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唤醒内在的智慧》读书笔记

《唤醒内在的智慧》读书笔记

《唤醒内在的智慧》读书笔记在修行中唤醒生命的圆满和智慧——《唤醒内在的智慧》读书笔记这是继《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后读到的丹.米尔曼的第二本书。

丹.米尔曼是欧美顶尖身心灵导师、前世界级蹦床锦标选手、斯坦福大学体操教练、美国最好文理学院欧柏林学院教授、武术辅导员。

幸运之神虽然持续眷顾着丹,但外在的荣耀和光环始终没有为他的内心带来永恒的宁静与满足。

直到遇见亦师亦友的苏格拉底,他开始学习遵守某些特定的清规戒律,掌握某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清醒地过着单纯且快乐的生活。

这是丹的一场生命修行的智慧读本,语言精练,字字珠玑,内容饱满丰厚。

已读三遍且每次都是爱不释手。

智者对作者讲的每句话,都像是讲给我听。

新时代大师赛斯说:我们都在一个变为的过程。

变为什么?变为更是我们自己。

作者创设一个智者的形象,由智者的引领,通过智者的口,阐释了十二个生命法则,在生命修行中,获得圆满,其实是变为更是我们自己。

重温这十二条法则,唤醒生命中的圆满和智慧。

一【平衡法则】寻找中庸之道要谦卑,因为你是泥土所造。

要高尚,因为你是由星辰组成。

----赛尔维亚谚语每个人类的身体都渴慕平衡,并从内在的平衡和宁静中受益。

如果我们生活或习性的钟摆经常固定在一方大力摆动,它将会不可避免地震荡回另一边。

许多人说的“神经衰弱症”,事实上是思想、脉冲、或情绪的不平衡和夸张的表现。

因此,当我们刚开始换到真正的平衡状态的时候,确实会感到奇怪和不习惯。

因为你习惯了向来所做的——你习以为常的状态或行为——所以修正得不够。

这是为什么一个人要改变习惯会觉得困难,以及人们为什么学得这么缓慢。

有人会质疑:“在现今的世界局势下,花这些精力往内省视,去发掘平衡和沉静,这样好像有点自我中心。

”智者破疑开惑:“许多人将‘自我中心’和‘自私’混淆了。

”她说,“一旦你找到自己的平衡,你同时也找到改变世界的内在力量与平静。

”“渴望和执着,牵引你向前,恐惧、抗拒和逃避,则让你后退。

”平衡由呼吸开始。

吸入和呼出是生命最初的韵律。

在吸气中,你接受;在吐气中,你释放。

一呼一吸,吸气和吐气——生与死就在每个呼吸间。

当你感到气愤时,完全接纳你的情绪,让呼吸重新回到平衡。

当你感觉忧伤时,请温柔地拥抱它,然后将呼吸带回平衡。

当你感受恐惧,容许它,然后深深呼吸,重新找回你的平衡。

当你吐气时,你给予;当你吸气时,你接受。

如果你所接受的多过给予的,你会感到不平衡;你会觉得需要回报对方,好完成关系的循环。

如果你付出的超过收到的,你会感到耗竭虚空,最后因匮乏儿无法再给。

作者疑问一些关于圣人付出许多,但得到很少回报的例子。

“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如此,然而他们体验到的是丰富的喜悦、爱和感激。

”智者回答,“平衡法则告诉我们,那些出于爱和慷慨儿无私给予、付出的人,回收到的是富足充裕。

”学习白鹭的课程,在生命和所有的事物中找到平衡。

尊重这个法则,并追随有智慧的人的脚步。

尽情探索人类经验的各种范畴,但因为惯性的极端行为会引起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所以总是要回到黄金守则——也就是中庸之道。

