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盟及欧盟发展史

欧盟及欧盟发展史

五个目标:
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并通过保证农业生产的合 理发展,以及对所有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 最佳利用,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保证农业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水平,特别是 增加农业人员的个人收入;
稳定市场; 保证供应的稳定性; 保证消费者以合理的价格得到供应;
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 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又签署 《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
1992年年底欧共体统一大市场的正式启动,为统一货币创造了环境前提; 同时,统一货币也成为其进一步深化的内在要求。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 2002年11月18日,欧盟15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决定邀 请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 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十个国家加入欧盟。 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上 述十国正式签署加入欧盟协议。 2004年5月1日,十个新成员国正式加入欧盟。
2005年,法国和荷兰先后在全民公决中否决 了《欧盟宪法条约》。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 盟。
2007年6月,参加欧盟峰会的27国首脑在布鲁 塞尔就替代《欧盟宪法条约》的新条约草案达成 协议。
1993年11月,《马约》生效,根据内外发展的需 要,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 着内外形势变化、特别是国际 竞争压力的加大,一体化重现 深化的势头,相继实现了举世 瞩目的两大飞跃,即统一大市 场和欧元的启动。
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按照《罗马条约》的有关规定,欧共体市场名 义上建立了,但是由于行政障碍、技术障碍、 边界障碍的存在,共同市场空有其名。这种情 况严重制约了欧洲内部贸易的发展,极大阻碍 了整个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随着1985年 7月的《单一欧洲文件》生效,使经济一体化 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1月1日, 欧盟共同体统一大市场正式诞生。
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 体”。
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共体 正式诞生。标志着6国将形成紧密的竞技联盟,欧洲 联合运动进入了实质阶段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希腊加入欧共体,成为欧共体第十个成员 国。
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 员国增至12个。
统一大市场的启动,标志着欧共体12个成员国 的“经济边界”已不复存在。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诞生
《马约》(全名《马斯克里赫特条约》, 又名《欧洲联盟条约》)由《欧洲经济 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欧洲政治联盟条 约》两部分政策组成。
经济货币联盟是《马约》中最具有实质 内容的部分标志着欧盟经济一体化进入 新的高级阶段。
关税同盟
对内实行减免关税和贸易限制,商品自由流动; 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
从1958年1月1日起,分三个阶段实现。每个阶 段4年共12年,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各消减 30%的关税,第三阶段消减40%的税率。于此 同时,还要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并取消成员国 之间贸易的数量限制。
共同农业政策
1957年3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 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 署旨在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的条约(又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 标志着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飞跃。
《罗马条约》为经济共同体确定的主要活动内 容包括:建立关税同盟,废除阻挠人员、劳务和 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与《巴黎条约》相比 《罗马条约》更具有自由市场原则的导向。 《罗马条约》的目的是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关 税同盟的建立和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是欧洲经济 共同体的两大支柱)。
欧盟的三大支柱:
共同体支柱(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
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司法与内政事务合作
欧盟的成员国
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 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六国。
至2009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 他们是:英国、法国、德国、意 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 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 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 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 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 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欧盟及欧盟发展史
欧盟:依据1993年 11月生效的《马斯克 里赫特条约》(简称 马约)而建立的欧洲 联盟,是在欧州共同 体的基础上产生的。
欧盟的定义:
一组国家,在各自政府逐步转交主权的 共同机构下,通过建立一个共同市场、 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使成员国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 时和卢森堡6国在法国首都巴黎签署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 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 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不仅是六国境内建立一个自由流动、自由竞争的煤钢市 场,更重要的是,各国从此将管理权交给了具有“超国家” 性质的 “共同体”,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大大促进了成员 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了各国资本的相互渗透,从而为 西欧实现全面的联合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欧盟经济一 体化长达五十年多年的实践历程有了最重要的开端-----欧 洲统一运动向历史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
这次扩大被称为欧盟的“东扩”,不但打破了传统的势力范围, 还突破了意识形态的对立,性质和意义都大为不同。实现了“大欧 洲”的梦想,实现了西欧国家最初建立欧洲共同体时,除了经济上 的考虑外,一个长期目标就是要消除东西欧之间的政治地理界线, 实现全欧洲的一体化,即欧洲联合的最终目标。
2004年10月,欧盟25国首脑在意大利首都罗 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的首部宪 法条约,旨在保证欧盟的有效运作以及欧洲一体 化进程的顺利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