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乳腺癌指南解读

2015年乳腺癌指南解读


T>0.5cm,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1类)。
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1 类)。
侵袭性乳腺癌
普通组织学类型(导管癌,小叶癌,混合型癌,化生型癌) 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 T≤0.5cm,pN0 (2B类)(2011版是不用辅助治疗) T≤0.5cm,pN1mi或T0.6-1cm T>1cm (1类) 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 (1类) 辅助化疗+曲妥珠单抗。 三阴乳腺癌
T≤0.5cm,pN0 不用化疗。
T≤0.5cm,pN1mi或T0.6-1cm,考虑化疗。 T>1cm (1类)、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 (1类) 辅助化疗
侵袭性乳腺癌
组织学类型良好(小管癌,粘液癌)
激素受体阳性 T≤1cm,pN0或pN1mi ,不用辅助治疗。 T ≥ 1cm, pN0或pN1mi,辅助内分泌。 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
Whelan,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2:513-20
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 41.6Gy/3.2Gy/f 、39Gy/3Gy/f、40Gy/2.67Gy/f ):肿 瘤局部复发率与常规分割相似
Haviland,et al. Lancet Oncol 2013; 14: 1086–94
研究 CALGB 9343研究 入组人群 保乳术后, ≥70 岁,T1,N-,ER+ 局部复发率 生存率
10年 10年OS 1% vs 5%(P<0.001) 67% vs 66% ( P=0.64)
PRIMEⅡ研究
保乳术后, 5年 ≥65 岁,T1-T2(≤3cm), 1.3%vs4.1% ( P=0.0002) N-,ER+或PR+,切缘(≥1mm) 注意:1.组织学分级3级 或有脉管侵犯也符合入 组标准,但两者同时存 在时剔除;2.HER2状态 未知。
80 mg/m2 (P1)
100 mg/m2 (D3)
环磷酰胺 600mg/m2
35 mg/m2 (D1)
多西他赛
JA. Sparano et al., 2005 SABCS; Abs 48
E1199:无病生存
1.0 0.8
无病生存比例
0.6
4年无病生存比例(%)
泰素三周:80.6
多西他赛三周:83.1 泰素每周:83.5 多西他赛每周:80.5
pN1mi:辅助内分泌,或辅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序贯内分泌。 T0.6-1cm: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 T>1cm或淋巴结阳性(>2mm的淋巴结转移灶):辅助内分泌+辅 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1类)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 T≤0.5cm,pN0 或pN1mi ,辅助内分泌(2B类)。
放疗原则
全乳照射:剂量45-50Gy,23-25次,每次1.8-2Gy;可考虑大分割
40-42.5Gy,15-16次,每次2.66Gy。局部复发高危患者(50岁以下,
高级别肿瘤),推荐对瘤床进行推量照射,标准剂量为10-16Gy, 每次2Gy。
胸壁照射:靶区包括同侧胸壁、手术瘢痕和可能的引流部位。
腋窝N-,但肿瘤直径>5cm或切缘阳性:胸壁放疗+/-锁骨上
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腋窝N-、肿瘤≤5cm,但切缘距肿瘤<1mm(切缘不足): 胸壁放疗。 N+、直径>5cm、切缘不足、侵犯皮肤或筋膜 腋窝N-、肿瘤≤5cm,且切缘距肿瘤≥ 1mm:不用放疗,除 非有脉管癌栓等高危因素。
肿块切除,不进行腋窝淋巴结处理,不进行放疗(2B类) 全乳切除+/-前哨淋巴结活检+/-乳房重建(2B类)
大于10mm的切缘属阴性 小于1mm的切缘被认为不足够
侵袭性乳腺癌
I-IIIA(T3N1)保乳术后
对高龄低危患者可免放疗。
在选择性低危患者亦可考虑行部分乳腺短程放疗(APBI)。 腋窝淋巴结阴性,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
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 41.6Gy/3.2Gy/f 、39Gy/3Gy/f、40Gy/2.67Gy/f ):无 病生存率与常规分割相似
Haviland,et al. Lancet Oncol 2013; 14: 1086–94
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40Gy组乳房挛缩、水肿及毛细血管扩张发生率 更低
Jones, et al. J Clin Oncol 2009 27:4939-4947
侵袭性乳癌
原位癌
但切缘阳性推量放疗不获益!!!
