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近现代经济发展状况

欧洲近现代经济发展状况

欧洲近现代经济发展状况关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 19世纪末是欧洲后工业革命时期,这个时候大工厂林立,电报的发明更是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 一战后,欧洲的经济经历的低迷下降阶段,此时德国和意大利逐步形成轴心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3二战后的布伦顿森林体系和马歇尔计划为强有力的支持了欧洲经济的复苏。

4. 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确立。

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商业资本主义。

19世纪末期,欧洲经济主要掌握在大财团手中,受到垄断经济的控制。

商业资本主义在贵族的控制下较平稳的发展,随着大银行的崛起,逐步向金融资本主义转变。

一战后的欧洲经济也遭受了较大的破坏,大衰退一直持续到了1920年代,还造成了经济的不稳定和全球性的经济低迷。

1945年以前,少数人希望利用他们的政治权利守护他们的特权地位,而多数人期望利用国家来剥夺少数人的权利和特权。

他们两者又都希望利用国家权利去寻求解决经济危机之道。

而德国二战前希特勒的上台便是利用德国经济衰退,利用政治手段强硬复苏经济博得的政治地位的升高。

不过这种二元论的斗争随着1945年经济和社会多元论的兴起后便逐渐势微了。

马歇尔计划是《欧洲复兴计划》的通称。

1947年6月5日,时任国务卿的马歇尔在哈弗大学发表演说中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

当时欧洲经济经受了战争的洗礼,百废待兴,粮食和燃料等物质极度匮乏,而其需要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它的支付能力,如果没有大量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十分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

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定一项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

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它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也缓和了美国国内即将发生的经济危机。

下表是马歇尔计划中对欧洲各国的援助数额。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复苏,生产力大大提高,这时经济协作范围更加广阔,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出现了许多大型的跨国公司,这就使西欧六国经济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需要一个超出一国范围的国际机构进行协调。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便在此背景形成。

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

与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共同组成欧洲共同体。

是西欧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政府出面组成的一个经济和政治集团,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不过他极大的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1992年,欧元硬币欧盟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999年1月1日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

1999年1月1日,欧盟当时15个成员国中的11个成员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和芬兰,达到了《欧洲联盟条约》在1992年确立的欧洲经济一体化并向欧元过渡的四项统一标准,因此,欧元成为这11国的单一货币。

1998年6月,欧洲中央银行于法兰克福正式成立。

1999年1月,欧元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并允许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进行欧元交易。

欧元纸币和硬币于2002年1月才正式流通;2002年7月,本国货币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

2007年1月1日,斯洛文尼亚加入欧元区。

塞浦路斯于2008年1月1日零时与马耳他一起加入了欧元区,从而使欧元区成员国从之前的13个增至当时的15个。

由于英国、瑞典和丹麦决定暂不加入欧元。

目前,使用欧元的国家为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于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称为欧元区。

目前欧元区共有16个成员国和超过3亿2千万的人口。

虽然欧洲货币的统一极大的加强了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但是从长期看,欧元区经济南北两极分化加深,更是让区域一体化进程受阻。

欧元区成立以来,在努力缩小各国发展差距方面一直不尽如人意。

从短期看,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美国经济衰退等影响,2002年欧盟经济估计只增1%不到。

但从一个较长时期看,欧洲维持上世纪90年代平均2%左右的增长速度,问题并不大。

今后十年,欧洲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美欧经济增长速度差距将缩小。

迄今为止,欧盟在统一市场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欧盟基本上建成了统一的内部市场。

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和2002年2月欧元进入流通领域,使一体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欧盟统一市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欧盟统一市场至今并未全面形成。

1958年欧共体成立后,在一个很长时期中,它的主要精力放在关税同盟的建设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上。

到20世纪80年代中,欧共体在这两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它仍然是12个独立存在的、分割的市场。

1985年6月,欧共体通过了《完成内部市场》的白皮书,制定了1992年底完成统一内部市场的计划。

同年12月,欧洲理事会又拟定《统一欧洲文件》,把1992年完成建设统一市场目标,以修改和补充罗马条约的形式写进了罗马条约,使统一市场的建设获得了法律上和组织上的保证。

