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周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天下诸候进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万章上》)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谆谆然命.之乎命:命令B.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示:显示C.践.天子位焉践:登上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受:接受2.下面的句子,加点的字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同的一项是()A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此之.谓也B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C 谆谆然.命之乎夫然.后之中国D 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3.与“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B. 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C. 此之谓也D.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二、课外文言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①?”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②一以贯这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

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4.对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救陈,军于城父军:驻扎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用事:当权C.君子亦有穷乎穷:困厄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痛苦5.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今君乃.亡赵走燕C.赐,而.志不远矣某所,而.母立于兹D.人之.不我信也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A. 予一以贯之B. 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C. 吾何为于此D. 人之不我行也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

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

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

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三、(29分)8.翻译下面句子(8分)(1)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3分)(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分)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11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3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10.补写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民为贵》)(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惟士为能。

(6)孟子说:“。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王安石说:“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这都是反对享乐主义的千古佳句。

(7),,:此之谓大丈夫。

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3题谈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还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

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

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

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姑且闭目一思索,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

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

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

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

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1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12.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6分)13.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五、语言表达(15分)(14-16各3分)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喟.(kuì)然长叹举一返三暴虎冯.(pínɡ)河祸起萧墙B.屏.(pínɡ)气凝神发奋忘食箪食.(sì)瓢饮循循善诱C.粢盛.(chéng)既洁礼崩乐坏斐.(fěi)然成章文质彬彬D.色厉内荏.(rěn)耰而不辍曲肱.(hónɡ)而枕杀身成仁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B.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绝处逢生的狂欢,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C.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D.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