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21综采工作面末采贯通总结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写人:________________1 43321综采工作面概况及地质说明1.1工作面概况及地质说明书表1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巷道煤层特征煤层3-1煤厚 2.5 产状倾角在0-5°之内巷道煤层描述3-1煤层厚度2.35-2.6m,煤层平均厚度为2.5m。
煤层结构较简单,厚度稳定。
开口段基岩相对较厚,切眼段较薄。
3-1煤: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次为暗煤夹镜煤条带,层面分布少量丝炭。
属半亮型,少量半暗型煤。
层状构造,中细条带状结构。
局部地段煤内裂隙面含黄铁矿及方解石薄膜,也有呈星点状的。
煤层顶底板情况顶底板岩石名称及其征厚度(米)老顶粉、细砂岩,部分地段具交错层理。
10.1~21.83 直接顶以粉砂岩为主,部分地段为泥岩、炭质泥岩,部分地段含薄煤线。
0~0.56 伪顶炭质泥岩以粉炭质泥岩为主,部分地段为泥岩、粉砂岩,局部不含该层0~0.25 直接底以粉砂岩为主,部分地段为炭质泥岩;部分地段具交错层理,含植物化石。
0~7.15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瓦斯瓦斯含量很低煤尘具爆炸性危险煤的自燃本区煤层为很易自燃区,自燃倾向等级为I级,发火期一般在3—4个月,发火期较短地温无高温区,无地热危害属,属地温正常区地压正常43321工作面推采长度1297米,工作面长度240米,面积311280平方米。
该综采工作面位于丁七沟北西侧,属南部区3-1煤层,北西为43319工作面为矿采空区,工作面切眼临界井田边界。
回采工作面地面标高为1172.6~1209.1M,底板标高为1133.71~1142.07M。
煤层倾角0º~3º,平均厚度2.60米,地质储量104.3万吨,可采储量95万吨,可采期为六个月。
附图1 43321综采工作面柱状图1.2工作面水文地质本工作面构造总体呈宽缓的波状起伏,回采推进方向为正坡推进,地质构造简单,无明显断裂构造。
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地表大部被第四系松散层所覆盖,工作面上方无地表水,主要含水层有第四系松散层潜水和中生界侏罗系碎屑岩类潜水。
据现有地质及周边钻孔资料分析,地面标高1172.6-1209.1米,总体趋势呈南西高北东低;松散层厚度为3.95-29米,最厚处位于回撤通道区域,最薄处位于回风巷道中部;基岩厚度为15-30米,基岩最薄处在运输顺槽距回撤通道约150米左右,在回风顺槽距回撤通道约330米左右;工作面运输顺槽高于回风顺槽。
依据地质部门提供的资料,煤层顶板为中硬岩石,冒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采高按2.5米计,导水裂隙带高度为40米左右,由于在回风顺槽中部距丁七沟火烧区较近,工作面上覆基岩垮落后,裂隙带必然沟通上覆火烧区裂隙水,对工作面构成危害。
固工作面排水能力应不小于100m3/h。
2 43321综采工作面贯通挂网影响工作面搬家速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工作面的贯通质量,理想的贯通质量应该是工作面顶板与回撤通道顶板平整对接,底板比回撤通道底板高出0~300mm,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得到合理控制,确保贯通后顶板压力小,减少单体支柱损坏量和对回撤通道砼底板破坏,为快速、优质、安全、低耗搬家创造优越条件,回撤通道的设计施工、矿务工程准备、贯通期间及采通后的组织工作是实现快速、优质、安全、低耗搬家的重要保证。
为了确保43321综采工作面末采回撤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挂网前,矿领导和各职能科室下发了《43321综采工作面挂网挑梁措施》,并要求各相关职能科室认真组织贯彻学习。
根据措施安排,挂网期间每班有1位矿领导、1名安监员、1名区队队长、2职能名科室人员、2名综采队跟班队长、多名外委队跟班班长带领,保证了每班从安全到技术都有人管理、有人指挥。
根据43321综采工作面挂网挑梁措施,各项工作依次展开,现将本工作面挂网进度情况记录如下:8月7日8:30开始打眼,8:50打好眼;8:50开始挂第一根钢丝绳,9:30挂好第一根钢丝绳;9:30开始挂第一茬单网,10:40挂完第一茬单网;10:40开始挂第二茬单网,12:00挂完第二茬单网;12:00开始割第一刀煤,13:50割完第一刀煤,煤机停在机尾;13:50开始挂第三茬网,15:00挂完第三茬网;15:00开始割第二刀煤,(15:40运输机链断,19:40处理好,19:40大板卡在转载机里,23:40处理好,试运转,0:00开始割煤);8月8日02:00割完第二刀煤;煤机停在机头02:00开始挂第四茬网,5:00挂完第四茬网;05:00开始割第三刀煤(正在割煤)。
