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学室性心动过速 ppt课件

初学室性心动过速 ppt课件


兔耳 房室分离 心室融合波
1. QRS宽大畸形
2. 房室分离
3. 心室夺获或 融合波
室性融合波
室性融合波是由于两个节律点发出的冲动 同时激动心室的一部分形成的心室综合波, 是心律失常的干扰现象范畴。引起融合波 的两个冲动的节律点,往往可分为主节律 点和从节律点。前者多为窦房结,后者多 为异位节律点。
aVR导联QS型QRS波起始部分 (下降支)有顿挫,支持VT
Vi:心室初始除极40ms的电压振幅 Vt:心室终末除极40ms的电压振幅
Wellens的室速诊断标准
1. QRS宽大畸形>0.14s 2. 房室分离(室速节律规则。不规则考虑房颤伴室内传
导阻滞或房颤旁道下传) 3. 心室夺获或融合波 4. 电轴左偏(额面) 5. V1呈“兔耳”形 6. 左束支阻滞图形,v6呈QR,QS 7. V1~V6导联QRS波一致性向上或向下
并行心律
并行心律
并行心律又称并行收缩(Parasystole),不言而喻,并行心律的意思是指 心脏内存在着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起搏点,而且两个起搏点互不干扰,即 其中一个异位起搏点不受另一个起搏点的影响,二者以其各自的固有的 频率自动发放冲动,激动心房或心室,这样在心电图上看到两种不同的 波形。由于起搏点部位的不同,可将并行心律分为房性、交接处性和室 性。并行心律的基本心律可分为窦性和异位心律。后者以室性最为常见。 心电图特征是过早搏动与前一次心搏无固定配对周期,不同过早搏动间 距之间有公倍数,常见到融合波。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通常认为异位 起搏点受单向阻滞(传入阻滞)保护,因而基本心律的冲动不能侵入,而异 位起搏点按着自身频率自动除极,形成一个与基本心律并存的控制心房 或心室的节律。若基本心律与异位心律的冲动同时到达心房或心室,则 形成心房或心室融合波。异位起搏点周围可存在传出阻滞,可使并行的 异位心律频率变慢,甚至使异位激动传不出来,此时心电图表现为正常 窦性心电图。如果传出阻滞消失,并行心律的频率显著快于基本窦性心 律,这时并行心律将取代基本心律而控制心房或心室,并形成短阵心动 过速。并行心律的频率范围为20~400次/分,但以30~50次/分为最 常见。

是VT

胸导R波起始到S 波最低点>100ms

是VT
③ 房室分离(QRS多于P波)
否 是VT
④ V1和/或V6有无符合VT的图形
否 是VT
SVT伴束支阻滞
所有胸导无RS波, 主波一致向上
RS间距>100ms
aVR单导联诊断流程
起始R波,支持VT
起始r波时限超过40ms,支持VT
起始为q波,时限>40ms,支持VT
房颤伴差传 较快心室率 长-短心动周期现象(阿什曼现象)
Ashman现象
Ashman现象常因“心室不应期的频率自适性”引起。心脏不同组 织的不应期以房室结最长,其次为心室肌和心房肌。心肌组织的不 应期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心率的影响作用最大。具体而言,心率越 快房室结的不应期越长,心房肌和心室肌的不应期越短,这种不应 期随心率而变化的特征称为频率自适应性。此外,不应期的这种调 整很快,当一个心动周期结束时,就已决定了下一周期中各部位不 应期的长短。Ashman现象发生时,前心动周期都比较长,这将引 起下一个心动周期心室肌的不应期延长,结果当室上性激动再次下 传激动心室时,则能引起心室内的传导发生异常,使心室除极的 QRS波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临床鉴别
室速
器质性心脏病
多有
心脏病种类
冠心病(心梗)
心动过速
多首发
BBB或预激综合征 室性早搏
(-) (+)
休克(室率<170bpm)
(+)
迷走神经刺激
不终止(室房
传导1:1转为2:1)
利多因
有效
室上速 多无 风心病、肺心病 反复发作 (+) (-) (-) 可终止
无效
室速与室上速伴差传的鉴别(一)
鉴别点
室速
室上速伴差传
夺获、融合波、窦P QRS间期
RBBB型 LBBB型 QRS电轴 胸前导联QRS方向一致 R-R互差 发作形式 迷走N刺激终止
室速
1. QRS宽大畸形 2. 房室分离 3. 心室律不规则
反复性室速
加速性自主心律
加速性自主心律
心室固有频率<40bpm——心室自搏心律 心室节律的频率>40bpm—室性快速心律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也称为加速性自主心 律):心率一般为55-110次/分,发作短暂,预后 较好,极少发展为心室颤动,是一种良性心律失 常。可见于AMI再灌注心律失常。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型室速
尖端扭转型室速
室速心电图特征
室房分离:70%无1:1室房逆传 QRS波宽度>140ms 室上性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心电轴在-90°~±180° 胸前导联QRS同向 RBBB型室速:V1导联单相、双相或兔耳波,V5、
V6导联S波>R波 LBBB型室速:V1导联 r>30ms、S波切迹、RS
间期>60ms,V6导联Q或 q波
RBBB型室速:起源于 左室。V1导联单相、双 相或兔耳波,V5、V6导 联S波>R波
LBBB型室速:起源于 右室。V1导联 r> 30ms、S波切迹、RS 间期>60ms,V6导联 Q或 q波
当V1、V2和V6导联心电图有一个阳性表现 时则能诊断室速。
I、aVF主波向下,几乎可以肯定VT
胸导主波一致,几乎可以肯定VT
Brugada的室速诊断标准(任一项)
胸导联无RS波 胸导联最长RS间期>100ms 房室分离:窦P、心室夺获或心室融合波 V1(V2)和V5(V6)导联QRS波形态符合
室速
Brugada诊断要点 ① 所有胸导无RS波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的形成→向量
心肌形态,前后厚度不均
心肌除极程序
心肌除极程序
横面向量
室速发生机制
折返:浦肯野纤维或局部心肌传导速度与 不应期差异
触发活动:早期后除极发生于动作电位2相 或3相(长QT),延迟后除极发生于4相 (洋地黄)
心室异位灶自律性增高
室速分类
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形成的异位心律 <30秒:非持续性室速(短阵室速) >30秒:持续性室速 形态单一:单形性室速 形态多种:多形性室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