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东省高考压轴卷理综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第I卷共20小题,共107分。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 16 Na 23 Cl 35.5 K 39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5分,共6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5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细胞中的很多生理过程在细胞器中完成。
下列关于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叶绿体和线粒体均通过内膜折叠成嵴扩大生物膜面积B.中心体可见于某些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C.胰岛素的加工和运输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参与D.溶酶体中含有大量的呼吸酶,所以可以消化多种衰老的细胞器2.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癌变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增殖过程中有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不一定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同一生物体内不同体细胞的核物质一般相同,但所含有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有差异C.细胞衰老和细胞分化都会发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D.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3.甲、乙两图表示某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某些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过程需要解旋酶的参与才能完成B.甲图和乙图中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C.乙图中核糖体是可以沿着mRNA移动的D.乙图中不同核糖体合成了多种不同的肽链4.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育种过程中如果没有突变发生,此物种就没有发生进化B.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的C.二倍体生物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根本原因是其突变频率更高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类似物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使用浓度的大小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因而都能促进植物生长C.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生长特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D.植物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赤霉素等多种植物激素有关6. 下列选项中的实验都要用到显微镜,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观察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需要用盐酸和乙醇对细胞进行水解B.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中,虽然没有设置对照组但不违反对照原则C.在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胞完整的增殖过程D.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时,对两种细胞器都需要进行染色7.生产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会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是12C的同素异形体B.合金材料中不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C.工业上以氨气等为原料生产纯碱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8.某有机物X结构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含有两种官能团CHOB.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C.每molX可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D.不是芳香族化合物9.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D同周期,B、C同主族,简单离子A+、D3+、B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C、D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两两反应B.离子半径大小:B>A>D>C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CD.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况下,1.12LCl2溶于水,转移0.5N A电子B.液态HD不导电,是非电解质C.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0-13mo l·L-1的溶液中,Fe2+、Cl-、Na+、NO3-可能大量共存D.铝不易被腐蚀,是因为表面生成氧化物薄膜11.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需先将试纸湿润,再检验B.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再加入CCl4,CCl4层不变色C.向盐酸酸化的Ba(NO 3)2溶液中通入SO 2,不会产生沉淀D.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不用润洗12.结合下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 与P 相连,X 为CuSO 4,一段时间内,溶液浓度不变B.K 与P 相连,X 为NaCl ,铁电极反应为:Cu 2++2e -=CuC.K 与Q 相连,X 为硫酸,一段时间后右边电极质量增大D.K 与Q 相连,X 为NaCl ,Cu 电极反应式为:2H ++2e -=H 2 13.常温下,往amol ·L -1CH 3COOH 溶液中滴加相同体积的0.1mol ·L -1NaOH 溶液,所得溶液的pH=7,则A.酸碱恰好完全反应B.a=0.1C.c(Na +)=c(CH 3COOH)+c(CH 3COO -) D.Ka(CH 3COOH)=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质点在0~5 s 内的位移大小为10 mB .质点在10 s 末离出发点最远C .质点在整个0~12 s 内的运动过程中,10~12 s 内的加速度最大D .质点在0~8 s 内的平均速度为1 m/s 15.如图所示,质量m 1=20kg 和m 2=50kg 的两物体,叠放在动摩擦因数为0.40的粗糙水平地面上,一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200N/m ,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质量为m 1的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一水平推力F 作用于质量为m 2的物体上,使它缓慢地向墙壁一侧移动,取g=10m/s 2,当移动0.50m 时,两物体间开始相对滑动,这时水平推力F 的大小为( )A . 80 NB .280 NC . 380 ND .100 N16.物体甲、乙原来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 =0时刻开始,甲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位移10-8 a —0.1X 溶液x 和时间平方t 2的关系图象如图甲;乙受到如图乙所示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
则在0~4s 的时间内A .甲物体所受合力不断变化B .甲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C .2 s 末乙物体改变运动方向D .2 s 末乙物体速度达到最大 17.如图所示,长均为d 的两正对平行金属板MN 、PQ 水平放置,板间距离为2d ,板间有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从MP 的中点O 垂直于电场和磁场方向以v 0射入,恰沿直线从NQ 的中点A 射出;若撤去电场,则粒子从M 点射出(粒子重力不计)。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该粒子带正电B .该粒子带正电、负电均可C .若撤去磁场,则粒子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2 v 0D18.如图所示,足够长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物块a 通过平行于斜面的轻绳跨过光滑轻滑轮与物块b 相连,b 的质量为m .开始时,a 、b 均静止且a 刚好不受斜面摩擦力作用.现对b 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 ,使a 、b 做加速运动,则在b 下降h 高度过程中 A .a 的加速度为F mB .a 的重力势能增加mghC .绳的拉力对a 做的功等于a 机械能的增加D .F 对b 做的功与摩擦力对a 做的功之和等于a 、b 动能的增加19.下图为学校配电房向各个教室的供电示意图,T 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
V 1、A 1为监控市电供电端的电压表和电流表,V 2、A 2为监控校内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表和电流表,R 1、R 2为教室的负载电阻,V 3、A 3为教室内的监控电压表和电流表,配电房和教室间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则当开关S 闭合时A .电流表A 1、A 2和A 3的示数都变大B .只有电流表A 1的示数变大C .电压表V 3的示数变小D .电压表V 1和V 2的示数比始终为4:1V 1x /mt2/s 2 /N20.如图所示,有一对等量异种电荷分别位于空间中的a点和f点,以a点和f点为顶点作一正立方体.现在各顶点间移动一试探电荷,关于试探电荷受电场力和具有的电势能,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在b点和d点受力大小相等,方向不同B.在c点和h点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在b点和d点电势能相等D.在c点和h点电势能相等第Ⅱ卷(必做157分+选做36分,共193分)注意事项:1.第II卷共19题,其中21—31题为必做部分,32—39题为选做部分。
2.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只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
3.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题、l道化学题和l道生物题作答。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21.(18分)(I)(8分)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t A和△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ā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µ回答下列问题:(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和△t A和△t B表示为a= 。
(3)动摩擦因数µ可用M、m、ā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µ=。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II)(10分)为了测定电源电动势E的大小、内电阻r和定值电阻R0的阻值,某同学利用DIS设计了如甲图所示的电路.闭合电键S1,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向某一方向移动时,用电压传感器1、电压传感器2和电流传感器测得数据,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机分别描绘了如图乙所示的M、N两条U-I直线.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根据图乙中的M、N两条直线可知()A.直线M是根据电压传感器1和电流传感器的数据画得的B.直线M是根据电压传感器2和电流传感器的数据画得的C.直线N是根据电压传感器1和电流传感器的数据画得的D.直线N是根据电压传感器2和电流传感器的数据画得的(2)图象乙中两直线交点处电路中的工作状态是()A.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滑到了最左端B.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C.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为0.5 W D.电源的效率达到最大值(3)根据图乙可以求得定值电阻R0=________ Ω,电源电动势E=__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_ Ω.22.(18分)下图为光电计时器的实验简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