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半固体制剂的制备
五、软膏剂的制备 (三)中药软膏剂
药材先行处理(流浸膏 ),
制备方法与一般软膏剂基本相同。
六、软膏剂的制备举例
硫软膏--研和法 复方苯甲酸软膏--融和法 盐酸达克宁乳膏--乳剂型 克霉唑乳膏--乳剂型
四、软膏剂的制备
盐酸克林霉素凝胶(水溶性基质) 盐酸克林霉素 10g 主药 卡波普940 10g 基质成分 三乙醇胺 10g pH调节剂 甘油 50g 保湿剂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5g 防腐剂 蒸馏水加至 1000g
(二)乳剂型基质
组成(与乳剂相似)
水相 油相
•水、可溶于水的成分, •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 梨醇等) •防腐剂(尼泊金类、三氯叔 丁醇、山梨酸)
•油脂性基质、 •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脂肪醇、液 状石蜡、凡士林(调节稠度) •半固体、固体物质。
(二)乳剂型基质
乳化剂
1.高级脂肪醇 十六醇、十八醇(W/O型) 肥皂类 2. 月桂醇硫酸钠(十二烷基 1. 一价皂(O/W型) 硫酸钠) O/W型 高级脂肪醇与脂肪醇硫酸酯类 形成的基质易被酸、碱、 钙等离子或电解质破坏。 多元醇酯类 单与双硬脂酸甘油酯 例:三乙醇胺 +硬脂酸 吐温与司盘类 Tweens-20、60、80 的混合物;常用单硬 三乙醇胺皂 (O/W 型) 脂酸甘油酯, W/O 其它 2.多价皂( W/O 型)型 Spans-40、60、80 辅助乳化剂,与一价 脂肪酸的钙、镁等高价金 ( W/O 型)等 皂等主要乳化剂合用, 属盐。 平平加 O、卖泽52等 得O/W型乳剂基质;
药 剂 学 Pharmaceutics 第八章
半固体制剂 Semisolid Preparations
第一节
软膏剂
第二节
半固体制剂内容
眼膏剂 凝胶剂
栓 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一节 软膏剂
软膏剂(Ointments)是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 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活性成分 软膏剂 基质组成
添加剂(如防腐剂、助溶剂、乳化剂、
四、软膏中药物的透皮吸收
(三)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脂溶性大的药物易于透过角质层) ; 2.分子量的大小(分子量小的易于透 1.对药物的亲和力(小易 过) ; 于药物释放) 3.药物的浓度(浓度高易透过) ; 2.pH(使药物呈分子形式 4.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 易于透皮) (分散度大,透过率高); 3.对皮肤水和作用的影响 (促进水和,利于透皮)
涂抹面积、时间、 皮肤温度等
五、软膏剂的制备
一、 制备方法 1)研磨法 2)熔融法 3)乳化法
五、软膏剂的制备 根据基质选择方法 油脂性基质--研磨法、熔融法
水溶性基质--研磨法、熔融法
乳剂型基质--研磨法、乳化法
(1)研磨法(trituration)
将药物粉碎过筛,加入少量基质研磨混合,用递 加法( geometric method )加入其余基质,研匀 即得. 适用于不溶于基质、热敏性药物. 常用工具是乳钵乳捧、软膏板及软膏刀,大量制 备用软膏机.
3)二甲基硅油
(dimethicone)
特点: 粘度随温度变化小 润滑性强 应用 乳膏剂润滑剂
(二)乳剂型基质
含固体的油相加热液化后与水相借乳化剂 的作用在一定温度下混合乳化,在室温下 形成为半固体的基质。
类型 :O/W(雪花膏),W/O(冷霜)
(二)乳剂型基质
特点: 稠度适中,易涂布, 需加防腐剂(O/W)、 保湿剂(甘油、丙二醇、), 对油、水都有一定的亲和力,药物的释放、透皮 吸收较快,不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 适用于多数药物,不适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皮损和皮肤骚 痒症,不适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及脓疱症。
四、软膏中药物的透皮吸收
(一)皮肤的构造 表皮、真皮、皮下脂肪组织
无血管,不吸收。 角质层是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 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淋巴管等, 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四、软膏中药物的透皮吸收
(二)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透过完整表皮 通过毛囊、皮脂腺 汗腺
•是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面积大, •主要屏障:角质层(类脂); 少。 非解离型脂溶性物质易透入,水溶性物质和解离 重金属、磺胺类、 型分子不易透入,需要与细胞膜蛋白质水合。 皮质激素类、脂溶 很少 •被动扩散。 性维生素等可透过。
(三)水溶性基质
甘油明胶 (glycerogelatinum) 纤维素衍生物 •高分子聚合物, MC,CMC-Na等 •常用平均分子量300-6000, •由液体过渡到蜡状固体。常 以不同分子量配合使用。 •对皮肤保护、润湿作用较差。
软膏通用处方: 明胶 30g(10%--30%), 甘油 25g (10%--30%), 药物 10g 水 35g
油脂性基质一般不单独使用,为克服其强疏水性, 常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制成乳剂型基质. 水溶性基质多用于湿润、糜烂创面,有利于分泌物的 排除,也常用于腔道黏膜,常作为防油保护性软膏的基 质. 乳剂型基质一般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 皮损和皮肤瘙痒症,忌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和脓泡 症.
