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课-鸦片战争分析培训课件

第12课-鸦片战争分析培训课件


▪ 二、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危害 ▪ (1)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 ▪ ①五口通商。根据条约第二条规定,将中国沿海城市广州、厦
门、福州、宁波、上海 开辟为通商口岸,满足了英国侵略者蓄 谋已久的欲望。 ▪ ②强占香港。根据条约第三条规定,把中国香港割让给英国, 使得香港成为英国侵略 中国的桥头堡。 ▪ ③勒索赔款。根据条约第七条规定,中国赔偿英国款项总计 2100万元,分四年付清, 包括赔偿鸦片费600万元,商欠费 300万元,水陆军费1200万元。这笔巨款严重地削弱了清政 府 的财政收入,而这一费用必然转嫁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从而 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 ④协定关税。根据条约第十条规定,中国向英国商人征收进出 口货物税,必须同英 国政府商议。协定关税是近代中国工业不 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 ⑤其它问题。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派设邻事、管事等官;废除 广东公行制度;释放卖国汉奸;英国管员与中国官员平等往来; 英军占据中国的地区,直至清政府付清赔偿款项后才撤离等。
中国
世界
经济 政治 外交 军事
经济落后: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缓慢、自然 经济占统治地位、土 地高度集中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40年代英国 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 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政治腐败:官场腐败、 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西方国 军备废弛、财政困难、 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阶级矛盾激化
▪ (2)、客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
▪ (3)、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 ①原因:西方列强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入 鸦片。②过程: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
▪ ③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 议一议:假如没有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就 可避免?
▪ 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更广阔的市场,以 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这是资本主义发展 的必然。
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没有付诸实践 洋务运动 戊戌政变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孙中山、黄兴
胡适、陈独秀 毛泽东
民主共和政体、三民 辛亥革命 主义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国民革命、土地革命、
思想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第12课 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背景: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比较
▪ (2)《南京条约》附件 ▪ ①《五口通商章程》 ▪ 中英《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10月8
日由清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全权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该章 程共15款,附有《海关税则》。作为《虎门条约》的一个部分, 在正式签订前已于7月22日在香港公布施行。其主要内容有:(1) 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凡是英国人与中国人打官司,“其英 人如何利罪(即定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 事)照办”。 (2)规定绝大部分货物的税率为值百抽五。 ▪ 从此,英国人在中国领土上犯了罪,中国官员无权依法判处。 此项规定开了中国和外国协定关税的先例。
▪ 5、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 6、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 战争;对中国而言,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 7、中国战败的原因
▪ (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2)主观原因: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 (3)根本原因 :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 兴的资本主义 .
▪ ②《虎门条约》 ▪ 1843年10月8日,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公使璞鼎查在广东
虎门签订《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虎门条约》 原称中英《五口通商附贴善后条款》,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 和约》。共13款,附有《小船定例》3款。主要内容:一、片面 最惠国待遇,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二、 准许英人在五口租地造屋,永久居住。后来英国据此加以典解, 于1845年在上海强迫清政府划定“租界”,各国相继效法,纷纷 在通商口岸建立侵略据点。
▪ (3)1844中美《望夏条约》的内容 及危害
▪ 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 “巡查贸易”;美国人有特权在通商 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 (4)1844中法《黄埔条约》的内容 和危害
▪ 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 堂和坟地
▪ 2、鸦片战争的影响 ▪ (1)、政治方面 ▪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
3、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 4、各阶层在战争中的表现
▪ (1)爱国将领:关天培在虎门,葛云飞等在定海, 裕谦在镇海,陈化成在吴淞,海龄在镇江。
▪ (2)人民: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 的反侵略精神
▪ (3)清政府:道光帝,组织抵抗不力,战和不定, 腐败无能导致战败。伤亡比例10比1。
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中国的领土 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等 开始遭严重破坏。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 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②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 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由反本国封建统治变为 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
阶 派别 级
地 抵抗派
主 阶
洋务派
级 顽固派
农 民 阶 级
资 维新派 产 阶 革命派 级
激进派
无 产 阶 级
人物
★中国近代各阶级反侵略求民主过程
思想
事件
林则徐、魏源 李鸿章、张之洞 慈禧等 洪秀全、洪仁玕
赵三多 康有为、梁启超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反对学习西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扶清灭洋
闭关自守、盲目自大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对外扩张,抢占殖民地, 进行原料掠夺和商品倾销,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 成
装备陈旧落后、军纪 坚船利炮 败坏
总体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特征 危机四伏
▪ 2、原因
▪ (1)、根本原因: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为争夺世 界市场和原料产地而对外扩张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