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
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_________)时间t/s路程s/cm00412824123616482060(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
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 ___________。
【来源】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机械运动【答案】svt=匀速直线运动不合理。
用10cm长试管做实验,气泡运动时间短,实验误差较大。
由图像可知不同气泡的速度各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物体速度的原理就是速度的计算公式svt =。
(2)[2]由表中数据在图中标出对应点,然后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3)[3]通过描点、连线作出的图像可知,气泡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气泡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4]晓彤的实验中选择的试管太短,气泡运动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误差大,而且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三个气泡的速度本来就不相同,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则:(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2)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板的作用是_____,斜面的作用是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AC s =_____cm ;BC t =_____s ;AB v =_____m/s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到达C 点以后才停表,则会导致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AC v 偏_____(填“大”或“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做法对吗?_____。
理由是_____。
【来源】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s v t= 刻度尺 秒表 使小车停止运动,便于计时 使小车获得动力,自行下滑 10.0 1 0.025 小 不对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 段的时间与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解析】【分析】【详解】(1)[1][2][3]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s v t=,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4][5]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板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的时间;在该实验中,小车放在斜面上,松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能够自由滑下。
(3)[6][7][8]由题意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所以 10.0cm 0.0cm 10.0cm AC s =-=小车从B 点到C 点需要的时间15:35:235:35:221s BC t =-=小车从A 点到B 点通过的路程为10.0cm 5.0cm 5.0cm AB s =-=小车从A 点到B 点需要的时间15:35:225:35:202s AB t =-= 根据s v t=可知,小车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速度为 0.05m 0.025m/s 2sAB AB AB s v t === (4)[9]小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路程=10.0cm AC s 一定,如果小车到达C 点以后才停表,则会使所测AC段的时间ACt变大,根据ACACACsvt可知,AC段的平均速度ACv偏小。
(5)[10][11] 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 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_____;(2)实验中使斜面坡度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目的是_____(选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测量误差;(3)若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c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v=st较小延长 12 小于 C【解析】【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2)[2][3]实验中,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运动速度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这样可以减小误差;(3)[4]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s1=60cm,所用时间t =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160cm 5s s t ==12cm/s ; [5]上半程的时间t AB =3s ,下半程的时间t BC =2s ,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相等,t AB >t BC ,由v =s t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6]上半程的速度小于下半程的速度,即小车做加速运动,故图象C 符合题意,故选C 。
4.如图1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 点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________。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
(3)实验测得小车从A 滑到B 的时间 1.6s AB t =,从A 滑到C 的时间 2.4s AC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__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5)图2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斜面上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填字母)。
(6)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 运动时间 1较轻 1.00m 2.5s 2较重 1.00m 2.5s 3 更重 1.00m 2.5s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________(选填“有”或“无”)关。
说出你的依据:________。
【来源】河南省洛阳市名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间接 s v t =秒表 0.25 斜面坡度应小些 B 无 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解析】【详解】(1)[1][2]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然后利用s v t=求得小车的平均速度,因此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2)[3]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秒表测量时间;(3)[4]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AB 段的路程 80.0cm-40.0cm=40.0cm AB s =,1.6s AB t =,AB 段的平均速度40.0cm =25cm/s=0.25m/s 1.6sAB AB AB s v t ==; (4)[5]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5)[6]由图可知80cm=0.8m AC s =, 2.4s AC t =,40cm=0.4m BC s =,2.4s-1.6s=0.8s BC t =,所以小车由A 滑至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0.8m 0.33m/s 2.4sAC AC AC s v t ==≈; 小车由B 滑至C 的过程中平均速度 0.4m =0.5m/s 0.8s BC BC BC s v t ==, 由数据可知,滑块的速度越来越大,故B 正确;(6)[7][8]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因为小车从较轻→较重→更重,所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由s v t=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5.小海进行“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1)试用刻度尺和停表,如图所示,图甲读数为_______cm ,图乙读数为______s 。
(2)用图装置实验时,测得AB 间距离s AB =40.0cm ,AC 间距离s AC =80.0cm ,小车从A 到B 所用时间t AB =2s ,A 到C 所用时间t AC =3s ,则AB 间平均速度v AB =______m/s ,AC 间平均速度v AC _________ v AB (选填“>”、“=”或“<”),小车做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3)如果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 间平均速度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来源】广东珠海市香洲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物理试题【答案】2.65 220.5 0.2 > 变速直线 偏大【解析】【详解】(1)[1]由图像可知待测物体起始端与4.00cm 刻度对齐,末端与6.65cm 刻度对齐,因此待测物体长度为6.65cm-4.00cm=2.65cm ;[2]由图像可知分针位于3min 至4min 之间,偏向4min 位置,秒针指向40.5s 刻度处,因此时间为3min40.5s=220.5s ;(2)[3] AB 间平均速度40cm ==20cm/s=0.2m/s 2sAB AB AB s v t =; [4] AC 间平均速度 80cm =27cm/s=0.27m/s 3sAC AC AC s v t =≈ 因此v AC > v AB ; [5]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变速直线运动;(3)[6] 如果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得的时间偏小,由s v t=可知,会使所测AC间平均速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