让你的言行适切合宜,透过内在的平衡,你会找到清明和宁静。

一旦你体会过真正的平衡,就会开始注意到你生活中不平衡的地方。

二【选择法则】取回我们的力量我轻松愉快地漫步在大道上,健康,自由,世界在我的眼前展开,漫长的黄土道路带引我去我选择的任何地方。

——诗人惠特曼(Walt Whitman) 就像翱翔天际的秃鹰和小蜘蛛,大多数的地球生物拥有的是范畴窄小的选择,他们以直觉和动物本能行动。

但你有自由意志——也就是选择的力量,而你的命运大部分是由你现在的选择所决定。

我们拥有自有意志,但也同时被它巨大的责任——选择的力量束缚和祝福。

我们的未来,大体而言,是既定的——因为我们无法控制所有的境遇;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临事物时的反应。

你可以选择遵循你最深的直觉告诉你的法则,或是让冲动、恐惧和习性来发号施令,主宰你的一生。

如果你有时因眼前一时的满足而抗拒或忽视了更高智慧的指引,你的选择所产生的结果最终仍会将你带回与心灵法则合作的路上;一个选择引领你到充满阳光的道路,另一个选择则带你通往令你坚强的难关和考硏——为的是指导你,并使你强壮。

因此,所有的事都有其蕴藏的目的语善意。

作者困惑:“但我不觉得是我在选择生命的方向;我有时感觉像是命运,是注定的。

”智者开示:“我们大多数的决定是由潜意识的智慧所引导的。

你的内在觉着具有比你的意识所能获得的更多的讯息,所以有时候,你并不知道为什么,但你吸引了一些意识上并不想要的人或经验进入你的生命,然而,它们却是为了你最大的益处和学习。

”“那些因为关心他人而选择不愉快经验或困境的人又该怎么解释?”“如果你为了孩子、你爱的人或其他人的利益,将个人的欲望放在一边,这代表自我牺牲的灵性行为。

但是,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受害者,那就是要好好想想的时候了。

为他人扛起太多的责任,是剥夺了他们为自己的选择所制造的学习课程。

身处痛苦中的人需要我们的温情与支持,然而,如果我们帮他们担起责任,便是夺去了他们的能力和他们对自身的尊重。

”有些人,他们忘了自己有选择的力量,他们觉得困陷在关系里无法挣脱。

有些人则觉得遭环境或生命所捆绑,却要等到非常痛苦了,才会找到勇气、意志和对自我的尊重去做出新的选择。

除非你体认到你有说“不”的力量,否则你不可能真的说“好”,或是真正的承诺——不论是对你的感情关系、你的人生,或是对任何事。

你不一定要去上学;你不是非得要工作,或有小孩,或符合他人的期待和渴望。

你不需做任何事,只要认知到——每一个行动或不行动,都有其影响和结果,而你愿意接受这些结果,这个意愿便给了你力量和自由去选择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要做什么。

这时候就是生命由承担义务的负荷转为充满喜悦的祝福与机会。

这,就是奇迹发生的时候。

当你体认到,无论外在有多少压力或期许,你都拥有选择的力量时,你便可以在任何时刻改变方向。

有些新的选择可能是适当的,或甚至出现得太晚,然而勇敢地选择通常表示——对你现在的处境负起责任,并且完全、有意愿地参与其中,比以往更热情地投入当下。

你愈是尊重选择法则,愈能清楚地活着,创造你的人生。

最后还要记住选择法则告诉我们的,决定不是用言语表示,而是用行动。

三【过程法则】按部就班我们透过蜿蜒的梯子登上高处。

——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 过程是将任何旅程转换成一连串的小步骤,一次一个步骤,一次一个步伐,朝着我们的目标实现。

过程法则是确保我们达成任何目标的宇宙定律,不论这些目标多崇高、多遥远,或看起来多渺茫,我们都可以将它们划分成许多小二确切的步骤,一步一步地实践。

这道理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也很浅显。

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反而忽略它的缘故。

过程法则在生活中是这样运作的。

借由将任务或目标,划分成许多可以处理和掌握的步骤,你就不需要在旅程的终点迎接成功;因为你在这一路上已经创造了一连串许许多多的小成功。

把你带进生命中的泥泞道路的,也就是启发你开始探寻的那个愿景。

它可以像磁铁般吸引你,带你穿越困境。

因此,在任何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创造一个方向,选择一个向你闪耀和照亮你的目标——但你不会在等待中发现目标。

