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嘉图和斯密的分配理论的异同

李嘉图和斯密的分配理论的异同

经济学说史
—关于分配理论的异同
专业:经济学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号:0815124055
姓名:闫迁迁
在亚当斯密时代,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刚开始向大工业过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刚刚确立,急需发展生产,斯密等人关注的中心是资本累积对于财富分配的影响问题,则被看作是一个次要和附带的问题。

而李嘉图生活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已经进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越来越感觉到,资本累积的规模依存于资本利润的大小,而利润大小又与地主和工人的分配大小直接相关。

由于地主阶级掌管了大量的土地,资本家不得不从地主手中租用土地而支付地租,致使资本家的利润减少,严重制约资本积累的扩大。

资本家希望地租越少越好,执掌政权的地主阶级则想方设法保持高额地租。

于是,李嘉图站在产业资产的角度,担当起了向地主阶级开炮的历史重任,试图从理论论证地租的不合理性,以捍卫资本家的利益。

李嘉图的政治敏感度如同其在证卷市场上的敏感度一样高,他抓住分配问题作为自己以经济学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正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

李嘉图虽然以分配作为研究的主要任务,但是,他毕竟是一位生产经济学专家,他认为生产优先于分配,生产第一性,分配第二性,他以生产为落脚点来研究分配。

所以,他不仅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而且处处与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没有孤立地考察分配问题。

他的主观意图也在于,通过对各方面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定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条件。

李嘉图分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第一,商品的价值被分割为资本、利润、地租三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对立,而地租是工资和利润的主要对立面;第二,工资的大小决定于工人家属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实际工资有下降的趋势;第三,利润是商品的价值超过工资、地租的余额,工资是决定利润的关键因素,利润率存下降的趋势;第四,地租是商品的价值超过工资的利润的余额,地租和上涨的趋势。

斯密说:“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三部分。

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的收入,即从地租卫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这三种的收入。

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

”同时,分配理论也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中心,他在《原理》一书的前言中写道:社会产品是在资本家,地主,商人之间分配的,“确立支配这中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收入的分配方式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的积累,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加。

李嘉图研究分配问题,是同生产结合起来进行的,他试图通过各阶级之间分配问题的研究,来确立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他继承了斯密的观点,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是基本收入。

但是他和斯密一样,忽视这些经济范畴所体现的生产关系,他比斯密更关心这些经济范畴之间的数据分析。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一、斯密与李嘉图在工资分配理论的异同
斯密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工资理论。

第一种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劳动的报酬,是由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构成的,但它仅仅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者维持其基本生活、延续后代所必须的收入。

这种工资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第二种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或价值,在斯密看来,劳动
同其他商品一样,也有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劳动的市场价格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双方在竞争所确定的劳动价格,它以劳动的自然价格为中心,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上下波动。

这种工资理论是以生产费用论为基础的。

李嘉图则始终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分析工资,他认为工资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他说:“劳动正像其它一切可以买卖并且可以在数量上增加或减少的物品一样,具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在李嘉图看来,决定工资的既不是工人得到的货币,也不是工人得到的生活资料,而是决定于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在工资的高低问题上,斯密说过:“充足的劳动报酬,鼓励普通人民增值,因而鼓励他们勤勉。

劳动工资,是勤勉的奖励。

丰富的生活资料,使劳动者体力增进,而生活改善和晚景优裕的愉快希望,使他们益加努力。

所以,高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总是比低工资地方的劳动者活泼、勤勉和敏捷。

”由此可以看出,斯密认为高工资对工人和资本家都是有利的。

在工资变动规律的问题上,斯密以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理论为基础,研究工资变动的规律。

斯密还详细考察了资本积累、经济发展等因素通过对劳动力供求市场的变动。

他认为在经济繁荣的国家,资本积累不断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是工资水平会提高。

李嘉图也以劳动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为基础,他指出,劳动的自然价格是劳动的市场价格涨落的中心。

劳动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会上涨,供过于求时就会下跌。

二、斯密与李嘉图在利润分配理论的异同
斯密也有两种利润理论。

第一种是从劳动决定价值的角度分析的,斯密认为利润是工人创造出来的价值的一部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劳动对原材料加工所增加的价值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