三、软膏剂附加剂
一、油脂性基质 (1)主要成分:胆固醇类 2、 类脂 棕榈酸酯及游离胆固醇类 有乳化作用,可吸收较多量的水 (2)熔程:36~42℃ (3)羊毛脂吸水性强, 羊毛脂(wool fat)W/O乳剂基质; 蜂蜡(beeswax) (4)常与凡士林合用 鲸蜡(spermaceti)
•棕榈酸蜂(鲸)蜡醇脂 •淡黄色粘稠半固体, •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吸收本身重量2倍 左右的水,而形成W/O型乳剂。
(2)熔融法(fusion method)
先加温熔化高熔点基质,再加入低熔点其他 组分,熔合均匀基质. 加入药物搅拌均匀 药物不溶于基质:研细的药物筛入基质,随 加随搅拌,直至软膏冷却定形. 适用于熔点不同的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 大量制备。
(3)乳膏剂制备
乳膏制法一般包括熔化过程和乳化过程: 先将油性基质置水浴上于c.a.80℃熔化; 将水性组分溶于水,加热至温度略高于油相,不 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熔化的油性基质中,保持温 度5~10分钟,继续搅拌至冷凝成均匀乳状半固体.
五、软膏剂的制备
(二)、加入药物的方法
可溶解于基质中的 不溶性的
•直接溶入基质中; •如薄荷油直接溶 入油脂性基质中。
•将药物研磨成细粉,过六号筛(150μ m以下), 眼膏过九号筛(75μ m以下), •与少量基质研匀呈糊状,再与其余基质混匀。
五、软膏剂的制备 量少的
与适宜的基质或溶剂混匀成 半固体、粘稠性的 糊状, 再加入到其余基质中。
乳膏基质处方实例
单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 甘油 白凡士林 十二烷基硫酸钠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蒸馏水 70 g 112.5 g 85 g 85 g 10 g 1 g 加至 1000 g
取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硬脂酸,置容器中加热熔化,保持80℃; 另取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蒸馏水至另一容器中,加热至80℃,加对羟 基苯甲酸乙酯,溶解后缓缓加入上述油相中,按同一方向搅拌至呈白色 细腻膏状,冷凝即得.
质量要求
均匀、细腻, 粘稠性适当,易于涂布, 性质稳定:无酸败、异臭等变质现象, 无刺激性及其他不良反应, 用于溃疡创面的应无菌,
二、软膏剂的基质
基质是 软膏的赋型剂, 药物的载体, 制备优良 软膏的关键,
软膏剂基质性质、质量要求
润滑无刺激性 性质稳定 具有吸水性 不破坏皮肤正常功能
(三)水溶性基质
•纤维素的合成衍生物。 •水溶液浓度较高时为凝胶, 聚乙二醇类(PEG) •呈中性,性质稳定,不易 腐败,一般不需加防腐剂。 卡波姆(carbomer) •白色疏松粉末,引湿性强, •水溶液粘度低,呈酸性,加碱中和后呈稠厚凝胶。 •无毒,无刺激性。耐热,对眼粘膜有严重刺激。
基质的选择
油脂性基质 基质的类型 乳剂型基质 水溶性基质
(一)、油脂性基质 特点:
油腻、润滑、无刺激性,理化性质稳定,很少 单独应用。 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可保护、软化皮肤, 释药性差, 适用于遇水不稳定药物, 不适用于有渗出液的皮损,不易洗除,
加表面活性剂以增加吸水量,制成乳剂型基质。
(一)、油脂性基质 分类:
第二节 眼膏剂
眼用液体制剂 眼用制剂 眼用半固体制剂 眼用固体制剂 眼膏剂 眼用乳膏剂 眼用凝胶剂
一、眼膏剂的制备
眼膏器具与包装材料处理
眼膏剂的配制用具及包装材 料都要进行灭菌处理.
眼膏剂的基质 眼膏剂的制备
无刺激性 常用基质:8份黄凡士林、1份羊 毛脂和1份液状石蜡 根据季节与气温不同,可调整液 状石蜡的用量,以调节软硬度.
•先用少量溶剂溶解,再加至基质混 匀。 •如生物碱盐,先用少量水溶解,与 羊毛脂吸收后,与其他基质混匀。
五、软膏剂的制备
注意药物加入的温度 (<60˚C)。 挥发性共熔成分共存的
易氧化、水解的 根据溶解性质:
乳剂型
溶解在水、油中,
•先研磨使共熔后,再混入基质(樟脑、 薄荷脑); •或先以少量溶剂溶解; •或加热使熔,再混入基质(<40℃)
抗氧剂、增稠剂、皮肤渗透促进剂等)
Creams
一、概
述
因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状态不同 溶液型软膏 软膏剂
混悬型软膏剂 水包油型(O/W)乳膏剂 乳膏剂 (Creams)
油包水型(W/O)乳膏剂
糊剂(Pastes)大量固体粉末+适宜基质→半 固体外用制剂,含药量高、稠度大
乳膏剂(Creams)或霜剂——指具有一定稠度的乳
药物的理化性质 1.药物的溶解特性 基质的性质
四、软膏中药物的透皮吸收
透皮吸收促进剂 皮肤的条件 1.表面活性剂 ,吐温 等(<CMC)。 2.非 其它
水溶剂, 丙二醇、 DMSO、DMF等。 3.AZONE(氮酮), 4.油酸、亚油酸、挥 发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