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的规范用法

数字的规范用法

数字的规范用法关于出版物上涉及的数字(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量值和数字代码)用法,国家标准GB/T15835-1995中有相关的规定,因此在新闻报刊中数字的使用要符合此标准。

下面就结合例子来具体分析一下数字(包括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的规范用法。

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时须注意的问题1、文章中的数字,除部分表示结构层次的序数和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等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余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新闻稿件中如遇特殊情形,或为了避免歧义,可以灵活变通,但全文体例应当统一。

2、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值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10.1%,22%~30%,1/3,1:500。

3、年份必须写全,不能简写。

错误示例:早在08年前,此事便已提上议事日程,但提而不决,至今还是八字未见一撇。

示例中“08年前”应为“2008年前”。

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因为“08年前”也可理解为“8年前”。

同理,1990年不能简作“九〇年”或“90年”。

4、5位以上且尾数连续为“0”的整数数值,在非科技出版物中,可以“亿”“万”作单位,但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为单位,更不能将“万、千、百、十”同时使用。

如:234000000,也可写成2.34亿或23400万,但不得写作2亿3千4百万;3000万不得写作3千万。

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

如,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5、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

6、用阿拉伯数字写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圆点“.”。

如,0.01不得写成.01或者0·01。

7、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表示数值范围时,使用波纹式连接号“~”,前后必须加单位或其他符号。

如:20%~30%,20℃~25℃,2万~3万。

20万亿~30万亿元,不可写作20~30万亿元,因为“万亿”作为一个整体,如果写作20~30万亿,表示的是十位数20到30万亿。

数值后面可接写“之间”,但不宜接写“左右”或“以上”,如,24℃~35℃之间不可写成24℃~35℃左右或24℃~35℃以上。

8、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据警方调查证实,在去年1月到5月,该赌博网站就有6万多条注册付款记录,总金额达200多万元。

9、物理量(如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等)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如:100kg~150kg,非专业性科技书刊的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符号,如,900克。

非物理量的量词前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50.5元,260人。

10、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计时的时、分、秒,都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公元前260年,19世纪80年代,5时30分。

现在将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称为“80后”,书面上一般不写作“八零后”或“八〇后”。

错误示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有声电影兴起,无声电影开始走下坡路。

示例中“二十世纪”应改为“20世纪”,“二十年代”应改为“20年代”。

关于“年代”的用法,我们主张参考2009年版《辞海》中词条“年代”的第三条释义。

年代:(1)时代。

(2)年数。

(3)每个世纪中以十年为期的时段。

起自0年,讫于9年。

也有主张起自1年,讫于10年的。

每个世纪的年代,从20年代(如1920-1929)到90年代(如1990-1999);一个世纪的前两个十年不称年代,分别称为“最初十年”(如1900-1909)和“第二个十年”(如1910-1919)。

11.部队番号、公文编号、印发日期和份数、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必须用阿拉伯数字。

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如:齐鲁晚报第102期总编嘉奖令,国家标准GB/T15835-1995。

12、文学作品中的数字问题。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指出,本标准不适用于文学书刊和重排古籍,因此,文学作品没有特殊需要,是不能把汉字改为阿拉伯数字的。

如:“白发三千丈”不能改为“白发3000丈”,“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能写作“不管3721”。

二、使用汉字数字时须注意的问题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如,二氧化碳,一律,九牛一毛,不管三七二十一,三个代表,七星瓢虫。

错误示例:影片中侵略者长驱直入,一路只见残垣断壁,荒草野径,你怎能不感到8国联军铁蹄的疯狂?示例中“8国联军”应为“八国联军”。

同理,“第三世界”不能写成“第3世界”。

2、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且其间不能用顿号隔开。

如,三四万,一两年。

错误示例:别看她才4、5岁,还没跨入校门,可那一脸的机灵,实在讨人喜欢。

示例中“4、5岁”应为“四五岁”。

3、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如,几百年,十几天,一千几百次,几十万分之一。

4、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

如,记者用一上午的时间,走访了十多家大型超市,采访了二十余名顾客,详细调查了约三十种问题商品的撤架情况。

5、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和中国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要求使用汉字。

如,康熙辛卯年三月十二日,八月十五中秋节,大年三十。

错误示例:秦文公16年,秦国终于击败了西戎,收复了西戎人占领的周王室的土地。

示例中“秦文公16年”应为“秦文公十六年”。

可以用汉字表述,并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如,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

6、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中的数字要求使用汉字。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以避免歧义。

