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施工部署 (2)3.1人员、劳动力组织 (2)3.2 工期安排 (3)3.3材料准备标准 (3)4.施工方法 (4)4.1马道类型设计 (4)4.2施工工序 (4)4.3搭设方法 (4)5.质量要求 (5)5.1构配件允许偏差 (5)5.2上人马道搭设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5.3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 (6)6.注意事项 (7)6.1安全技术措施 (7)6.2马道的验收和日常检查 (7)6.3马道使用规定 (8)6.4马道拆除规定 (8)6.5环境保护措施 (9)7附图 (10)1.编制依据1.1通州区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通州区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纸;1.3通州区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工程施工进度计划;1.4 主要规范、规程通州区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潞河医院本部位于通州区新华南路82号。
东至车站路,南到内外科病房楼至玉带河东街,西靠医院已有临时建筑,北临潞河名苑、水月院小区。
表2.1-1工程建设概况随着出土马道的挖断,使施工人员进出基坑存在很大不便。
为给本工程各参与方进出基坑提供方便安全的通道,根据基坑的特点设置一个上人马道。
马道搭设位置详下图(仅表示马道位置)。
3.施工部署3.1人员、劳动力组织3.1.1主要管理人员马道搭设安排10人,架子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2 工期安排3.2.1 马道设在10轴~11轴/A轴之间,搭设时间:2013年6月5日开始,2013年6月10日前完成。
3.3材料准备标准结合本工程结构特点,挑选出刚度好、强度高的钢管,在选材方面需遵循以下原则:3.3.1马道采用全封闭钢管脚手架。
由横杆、竖向立杆、安全栏杆、斜杆、挡脚板、剪刀撑等组成,采用明黄色钢管,并用扣件连接成整体。
周围挂绿色密目安全网,内侧每层底部设挡脚板。
3.3.2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6mm的焊接钢管,钢管材质使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钢,其材质应符合《碳素结构钢标准》(GB/T700-2006)的相应规定。
用于立杆、横杆、剪刀撑和斜杆的钢管长度为3m、4m、5m、6m。
用于小横杆的钢管长度为1.5m,以适应脚手架宽的需要。
3.3.3钢管件禁止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纹和严重锈蚀的钢管。
3.3.4应使用与钢管管径相配合的、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的可锻铸铁扣件。
严禁使用加工不合格、锈蚀、变形滑丝和有裂纹的扣件。
3.3.5脚手板采用≥50mm厚的松木板,宽度为200-250mm,长4m,为防止脚手板在使用过程中端头破裂损坏,应在板的两端8cm处用8#铅丝箍两道,并要钉牢。
为了保证脚手板使用安全,每批脚手板在使用前必须逐块进行检查,发现有严重变形、四角不平的挑出不准使用。
木脚手板有劈裂、大横节、有活节的不能使用。
3.3.6材料进场资料齐全,并进行检验验收。
4.施工方法4.1马道类型设计4.1.1从基槽底开始搭设,架内走道宽度1.5m,休息平台3m×1.5m,架体总高度约为22m。
架体搭设地基要夯实找平(或垫层上),再铺板搭设架体。
4.1.2上人马道构造尺寸:立杆纵向间距1.5m,立杆横向间距1.5m,大横杆步距1.5m,小横杆间距1.5m,立杆底部垫200×50厚通长木板。
4.1.3外侧设剪刀撑,搭接处至少三道扣件。
4.1.4扫地杆沿纵向连续搭设,连成整体。
4.1.5上出入通道设置宽度1.5m,下出入口设置宽度为1.5m,双层护头棚上满铺脚手板。
通道面板采用50mm厚脚手板满铺,防滑条30×30 mm每300 mm 钉一道,护身栏设1.5米高(3道水平杆),并在内侧满挂密目网,直至架顶。
在入口处明显位置挂安全提示标示。
后附《上人马道详图》。
4.2施工工序4.3搭设方法4.3.1杆件搭设的要求:立杆垂直立于垫木上,调直后与扫地杆固定,靠近立杆的大横杆紧固于立杆上。
剪刀撑的搭设是一根斜杆一端扣在立杆上,另一端斜杆扣在小横杆的伸出部分上,这样可以避免两根斜杆相交时把钢管别弯,脚手架各杆件伸出的端头,均应大于10cm以防止杆件滑脱。
4.3.2上人马道立杆及水平杆:立杆上的对接接头必须交错布置,相邻两个立杆接头不允许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两个立杆接头的距离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的位置同立杆。
4.3.3刚性连接:连接件与架体连接,连接件与护坡桩体连接,在冠梁和基坑上设置刚性连接点,用钢管连接架体。
刚性连接的纵向间距为3m。
4.3.4脚手板:上人马道铺满脚手板,木脚手板下部横杆间距不大于1.5m,脚手板采用对接铺设,对接板接头处另设两根横杆,间距不大于300mm,脚手板外伸150mm。
4.3.5上人马道走道和休息平台两侧安装不小于180mm高的挡脚板。
架体搭设完毕后,挂安全密目网。
5.质量要求5.1构配件允许偏差6.注意事项6.1安全技术措施(1)钢管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钢扣件,不得使用铅丝和其他材料绑扎。