不要只是一再斟酌、犹豫或怀疑自己的想法:不要质疑你的方向,也不要依赖他人告诉你什么该做或不该做。

去追随那些吸引你、激励你、启发你的方向——朝向那些触及心灵的事物。

问你自己,什么养的目标值得你在时间的过程中承诺、付出努力和牺牲。

遥远未来的崇高梦想诗歌沉重与艰困的担子。

最好的目标是那些你可以在下礼拜、明天、下一个小时或下一个步骤成功处理并创造出许多小成就的过程。

真正的成功,就好像盖房子,始于一个坚固的地基,然后一路耐心建造,直到完工。

如果你仔细看看所谓一夜成功的例子,你会发现他们通常有十年的准备。

十年之间,你几乎可以完成任何事,成为一个医生或科学家,学友专精,发展出运动或武术方面的精湛技术。

你可以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

你可以创造财富或强化你的体能。

十年是很长的时间,往前看,确实如此。

但当我们往后回顾时,世纪在弹指间成云烟,转眼就是百年。

就像小树会长成高耸的大树,河流在岁月中侵蚀岩石造就了峡谷,你从无助的小婴儿成长为成熟大人的历程一样,你能够,而且也将实现和完成所有你渴望的事,只要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行事。

但难免会遇到失败。

世上能肯定的事的确没几件,但是人们真的很少失败——他们只是停止了尝试。

每个过程都包括了修正:通往快乐的道路一直在施工中。

面对生命,要学习一次专注于一件事,直到做对了为止;依事情的轻重缓急行事,凡事循序渐进。

当你学会了整合纪律和耐心,它们便成为你不屈不挠、实践梦想的利器。

过程、耐心和坚持,是通往任何目的地的门户。

完成了一个目标,你只是又创造了另一个目标。

旅程永远不会结束。

四【现在法则】活在当下只有在时时刻刻的基础上,才可能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作家波娜诺(Margaret Bonnano) 你可以将你的心智投射到所称的过去或未来,但是,你只能活在现在。

你今天早上,或昨天,或去年所做的事,现在都已经消逝了,除了在你心里。

无论什么时候,你的问题和烦恼都和过去或未来有关;你等于是在现在的这一刻延续了你的问题,你给了它们注意力和能量,让它们在你的脑里居住。

由此想起了《金刚经》里的一句话: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现在”就像是照亮心灵的时光机器,它将你从焦虑中释放,为你的生活开启新的方式。

你今天所做的非常重要,因为你是在用生命的一天交换。

让这个法则为你清除心里不必要的渣滓积弊,让心灵回归到清明、单纯和内在平静的状态。

拥抱现在,一次跨出一个步伐,记得循序渐进,先处理眼前的事——因为不论你的心智如何徘徊不定,你的身体一直在此时此地。

匆忙惊慌时,停下脚步暂歇,在此刻休息与停驻;深呼吸,让心智回到此时此地。

五【慈悲法则】唤醒慈悲喂养受饿的人,原谅别人的侮辱,并且爱我的敌人......这些都是伟大的美德。

但如果我发现在我心里我就是那最穷的乞丐和最无礼的冒犯者,而我正需要自己的仁慈,我也正是自己必须去爱的敌人,然后呢?——心理学家荣格(C.G Jung)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蹂躏、践踏她的皮肤,我们砍伐、燃烧她的树林,我们剥削她丰富的宝藏,只顾自己的利益,却从未想过要得到她的同意或向它表达感谢。

地球原谅我们人类的所为,因为她知道我们是她血肉的一部分——是她仍然在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

如果地球能原谅你的错误,你为什么不能宽恕自己,并给予他人同样的悲悯?你愈是对自己慈爱,就愈能对他人慈爱。

在原谅予宽恕中,你会发现疗愈生为人类苦痛的慈悲。

我们每一个人——朋友也好,对手也罢——都是在自身受限的信念和能力下,尽己所能、尽己而为。

以新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释放评断和期盼,因为它们是横阻在你与世界之间的隔阂。

“但对于那些暴虐或残忍的人呢?”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想想这个:恨与慈悲是不同的能量,你想要世界充满哪一种能量?出于爱与了解而行动,而非恨与无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