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的规定用法一、数字·阿拉伯数字在数学史上,阿拉伯数字被称作“印度-阿拉伯数字”。
它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由印度传到阿拉伯,12世纪初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称它为“阿拉伯数字”。
印度数码早在公元8世纪初叶就传到中国,但没有流行开来。
直到20世纪初,随着近代数学在中国的兴起,阿拉伯数字才被广泛地使用。
阿拉伯数字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数字制。
它的优点是: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所以被世界各国普遍应用,成为一套国际通行的数字体系。
在我国,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出版物实行横排之后,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范围扩大了,不仅用于数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出版物,一般出版物凡是在涉及数字(如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量值)时,也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体例,各种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十分混乱。
为纠正这种混乱状况, 1987 年 1 月 1 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宣部新闻局、中宣部出版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
这个规定试行了 8 年, 后经修订,于 1995 年 12 月 13 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作为国家标准颁布,从 1996 年 6 月 1 日起实施。
二、数字的大写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 还是所谓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 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
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元”。
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
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
三、数字用法的一般原则数字使用看似简单,但是并不简单。
出版物上使用数字时,应该注意:(1)要得体。
如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西峡人戏称“5000轻骑闹山乡”。
这里是一个仿七言诗的句子,数词后面没有量词,直接接名词,本身就有古汉语色彩,写作“5000轻骑”显然不得体。
应改作“五千轻骑闹山乡”。
(2)要保持局部统一。
像下面的例子中数字用法体例就不一致:一一○九钻井队、1211钻井队、六根枕木、7辆载重汽车、400多元、一千多美元、四分之一、1/3。
(3)带有计量单位的量值(横排)要用阿拉伯数字。
(4)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量值不要移行。
另外,使用阿拉伯数字,不要夹用汉字“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记位,如:“5千公斤、7百万人口、3千亿元、2万8千6 多亩”都应该改为“5000公斤、700万人口、3000亿元、28600多亩”。
还应注意不要把汉文数码“○”、拉丁字母“Ο”、阿拉伯数字“0”混同起来。
四、“○”与“零”十个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数码的大小写的对应关系如下:1 2 3 4 5 6 78 9 O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零请注意,汉字小写数码与阿拉伯数字“0”对应的有“○”和“零”两个。
用汉字小写数码标记的一个数字,如果这个数字采用的是读位法,要写作“零”,如“六万零七十三”“一千零一夜”;如果这个数字采用的是读字法,要写作“○”,如“三○八医院”。
汉语中的基数词一般采用读位法,如“八十三万零七百五十二人”;序数词有采用读位法的,如“公元一千九百零五年”;也有采用读字法的,如“公元一九○五年”。
一个数词用于表示序号、代码时,一般多用读字法,所以要写作“○”。
如:北京二○二中| 八○七号决议|二○九师|二○七号牢房|九○级学生|三○五路公共汽车|农药一○五九|一双四○的鞋|○○七在东京|四○三高地。
如果是一个基数词,采用读位法,它的写法就不同了。
如:二百零二所中学|八百零七份决议|二百零九个师|二百零七间牢房|九十级台阶|三百零五辆公共汽车|农药一千零五十九吨|四十双鞋。
上述例子,今天按照《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规定,有些自然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这里写作汉字,主要为了作对比。
但出版物有时采用竖排,这些例子还是有实际意义的。
五、零与另“零”,读líng,有“零碎”的意思,指事物或东西等细碎、琐碎、体积小、件数少、分量轻等。
可用来构成“零件、零散、零星、零售”等词语。
此外,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有“零售商店、批零商店、零售价格”等字样。
“另”,读lìng,有“另外”的意思,指此外的或在说过的之外的等。
可用来构成“另外、另眼相看、另起炉灶”等词语。
也可以单独使用,如:“这本书我已经买了,你买另一本吧。
”或“这本书我已经买了,你另买一本吧。
”有的人没有弄清楚“零、另”之间的区别,常常将“零售、批零”误写成“另售、批另”。