Jones, et al. J Clin Oncol 2009 27:4939-4947
Back
MA.20研究发现,全乳放疗+区域淋巴结放 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OS无改善
Back
JAGSI ,et al. 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05. 62:1035–1039
内乳淋巴结照射,无生存获益。 (无论原发肿瘤的位置及N转移情况)
Hennequin,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2013 86:860-866
新辅助 姑息治疗
化疗、内分泌、靶向等
辅助放疗
有化疗指征时,放疗应在完成末次化疗后2-4周进行。
非侵袭性乳腺癌
小叶原位癌
手术切除活检后证实为小叶原位不伴其他癌,按《NCCN乳腺癌
降低风险指南》以及《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指南》进行检测。
非侵袭性乳腺癌
导管原位癌
肿块切除,不进行腋窝淋巴结处理,+全乳放疗(1类)
Haviland,et al. Lancet Oncol 2013; 14: 1086–94
全身辅助治疗
有化疗指征时,放疗应在完成末次化疗后2-4周进行。
侵袭性乳腺癌
普通组织学类型(导管癌,小叶癌,混合型癌,化生型癌) 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
T≤0.5cm,pN0:辅助内分泌+/-辅助化疗和曲妥珠单抗(2B类);
N+、直径>5cm、侵犯皮肤或筋膜的患者能从辅助放疗中获益。 Back
Nielsen,et al. J Clin Oncol 2006 24:2268-2275
N-患者无法从辅助放疗中获益,除非有高危因素
EBCTCG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Lancet 2014; 383: 2127–35
辅助内分泌治疗
对ER阳性患者,口服他莫昔芬5年,可降低同侧乳腺癌的风险 (1类) 降低对侧第二癌的风险(2B类)
每6-12月随访1次(体格检测,乳腺X线片,如口服他莫昔芬,
加行妇科检查及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辅助靶向治疗
Her-2阳性的判别: FISH检测是金标准
免疫组化(IHC) FISH检测
CTV:瘤床+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乳腺。 剂量、分割:38.5Gy/10次,每天2次,间隔>6小时。 选择性低危患者:≥60岁、T1单灶肿块、未接受新辅助治疗、切 缘阴性、无脉管受浸、无广泛导管内癌成分、激素受体阳性的浸 润性导管癌或其他预后良好的浸润性癌。
Back
N-也可从全乳放疗中获益
Back
Lancet 2005; 366: 2087–2106
区域淋巴结照射:对于锁骨附件和腋窝淋巴结照射深度取决于患者
体型。剂量为50-50.4 Gy,每次1.8-2Gy。
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 42Gy/16f ):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与常规分割相似
Whelan,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2:513-20
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 42Gy/16f ):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与常规分割相似
0.4
0.2 0.0
0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辅助内分泌治疗
NCCN绝经定义 1、双卵巢切除; 2、年龄≥60岁; 3、<60岁,且无化疗、内分泌治疗(他莫昔芬、托瑞米芬), 无卵巢功能抑制,在自然条件下停经≥1年,同时FSH、ER符合 绝经后水平。
我国绝经定义
1、自然状态下同NCCN定义; 2、年龄≥50岁:化疗、内分泌治疗期间需闭经≥1年(子宫切除 者化疗后≥1年)//年龄在45-50岁:需闭经≥2年(子宫切除者化 疗后≥2年)。且FSH、ER连续间隔>1个月测定3次达到绝经后 水平【FSH>40U/L,E2<30pg/ml(或110pmol/L)】。 3、年龄<45岁或无法判断月经状态时,按未绝经处理。
1-3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建议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内乳淋巴结放疗(2B类)。
≥4个阳性腋窝淋巴结,全乳放疗(+/-瘤床推量) (1
类),及锁骨上下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建议内乳淋巴结放疗(2B 类)。
I-IIIA(T3N1)保乳术后 高龄低危患者:70岁及以上、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临床腋 窝淋巴结阴性、T1肿瘤并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可以不用乳 腺放疗,即他莫昔芬可替代放疗。
辅助内分泌
10他莫昔芬
绝经前:辅助他莫昔芬10年VS 5年 (ATLAS研究)
Davies ,et al. Lancet 2013; 381:
Davies ,et al. Lancet 2013; 381:
10年
5年
子宫内膜癌累计发生率: 3.1% 累计死亡率: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