第二种利润理论是从三种收入价值的角度进行研究的。

他认为利润是工资的“自然报酬”,是构成价值源泉之一。

斯密认为,利润是资本家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须的收入,他说:“利润就是他的收入,也就是他生活资料的正当来源。


李嘉图则始终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分析利润,从而发展了斯密利润理论中的科学因素,他始终把利润看成是劳动耗费的产物,是劳动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

李嘉图说:“商品的全部价值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构成资本利润,另一部分构成劳动工资。

”也就是说利润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是劳动耗费的结果。


李嘉图还认为,工资和利润在量上存在着反比例关系,而在工资和利润的变化中,工资是变化的原因,利润是变化的结果。

引起这种变化的最终原因,是生产资料(主要是谷物)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当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的价值就下降,工资也下降,从而使利润增加;当劳动生产率下降,生活资料的价值就提高,工资也提高,从而使利润下降。

在利润变动趋势的问题上,斯密认为国,但是他并不关心利润的源泉和本质,而只是关心随时间变化的利润率水平。

他预测随时间发展利润率将下降,下降有三个理由:
1、资本积累会导致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结果使得工资上升,工资的上涨会导致利润的下降。

2、商品市场的竞争,产量的增加使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加剧,结果使商品价格的下降和利润的下降。

3、投资市场的竞争,斯密也觉得投资机会是有限的,资本积累的增加,只能会使利润下降。

李嘉图则认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口不断增加,土地耕种不断从优等地转向中等地和劣等地,单位农产品价值和价格要不断提高,因而使利润和利润率下降。

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存在,不利于资本的积累,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李嘉图的利润理论实际上是剩余价值理论,他在利润理论中,揭示了工资和利润的对立,这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工人和资本家利益的对立,但是他所讨论的对立关系只局限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也就是只从劳动时间不变为前提。

三、斯密与李嘉图在地租分配理论的异同
斯密的地租理论有四种。

第一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也是工人劳动所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的生产物或其价值在其工资、利润以外的一种扣除,是地主阶级“不劳而获”的收入;第二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是土地本身的产物,是土地的自然报酬,因而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第三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或是这种垄断价格的结果,因为农业有土地不能任意添加的结果。

第四种工资理论认为,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是自然力参与生产的结果。

李嘉图认为,地租是支付给地主使用土地原有不可摧毁的生产力的那部分土地产品。

李嘉图把农场主在获得利润后付给地主的通常所说的“地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改良土地、修建建筑物的资本的报酬,另一部分是使用原有土地的代价,他把后一部分作为地租。

他清楚的区分了地租、资本和利息。

既然对土地的投资已经取得了相应收入,地租不过是使用原有土地所付出的代价,李嘉图正确指出了,地租就是地主犹豫占有土地而取得的不劳而获的收入。

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是以地租理论为核心的,他认为,只有弄清地租理论才能发现各种收入之间的变化趋势。

在地租产生的原因的问题上,李嘉图认为,地租是由于土地有限以及每块耕地的位置和肥沃程度不同而产生的。

如果土地像空气和水一样,数量无限,其质地均一,地租就不会产生。

可见,李嘉图在这里研究的是级差地租。

他指出了级差地租存在的前提条件。

在地租是如何产生的问题上,他认为,是由于土地上述特性,随着人口的增加,仅靠优等地以及中等地上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满足人们需要,不得不耕种劣等地。

而同质量的资本和劳动投在优等地和中等地上收获的农产品比在同量面积列等地上多,因此,优等地中等地上生产的单位农产品中的劳动耗费比劣等地低,而农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劣等地上最大的劳动耗费。

这种劳动耗费决定的价值,使耕种劣等地的资本家也能得到普遍利润,即利润平均利润。

优等地和中等地上的农产品价值小于由劣等地条件所决定的社会价值。

李嘉图正确的从劳动价值论说明地租的产生,级差地租量取决于不同于土地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这样就从根本上排除了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错误说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