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剂学的任务:1.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2.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3.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4.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5.中药新剂的研究与开发 6.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7.制剂新机械和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GLP:是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的简称,即《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CP:是Good Clinical Practice的简称,即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液体制剂(liqui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增溶剂: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增溶:是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助溶剂: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碘化钾为助溶剂。
潜溶剂:指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
为了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潜溶。
防腐剂:指防止药物制剂由于细菌、酶、霉等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变质的添加剂。
有限溶胀:溶胀是指水分子渗入到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间的空隙中,与高分子中的亲水基团发生水化作用而使体积膨胀,结果使高分子空隙间充满了水分子,这一过程称有限溶胀。
无限溶涨:由于高分子空隙间存在水分子降低了高分子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溶胀过程继续进行,最后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在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这一过程称为无限溶胀。
溶胶剂:批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只有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使₰电位降低,以减小微粒间电荷的排斥力。
₰电势降低一定程度后,混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
混悬微粒形成疏松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反絮凝: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反絮凝。
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乳剂: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
新生皂法:将油水两相混合时,两相界面上生成的新生皂类产生乳化的方法。
注射剂:俗称针剂,系指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制剂。
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等张溶液:系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
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称为热原。
临界相对湿度(CRH):是水溶性药物的吸湿特征参数,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于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时极易吸潮。
几种水溶性药物混合后,其吸湿性有如下特点:混合物的CRH约等于各组分CRH的乖积,即CRH AB≈GRH A X CRH B,而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
聚维酮:是化学合成的聚合物,分子式为(C6H9NO)n崩解剂:是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碎裂成细小颗粒的辅料。
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一般称为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要供口服使用。
浸出方法:浸出的基本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
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即为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是指那些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合成两大类。
2.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和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将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根据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可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3.根据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表面活性剂和油溶性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山梨坦,脂肪酸山梨坦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是由山梨糖醇及其单酐和二酐与脂肪酸反应而成的酯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商品名为司盘。
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梨醇脂肪酸酯,是由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的亲水性化合物。
氧乙烯链节数约为20,可加成在山梨醇的多个羟基上,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商品名为吐温。
胶团或胶束: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在表面的正吸附达到饱和,此时溶液的表面张力达到最低值,表面活性剂分子开始转入溶液中,因其亲油基团的存在,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间的排斥力远大于吸引力,导致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身依靠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不在胶体粒子范围的缔合体。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秒钟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lipoph ile balance,HLB)Krafft点: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的曲线,随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
目:系指在筛面的25.4mm(1英寸)长度上开有的孔数。
真密度P t:是指粉体质量(W)除以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固体体积(真体积V t)求得的密度,即P t=W/V t松密度P b是指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的体积V求得的密度,亦称堆密度。
即:P b=W/V休止角:粒子在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受到重力和粒子间摩擦力的作用,当这些力达到平衡时处于静止状态。
休止角是此时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最大角。
压缩度:将一定量的粉体轻轻装入量筒后测量最初松体积;采用轻敲法使粉体处于最紧状态,测量最终的体积;计算最松密度P0与最紧密度P t;根据式计算压缩度C。
C=P F-P0/P F x100(%)压缩性表示粉体在压力下体积减少的能力;成形性表示物料紧密结合成一定形状的能力。
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络合物。
微囊、微球中药物的百分含量称为载药量。
载药量=微囊(球)中含药量 / 微囊(球)的总重量 X 100%包封率=微囊(球)中包封的含药量 / 微囊(球)中包封和未包封的总药量X 100%包封产率=微囊(球)中的含药量 / 投药总量X 100%脂质体: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具有类似生物膜的双分子层结构。
泡囊又称类脂质体。
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
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灭菌:系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牙胞的手段。
无菌:系指在任一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抵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
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手段。
灭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牙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无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牙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D值: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或残存率为10%)所需的灭菌时间。
F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下给定的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的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equivalent time)。
F0值:在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为10℃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增加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亦称为填充剂。
置换价: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称为该药物对基质的置换价。
溶解度: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渗透压测定可由冰点降低法间接求得。
通常采用测量溶液冰点下降来间接测定其毫渗透压摩尔浓度。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此类表面活性剂又称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为普朗尼克(Pluronic),是由聚氧乙烯和聚氧丙烯聚合而成。
昙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这种发生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昙,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
大多数此类表面活性剂的浊点在10-100℃。
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Humidity,CRH).固体分散体制备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的新技术。
其特点是提高难溶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而成药壳型的微囊。
★药剂学—以剂型为中心,研究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药用辅料:药物加工成各种类型的制剂时,通常都要加入一些有助于制剂成型、稳定,使制剂成品具有某些必要的理化特征或生理特性的各种辅助物质,这些辅助物质称为药用★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无菌:在一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冷冻干燥技术—将含有大量水分的物质,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在真空条件下使冰直接升华为蒸汽而进行干燥的方法▲等渗溶液: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等张溶液:渗透压与红细胞膜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等量递增(配研法):先称取比例小的药物细粉,然后加入等体积的其他细粉混合均匀,依次倍量增加混合至全部混匀,在过筛混合即成★气雾剂: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溶解度:一定温度(一定气压)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饱和的溶解的最大药量,反应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CMC(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和水的综合亲和力HLB值3~6表面活性剂适合作W/O型乳化剂;HLB值8~18表面活性剂适合作O/W型乳化剂HLB值13~18作为增溶剂的;HLB值7~9 作湿润剂★起昙与昙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可导致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浑浊的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的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CRH(临界相对湿度):在相对湿度提高到某一定值时,水溶性的物料粉末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为CRH★固体分散制备技术:将难溶性药物分散在固体载体材料中,形成固体分散体的新技术★固体分散体:将药物高度分散于固体材料中形成的一种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分散系统★包合技术:一种分子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络合物的制备技术★微囊: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膜,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而成的药壳型★OCDDS(口服结肠定位释药系统)—用适当方法使口服后避免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前端释放,而是运送到回盲后部释放的药物发挥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给药系统★OSDDS(口服定位释药系统)—口服后能将药物选择性的输送到胃肠道的某一特定位置,以速释或缓、控释药物的剂型◆散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干燥粉末状制剂◆颗粒剂—药物粉末与适宜辅料混合而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有限溶胀—水分子渗入到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间的空隙中,与高分子的亲水基团发生水化作用而使体积膨胀,结果使高分子空隙间充满了水分子无限溶胀—高分子空隙存在的水分子降低了高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溶胀过程继续进行,最后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在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缓释制剂: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已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控释制剂:药物能在预定时间内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迟释制剂:给药后不立即释放的药物和制剂,包括肠溶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