9:10割完第三刀煤(煤机停在机尾);9:10开始挂第五茬网,11:50挂完第五茬网(双网);11:50开始割第四刀煤,14:30割完第四刀煤(煤机停在机头);14:30挂第六茬网,18:20挂完第六茬网;18:20开始割第五刀煤(正在割煤)8月9日2:00割完第五刀煤(煤机停在机尾);2:00开始挂第七茬网,(正在挂网)9:10挂完第七茬网;9:10开始割第六刀煤,13:10割完第六刀煤(煤机停在机头);13:10开始挂第二根钢丝绳,13:40挂完第二根钢丝绳;13:40开始挂第八茬网,16:00挂完第八茬网;16:00开始割第七刀煤,20:30割完第七刀煤(煤机停在机尾);20:30开始挂第九茬网,22:30挂完第九茬网;22:30开始挂第三根钢丝绳,23:10挂完第三根钢丝绳;23:10开始割第八刀煤,8月10日05:00割完第八刀煤(煤机停在机头);05:00开始挂第十茬网,(正在挂网);9:30开始挂第四根钢丝绳;10:10挂完;10:10割第九刀;12:30运输机底链断,采煤机停在70#架附近;19:31运输机底链接好8月11日5:00割完第九刀(煤机停在机头)40#-110#部分贯通5:00开始挂第十一茬网(正在挂网)8:20挂完;8:22开始挂第六根钢丝绳;10:20挂完。
10:25割第十刀(煤机在50号架)放炮清理架前矸石。
8月12日9;00煤机在101架相机尾割煤。
10;35煤机割到机尾3;40煤机开始相机头割煤 17;00综采全部贯通开始情浮煤;早上6;00浮煤情玩;工作面末采贯通期间存在问题1、推采期间综采工作面多处存在严重的漏矸情况,106#~115#、72#~80#、53#~65#,在不同的时间段均出现过漏矸现象,分析原因在于原生节理裂隙发育,层理交错,加之采动影响,工作面推进速度慢,支承压力超前,产生地压裂隙;地压裂隙不但使原生裂隙扩大,而且会使相邻裂隙相互连通,最终漏矸现象。
2、综采工作面综采设备在末采之前检修不够彻底,液压支架存在漏液串液等情况,加之所漏矸石块度较大,刮板运输机负荷大,导致多次断链,严重影响贯通时间,这样更加剧了顶板破碎,使顶板漏矸加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主回撤通道支护质量锚索间排距不规范,锚固预紧力不够,拉拔力偏低,巷道两帮超欠挖严重,顶板多处漏顶不平,成巷时间过长。
4、挂网人员所携带工具领取交接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工具分配不均,部分工具备用不充分,致使劳动力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延误时间,影响挂网进度。
5、开始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工作进度缓慢;后所加外委队人员,带班班长组织能力差,对挂网措施学习不够彻底,对联网工序不熟悉,导致联网速度慢,耗时时间长。
6、人员工作之间的配合不够,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主要是外委队和综采队之间、外委队人员内部,这也严重影响这贯通挂网的进度。
3 43321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矿压观测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工作面回采结束后需将设备搬运至新工作面安装,设备搬家速度直接影响整个矿井产量。
在工作面末采期间主回撤通道要经历回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的全过程,采动影响十分强烈,而且工程进展缓慢。
以往经验证明,直接原因是顶板岩层的松软破碎,而支护效果不理想也是造成搬家困难的重要原因。
为此,对工作面末采期间回撤通道和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进行矿压观测,为通道支护和岩层控制提供依据,以确保通道安全与回撤顺利。
3.1 主回撤通道支护新工艺对回撤巷道进行必要的说明,回撤通道设计长度为240m,矩形巷道,断面5000mm×2500mm,巷道顶板属于不稳定—较稳定顶板(Ⅱ-Ⅲ类),老顶为粉、细砂岩厚度12 m~24.9m,直接顶岩性为粉砂岩、炭质泥岩,厚度0~1.22m;顶板岩石为软弱岩层,强度低,具有交错层理,裂隙发育,直接顶中炭质泥岩破碎严重,回撤巷道原始支护方式为锚网索联合支护。
