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2)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
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
(3)在AB段运动的路程s AB是________dm;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 AC是________m/s;(4)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速度偏________。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svt=小便于准确定位、计时 4.00 0.3 小【解析】【分析】【详解】(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svt=;(2)[2]实验中,斜面应尽量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3]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3)[4][5]由图示可知s AB=10.00dm-6.00dm=4.00dms AC=9.00dmt AC=15∶35:23-15∶35:20=2s=3sAC段的平均速度9.00dm3dm/s0.3m/s3sACACACsvt====;(4)[6]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v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点睛】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B=_____ m/s; v BC=_____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小 0.2 0.5 大变速直线大【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行的时间较长;AB的速度是:0.4m==0.2/2ABABABsv m st s=;BC的速度是:0.5m==0.5/1BCBCBCsv m st s=;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路程不变,时间变小,所以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单位的统一,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stυ=.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此实验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所用的测量工具应该有_____和_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_____ (填“陡”或“缓”)些;(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 。
(填“大”或“小”)。
【来源】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v=st刻度尺秒表缓大【解析】【详解】(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st;[2][3]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4]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3)[5] 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st算出的速度偏大。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其目的是________(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板的同时停止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ACv偏_____(填“大”或“小”);(4)小车通过全过程平均速度1v =_______m/s ;若2s 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v ________m/s ;(5)下列图中,能够反映小车运动过程的图象的是_________.① ② ③ ④【来源】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分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11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s t 小 增长 大 0.24 0.2 ③ 【解析】【分析】【详解】(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s t;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运动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3)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一些,所计时间偏小,由公式v =s t知所计算出的速度偏大;(4)由图知,小车从顶端到底端时间t AC =5s,总路程:s AC =120cm=1.2m , 故全程平均速度:v 1=AC AC s t =1.2m 5s=0.24m/s ; 上半段的路程s AB =0.6m,小车运动时间t AB =3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AB AB s t =0.6m 3s=0.2m/s ; (5) 由图知,BC 段时间t BC =2s,s BC =0.6m ,所以:v BC =BC BC s t =0.6m 2s=0.3m/s , v BC >v 2,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图像中①表示小车静止不动,②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④表示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③正确.5.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如图所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2)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_________(选填“小”或“大”)些,这样能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m/s。
实验中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福建省莆田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svt=小0.2小【解析】【详解】(1)[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svt =;(2)[2]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所以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会长些,而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3)[3]由图中AB的路程s AB=60cm=0.6m由电子表的显示可知从A到B所用时间为3s,由速度公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AB=0.6m=0.2m/s3sABst=(3)[4]如果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就会导致记录的时间偏大,从而使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选较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___像(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____(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像。
(6)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__;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他在找准像的位置后,画出了A、B、C三点做标记(如图乙),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他应分别测出_______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答案】薄前面不变虚能大小关系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大小关系A、C 【解析】【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应在A的一侧进行观察像实验;(3)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同。
(4)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承现在光屏上。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
(6)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可以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通过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可以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
(7)为了比较物距和像距,应找到对应的点进行测量。
【详解】(1)玻璃板两个面都能成像,当越薄时,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所以选薄的玻璃板;(2)由于平面镜是反射形成的虚像,故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
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4)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
(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仍能看见棋子A的像。
(6)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当后面的棋子和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可得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的结论;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大小关系.(7)他在找准像的位置后,画出了A、B、C三点做标记(如图乙),由图知,A点在蜡烛的左侧边缘,根据成像时像与物对称的特点,A的对应像点在B点,所以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他应分别测出A、C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7.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准确确定_______________;(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___(选填“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蜡烛;(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_;(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_____像;(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