(2)搭设场地在底板垫层上,要求垫层平整,搭设马道范围内垫层略坡向四周,以便出现积水时能够顺利排走。
(3)立杆下面要垫50×200mm的通板,使脚手架荷载能够均匀传递荷载,避免脚手架局部沉降。
(4)在搭设之前,必须对进场的脚手架杆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杆配件。
(5)在设置第一排与护坡连接件前,“—”字形脚手架应设置必要数量的抛撑;以确保构架稳定和架上作业人员的安全。
(6)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结杆件和连墙件应随搭升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
(7)脚手板或其它铺板应铺平铺稳,必要时应予绑扎固定。
(8)脚手板采用对接平铺时,在对接处,与其下两侧支承横杆的距离应控制在 100~200mm之间。
(9)脚手板采用搭设铺放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且在搭接段的中部应设有支承横杆。
铺板严禁出现端头超出支承横杆250mm以上未作固定的探头板。
(10)长脚手板采用纵向铺设时,其下支承横杆的间距不得大于1.5m。
必须在横杆上满铺脚手板,并且将脚手板用8#铁丝绑扎牢固。
不得有空隙、探头板和飞跳板。
(11)工人在架上进行搭设作业时,作业面上宜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予临时固定。
工人必须戴安全帽和佩挂安全带。
不得单人进行装设较重杆配件和其它易发生失衡、脱手、碰撞、滑跌等不安全的作业。
6.2马道的验收和日常检查马道的验收和日常检查按以下规定进行,检查并由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1)搭设完毕后。
(2)施工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之前。
(3)在遭受暴风、大雨、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
(4)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的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以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
6.3马道使用规定6.3.1施工设备单重不得大于1KN,使用人力在架上搬运和安装的构件的自重不得大于2.5KN。
6.3.2作业人员在架上的最大作业高度应以可进行正常操作为度,禁止在架板上加垫器物或单块脚手板以增加操作高度。
6.3.3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基本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和连墙件。
确因操作要求需要临时拆除时,必须经主管人员同意,采取相应弥补措施,并在作业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
6.4马道拆除规定6.4.1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拆除顺序为脚手板→剪刀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
6.4.2不准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
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
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所有连墙杆等必须随脚手架拆除同步下降,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 步,如高差大于2 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6.4.3上人马道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1)拆除时必须具备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拆除,谁搭设谁拆除。
不是原队伍要进行重新资质报审。
(2)拆架前,全面检查拟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
(3)上人马道搭设和拆除时,围栏采用钢管搭设,彩条布维护。
派专人看守,严禁一切非操作人员入内。
(4)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5)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6)每天拆架下班时,不应留下隐患部位。
(7)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着扣件或两杆连着送到地面。
(8)所有的脚手板,应自外向里竖立搬运,以防脚手板和垃圾物从高处坠落伤人。
拆除的构件应及时分类堆放,以便运输、保管。
6.5环境保护措施6.5.1在搭拆马道时,搭设各种杆件要轻拿轻放,严禁向下抛掷,在外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操作层处加设隔音屏,以减小噪音。
6.5.2在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以减小在施工阶段由于在一些工序施工过程中粉尘飞扬的现象,降低粉尘向大气中的排放。
7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