其实“零售”是指不是成批地,而是以相对零散的方式将商品卖给消费者,而“另售”则是指“另外出售”的意思,指除了前面所说东西,还有别的东西出售。
“批零”是指批发与零售两种不同性质的经营业务和经营方式,而“批另”则没有什么意思。
只要意思弄明白了,就不会用错,如:“本店除批发与零售冰棍儿外,另售部分冰淇淋蛋糕。
”六、数字中的分数中文出版物中的分数的写法大体上有四种形式:(一)用汉字。
如:二分之一, 四分之三,十六分之五,百分之百,七千分之一,百分之零点四,三又二分之一。
(二) 用阿拉伯数字,分数线用横线“——”。
如:(三)用阿拉伯数字,分数线用斜线“/”。
如:1/2 ,3/4 , 5/16 。
(四)百分数,用阿拉伯数字,后面使用百分号“%”(另有千分号‟,目前已不主张使用,因为这种形式很像百分号后面带个句号)。
数理化书籍一般习惯使用第(二)种形式。
对一般出版物来说,第(二)种形式常需要加大文本的行距,使文本排列不整齐,因此,一般出版物常常采用第(三)种形式。
但第(三)种形式,分母值不宜过大,如: 6.4/ 1000000,因不醒目,判读困难。
因此,一般在分母数值不大的情况下才采用第(三)种形式。
不过,第(三)种形式不能用来表示带分数和繁分数。
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 9.3.1 条指出: 标准中的数值应“尽量避免用分数,而采用小数。
”这虽然是对标准文本的写作而说的,但对一般文体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没有限定出版物上的分数必须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因为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分数并不总是得体的。
这个标准的说明条文本身就使用了汉字数码。
如:“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
这里不用“1/4 个汉字”“1/2 个阿拉伯数字”, 应该说是比较合适的。
另外,像“我们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中的“百分之百”更不能用阿拉伯数字。
七、两数相连的概数如“八九天、十七八岁、两三千年、三两天、百儿八十”。
“百儿八十”里的“儿”不宜脱落,也不要写成“二”。
两个数字中间如果加顿号,有的是没有必要,如“七、八岁的孩子”。
有的容易出毛病,如增加百分之“六、七十”,原意是增加“大约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加了顿号,容易使人误解。
用顿号的往往不是表示概数,例如:“连长和指导员带着二、三排支援上来,占领了三号阵地。
”“夏历六月二十三、二十四这两天,举行了全区性集会。
”上面的“二、三”是“第二和第三”,“二十三、二十四”是“二十三和二十四”。
如果两数相连的概数中间加顿号,往往容易同上面这种情况混淆起来。
还有两个概数连用的,概数之间已经用了顿号,如果数词之间再用顿号,层次不清,越加乱了。
例如:“他们都是二十八九、三十一二的小伙子大姑娘。
”如果不用上面正确的写法,而写成“二十八、九、三十一、二”,就乱了。
“九”“十”并列表示概数,中间如果不用顿号,有时会叫人误以为“九十”,如:“还是在九十年前,他们在绥伦农场见过面。
”中,在“九十”之间应用顿号,但是在有的数不可能到“九十”的情况下,顿号不能加。
例如:“有点儿像北京九十月里的天气”。
“有人九十点钟才来,这儿转转,那儿溜溜,吃了中午饭,又开溜啦。
”八、“翻番”和“加倍”“翻番”和“加倍”是数目增加的不同方式。
“翻番”是两倍两倍地增加。
例如现在基数是3,翻1番就是6( = 3×2 ),翻2番就是12( = 3×2×2 ),翻5番就是 96 ( = 3×2×2×2×2×2 )。
也就是说,“翻几番”就是原数乘以几个2,即将基数乘以2的几次方,例如翻5番就是基数乘以2的5次方,翻12番就是基数乘以2的12次方。
“加倍”表示某数的几倍,就是用几去乘以某数。
如3的1倍还是它本身3( = 3×1 ),3的2倍就是6( = 3×2 ),3的5倍就是15( = 3×5 )。
由此可以看出,翻番比加倍要增长得快得多。
翻1番就是增加到2倍,翻2番就是增加到4倍,翻5番就是增加到24倍。
我们经常看见人们将翻番理解为加倍了。
如“我校学生由建校初的120人发展到现在的840人,学生数翻了7番”,实际上是增加到7倍(或说增加了6倍),还不到翻3番的数目960人。
九、数值与量值范围的表示写文章常涉及量值的范围,用连接号去表示“从多少到多少”。
表示量值范围一般比较容易掌握,但有几点需要注意:(1)30%~40%不得写作30~40%;(2)10万~13万不得写作10~13万;(3) 数字后面有量词的量值范围,一般只需要在后面写一个单位,如:250~300米,700~800元;目前,科技界有人主张每个量值后面的单位都应分别写出,如:250米~300米。
但是,涉及普通量词(即非物理量),还是只写一个量词为好,因为它符合口语的实际。
如,人们一般说“七百到八百元”,而很少说“七百元到八百元”,所以写作“700~800元”更为实际,更为简便。
十、数字与记位在数目的横列中,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即数位。
常用的数位顺序有:整数部分——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干位、百位、十位、个位:小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汉语中数位的分级,是四位分级。
这是根据汉语读数法则确立的。
第一级是“个级”,包括“个、十、百、千”四个数位;第二级是“万级”,包括“万、十万、百万、千万”四个数位;第三级是“亿级”,包括“亿、十亿、百亿、千亿”四个数位。
用汉字数码写数,一般按照口语说法照写,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用阿拉伯数字记数,本着与国际接轨的原则,是采用三位分级法。
许多人对此很有意见。
但是,这种三位分级法在中国也很有年头了,不可能变更。
但在使用阿拉伯数字记数时,如果夹用记位的汉字,我们并不采用欧美语言的习惯,使用“千、百万”记位,即不得夹用“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而是只允许用“万”和“亿”两个数字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