二.自己畅想:我的外貌我的学习我的生活三.交流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美好理想带来的快乐!四.阅读“小资料”励志名言。

五.全课总结。

第八课时制作成长档案一.谈话导课。

二.制作成长档案:1. 讨论:成长档案应包括哪些内容?2. 制作成长档案袋注意的地方:①成长材料要收全。

②分类要清晰。

③编号及目录。

三.相互传阅成长档案。

四.评价成长档案。

第九课时总结与反思一.谈话导课:经过以上的活动,我们从体验和学习中有了新的收获,掌握了新知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现在就做一个总结和评价吧!二.交流与展示1. 展示活动中收集的资料。

2. 以“名人的成长足迹”为主题,举办一场故事会。

3. 交流展示学生的成长档案。

三.评价总结。

完成“认识我自己”研究过程评价表.四.全课总结。

第二单元健康生活,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的急救基本知识,能对溺水、煤气中毒、触电、烧伤等情况作出正确反应,正确施救。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一课时活动一1、研究准备观看视频小学生安全事故回放。

2、参考主题3、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针对雷电、溺水、摔倒老人主题制定研究方案。

4、组织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活动二1、急救知识小测验学生独立完成课本17页自测题,全班交流。

2、自学课本17页小资料。

3、自我测评报告方法引领。

4、学生填写自我测评报告。

第三课时活动三1、急救知识储备2、收集资料,组织交流填19页表。

3、学做常用急救知识资料卡。

制作防溺水小贴士。

4、急救实践演练(1)模拟人工呼吸。

(2)模拟胸外心脏按压。

5、总结与反思(1)汇报与展示(2)评价与反思第三单元人与自然、昆虫世界探秘教学目标:1、提高科学观察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2、掌握多渠道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学会存留并使用地过程性资料。

3、学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做好研究准备,激发研究兴趣。

2、选择研究主题,通过对昆虫世界的探索,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了解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一、导课二、研究准备:1、请生说大自然中最感兴趣的现象。

(参考表格)2、围绕该自然现象,学生提高问题。

三、选择研究主题:1、出示3个主题供大家参考。

①昆虫世界探秘。

②认识“地震”。

③动物生存之三十六计。

2、确定研究主题。

四、课后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走进昆虫的世界,了解这有趣和神秘的生命。

2、明确研究主题,并实施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教学重点:制订研究方案教学过程:一、导课二、学习新识1、师:昆虫世界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内容很多很多,但我们不可能一一涉足,想一想,我们可以侧重研究哪些问题?①昆虫的生长过程。

②昆虫与植物有什么关系?③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会唱歌?④哪些昆虫是资源昆虫?……2、讨论交流,确定感兴趣的问题。

3、制定研究方案。

(参照课本表格)4、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①自我提问式。

②全班讨论式③方案答辨式。

三、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外出观察,寻找昆虫的踪迹,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

二、外出观察,寻找昆虫的踪迹。

三、网络搜索,了解昆虫相关知识。

1、网络搜索信息记录表。

2、昆虫知识交流会。

3、制作昆虫档案。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学写观察日记。

3、了解昆虫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课。

二、昆虫的作用。

1、采访一下科学课老师昆虫与植物的关联。

2、昆虫对人类的贡献。

3、没有昆虫的世界将会怎样。

活动小结。

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举办昆虫图片展,把自己知道的昆虫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2、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课。

二、项目策划,举办昆虫图片展。

1、“昆虫图片展”策划书。

2、总结与反思。

①交流与展示。

②评价与反思。

三、课堂小结第四单元科学于生活。

探究生活中的圆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圆”;学习实验的一般步骤与方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通过收集与整理、实践与交流等活动,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第一课时活动一1、研究准备说出几何王国里自己认识的图形并提出问题。

2、参考主题,自主设计研究方案。

3、探秘生活中的圆。

研究实施,讨论课本有关问题。

填写40页研究方案。

第二课时活动二1、走进圆的世界认识圆的性质探寻圆的特征2、寻找生活中的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3、如何整理文字性的资料,自学课本42页。

第三课时活动三1、非“圆”不可探究井盖为何设计成圆形的?进行实验、结论2、解读树干形状中隐藏的生物密码3、奇思妙想巧用“圆”4、自学46页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5、总结与反思汇报与展示评价与反思,填写评价表。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走近志愿者学习目标:了解与志愿者相关的知识;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服务能力;尝试策划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奉献精神,体验服务他的快乐。

参考主题(1)走近志愿者(2)我是网络志愿者(3)我爱绿色地球实践方式:设计活动方案;开展专题讲座;实地调查;社会宣传。

方法引导:如何组织“知识竞赛”活动;怎样评价自己学科整合:与语文,思品与社会等学科融合。

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在参与中学习,体验奉献的快乐。

主题目标:从主题内容出发,遵循以上设计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感悟志愿者的服务精神,懂得关爱他人、友爱他人、帮助他人,并付诸实践。

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身边典型的志愿者及感人事迹。

2.调查我们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或事并完成调查统计表。

第一课时活动一:感知志愿行为这一活动安排了以下3个环节:1.录像导入在触动人心的歌曲《爱心飞翔》的音乐中播放爱心天使赵小婷的专题片,引出今天主题班会的关键词——志愿者。

在声与画的结合中,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力,更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2.图片拓展利用大量的图片如志愿者在奥运会、世博会、汶川、玉树大地震中辛勤服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进一步走进志愿者,深入了解志愿者及他们无私奉献的品质。

3.知识渗透:让学生交流、思辨:志愿者身上都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教师及时提炼: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响亮的口号。

(设计意图:活动一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画面再现身边志愿者的形象,引发学生对志愿者的关注,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愿望——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我们身边最需要帮助的人。

)第二课时活动二:体验志愿工作这一活动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两个环节达成目标:1.走近志愿者模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请出如皋“爱心邮路”代表来到班会现场与学生交流。

在真情互动中,激发学生对志愿者的崇敬,对志愿者的向往。

2.角色体验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心中早已泛起涟漪:如果我也能当回志愿者,该是多么自豪啊!此时,创设情境:人们期盼已久的新文峰大世界终于开业了,商场中人流如潮。

面对新环境,人们肯定有许多的不熟悉。

小组展开讨论:作为志愿者,我们可以为顾客提供哪些服务?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教师参与活动,相机采访。

最后在配乐诗中提升总结:或许我们没有光芒四射的无穷力量,或许我们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心中有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