涉及其他月份时,一律不加间隔号。

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言,需要加时,引号只加在数字上。

如:“一二?九”运动(12月9日),“一?二八”事变(1月28日)。

7、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如:一个人,四个项目,五个百分点。

三、关于“二”“两”与“俩”的辨析在新闻稿件中,汉字数字“二、两、俩(liǎ)”经常出现,虽然“二、两、俩”在意义上有共通之处,如,夫妻二人,夫妻两人,夫妻俩,但是,它们在使用中也有差别,有时可以互用,有时却不能互用。

三者当中,“二”与“俩”一般不会混用,下面我们只对“两”与“二”“两”与“俩”的用法进行区别。

一、两与二1、当作数字或在数学中,用“二”不用“两”。

如:一二三,一加一等于二,一元二次方程。

2、序数、小数、分数中用“二”不用“两”。

如:第二,二哥,零点二,二点五,二分之一,五分之二。

3、“两”表示数量时可以直接和个、本、件、只、条等量词组合,但“二”不可以。

如:“两个孩子”“两条腿”“两头牛”。

4、“两”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二”不可以。

如:请您说两句,过两天再说,有两下子。

5、在一般量词前个位数用“两”不用“二”,多位数中的个位数用“二”不用“两”。

如:两个钟头,去了一百二十余人。

6、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通用,只是在质量单位“两”前用“二”不用“两”。

如:割了两斤肉(或者说“割了二斤肉”),二两油(不能说“两两油”)。

7、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千、万、亿及以上多用“两”。

如:二百二十二,两千元,两亿人口。

但首位以后的百、千、万前多用“二”,如,三万二千二百人。

二、两与俩(liǎ)1、“两”是数词,“俩”是由数词“两”和量词“个”组合成的数量词,即“俩=两个”,因此“俩”字后不能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如“俩小孩”就是两个小孩的意思,如果写作“俩个小孩”,就成了“两个个小孩”,成分多余。

一般来说,用“两个”的地方,都可以替换成“俩”。

如,“两个人”可以写作“俩人”,“两个学生”可以写作“俩学生”。

在口语中,“两”与一个量词组成的数量词大都能替换成“俩”。

如,“两支笔”可以说成“俩笔”,“两只狗”可以说成“俩狗”。

但不能用“两个”的地方,就不能替换成“俩”,如不能把“两天”说成“俩天”。

2、“俩”和“两”都可表示约数,有不多的意思。

如:就这俩人,有俩钱,简单说两句,吃两口饭。

四、关于数量增减表述方式的辨析关于数量增加或减少的表述,在新闻稿件中经常遇到,往往会因表述不清或者表述有误产生歧义。

一般来说,表示数目的增加时用倍数,表示数目的减少时用分数。

一、在表示数量增加时常用倍数,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增加到几倍”是表示变化后所得的数量是原数的几倍,即等于原数量几倍的意思。

例如:现在的产量增加到原产量的2倍,就是现在的产量=原产量×2,即过去为1,现在为2。

与此意义相同的表述还有“是几倍”“为几倍”“增加为几倍”“涨到几倍”等。

2、“增加了几倍”是表示增加部分的数量是原数的几倍,即“多了几倍”的意思。

如:现在的产量比原产量增加了2倍,就是现在的产量=原产量+原产量×2=原产量×(1+2)=原产量×3,即过去为1,现在为3。

与此意思相同的表述还有“增加几倍”“大几倍”“多几倍”“增大几倍”“多增几倍”“涨了几倍”等。

3、“增加了”不包括底数,“增加到”包括底数在内。

如:由2上升到4是“增加了一倍”,也可以说“增加到两倍”。

4、“翻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倍,“翻n番”就是基数乘以2的n次方。

以1为基数,翻一番是1×2=2,翻两番是在2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即(1×2)×2=1×22=4,翻三番是1×23=8,以此类推,翻五番便是32。

数目增加除了用倍数表示外,还可以用分数表示。

如:“今天来参加活动的人数比昨天增加了一倍”也可表示成“今天来参加活动的人数比昨天增加了百分之一百”。

二、在表示数量减少时常用分数,减少是往小里说,不能用倍数表示。

1、“降低到百分之几”,是表示变化后所得的数量是原数的百分之几,例如,现在的产量降低到原产量的60%,就是现在的产量=原产量×60%,即如果过去为100,那么现在为60。

2、“降低了百分之几”,是表示减少的部分是原数的百分之几,例如,现在的产量降低(或降低了)60%,就是现在的产量=原产量-原产量×60%=原产量×(100%-60%)=原产量×40%,即如果原来为100,那么现在为40。

五、数字差错的三大类型在新闻报道中,数字能够直接、公正地反映客观事实,是新闻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使用数字时必须保证准确无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