本次搬家之前,工作面贯通前均采用垛式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架通过工字梁对主回撤通道加强支护;根据矿领导和公司领导研究决定,本次采用锚索和钢带来取代原来的工字梁,应用及时支护工艺替代原来的支护。
3.2 矿压观测成员综采队:提供综采工作面中液压支架的压力生产办:提供主回撤通道的顶板下沉量,矿压显现情况3.3 矿压观测的任务和目的1、掌握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上覆岩层运动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规律及移动概况与支架的相互关系,提出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特种支护,回采工艺等等,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2、对在43321综采工作面回采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进行资料积累,从矿山压力角度对应用效果提出评定性意见,为采煤工艺的创新和改进创造作必要的技术准备。
3、对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任务包括:监测日常生产过程中支架的支护质量、围岩移动概况,不安全隐患因素等,以达到安全生产可靠的目的,在保证顶板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综采液压支架的优势。
4、掌握巷道支架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其任务包括提出合理的围岩松动范围,确定合理的巷道支护型式、支护参数。
3.4 矿压观测方案1、本矿综采工作面掩护式液压支架在立柱上安有压力表和压力显示,生产现场采用人工记录的方法,数据可以随时记录下来。
在工作面有141台支架,其中1、2、7、12、17……132、137、140、141,端头支架作为单独记录外,其余支架每隔5架布置一个测点,工作面共布置31个测点。
2、对于主回撤通道的支架下缩量安排了6个测点,通道两端头单体液压支架,其它均布置在每个探巷口垛式支架上。
附图2 43321综采工作面主回撤通道下缩量测点布置图3、现场观测人员对围岩运动及其它矿压显现进行直观的观测,并做好记录。
3.5 矿压观测内容1、矿压观测数据表2 综采液压支架压力数据架号15米10米7.6米 6.5米 4.5米0米压力(Mpa)推进距离1 23 20 18 18 19 202 19.5 18 18 18 20 207 24 13 20 21 26 28.512 20.5 20.3 21 23 27.5 26.617 21.4 34.3 22 24.9 25.8 27.322 23.2 22.4 16.6 23 26.7 25.427 19.8 33.8 35.4 21.4 27 27.632 25.4 29.2 35.8 19.5 36.5 22.337 20.9 32.3 29 29 38 33.142 23.8 26 22 28 36 32.447 21.9 33.6 35.6 30 34 3852 22.5 31 33.4 33 33 36.557 23.1 11.4 34 34 29 34.162 25.2 27.6 30.9 34.9 33.6 32.967 18.9 20 31.5 36.7 37.5 37.772 23 10.5 18 24.9 33.7 33.477 22.4 10.9 31.7 28 36.9 30.582 23.5 24.2 29.8 275 26.8 29.487 19.7 21.6 23.8 20 27 25.392 22.7 33.3 28.4 29.5 25.3 24.197 24.5 23.5 18.4 26.6 26.7 23.6102 23.3 21 19 27 21.4 25107 24 19.7 19.7 21 23.0 21.9112 20.1 16.9 20.2 20 24.5 23117 21.5 20 20 19.4 23.7 22.1122 24.7 19.3 19.7 18 27.6 23.8127 23.8 21 21 19 21 21.9132 19.3 20 20.8 21.4 23 20137 26.2 19 21 21 21 21140 25.9 20 20 18 20 19141 23.5 20 20 19 21 20(1)从数据看来,15米处的液压支架压力值与之前所记录的数据基本上保持一致,在推进离主回撤通道10米至主回撤通道时,总体压力数据呈现一定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