欧共体还制定286项立法,通过立法形式来消除阻碍货物、人员、劳务、资本在12国间自由流通的各种非关税壁垒。

在这种情况下,欧共体宣布1993年1月1日建成统一的内部市场,基本上拆除了阻碍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自由流通的非关税壁垒。

随着欧共体发展成欧盟,特别是统一货币欧元的问世和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标志着欧盟在建设统一的内部市场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现在看来,欧洲建立统一市场的过程远比原先设想的复杂。

统一市场不是某年某月某一天建成的,它也不是哪一天宣布建成就建成了。

这是一个动态的整合过程。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展现出来的。

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之初,人们预料,欧元很快将挑战美元,从而结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但之后,欧元对美元汇率一直走低。

这时人们又对欧元问世的作用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提出各种各样的怀疑。

这些意见都有失偏颇。

欧元问世和进入流通领域对于国际经济和政治,特别是对国际货币体系,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它使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001年,用欧元结算的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15%左右,欧元占世界官方外汇储备的比重超过12%。

2001年第一季度,欧元对美元的比价虽然处于低位,但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额中,欧元债券约占47%,超过美元债券所占比重。

这是在欧元问世前,任何欧洲国家货币都无法做到的。

其历史意义如下,进一步完善了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

欧元问世和进入流通领域巩固了统一市场的建设,增强和提高了欧洲市场的统一性质和程度。

它也有助于建立统一的欧洲金融市场;增强了居民对欧洲统一的认同感。

欧元进入流通领域就是进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欧洲公众普遍认为:“欧元让我们深感自己是个欧洲人。

”这种认同感对于进一步促进欧洲的一体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消除了欧元区各国之间的汇率风险,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进一步促进了欧元区国家物价的趋同,加强了欧盟内部的公平竞争。

欧元区国家的商品使用欧元统一标价后,消费者可对区内12国的商品价格直接进行比较,这既会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又有助于各国商品价格的逐步趋同,有利于在欧盟各国间进行公开和公平的竞争;促进了欧元区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的货币兑换费用。

欧盟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一点,就是增速不高,活力不足。

1.社会经济体制在强调公正和公平的同时,对效率注意不够欧盟各成员国中,德国一直被认为是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竞争制度视为核心和支柱。

社会市场经济的奠基人艾哈德强调,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内在的要求”。

责任心”。

2.宏观调控不力货币政策是欧盟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欧盟强调,货币政策“不应为短期经济目标服务”,而要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

这也是欧洲央行坚持的政策方向。

根据“马约”的规定,欧央行是一个独立于欧盟其他机构和各成员国政府的独立机构,其人事任免、运营操作具有很大的独立性,目标是维持成员国“物价的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

3.科技投入不足,内部的科研合作亟待加强欧盟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二者在科技投入和科研合作方面的差距造成的。

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的委员菲·比斯坎指出,欧盟对科技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美国和日本。

欧盟各成员国对科研的平均投入只占GDP的1.8%,而美国和日本的科研投入已分别占GDP的2.8%和2.9%。

欧洲科技界流行一种说法,法国科学家从巴黎到德国慕尼黑的实验室去工作,比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去工作更为困难。

如何联合和集中整个欧盟的科研力量,进一步加强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是摆在欧盟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4.劳动市场僵化既影响雇主,又影响雇员的积极性欧盟各国普遍存在比较强大的工会组织。

雇主一旦聘用了一个工人,很难轻易解雇他。

员工的工资一般是由工会和雇主协会通过“自主谈判”决定的,政府不予干预。

因此,雇主在雇用人时非常慎重,这就影响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雇员一旦受雇,不太担心被解雇,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

5.德国为“统一”付出很大代价,削弱了欧盟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作用德国每年为东部地区的重建付出的开支占GDP的5%。

德国经济部的克劳斯教授认为,今后10-15年时间内,德国仍要为消化西部地区付出沉重代价。

目前德国东部地区的年轻人在大批地向西部地区流动,结果东部地区“人空为患”,西部地区就业形势却变得格外严峻。

在欧盟其他成员国中也存在形式不同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这是欧盟失业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6.统一内部市场的建设既有利于出口,又有影响竞争力提高的另一面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为各成员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市场,从而有利于欧盟经济的增长,但长期地过分依赖地区内部市场,又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欧洲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现在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我们希望欧盟能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出台合理的政策改善局面,也希望中国能积极面对,在中欧经济贸易中实现互利双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