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成为人类社会体育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体育现象,对世界体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宏大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道德伦理、哲学、美学、传媒等重要领域产生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社会文化现象能像它一样吸引如此多的参与者,“奥林匹克”一词已经成为其他领域所借用,来表示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竞争、奋斗与拼搏。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作为国际和平和友谊的象征,在五大洲广为流传。
一、相关概念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是以教育为核心、体育为载体的文化,是指以奥林匹克活动为方式以及由此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
本门课程以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发展为主线,系统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组织机构、活动内容,奥林匹克与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科学技术、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等知识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系统全面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更深深刻的认识世界体育和更好的实践奥林匹克主义,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品味,培养具有广博体育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活动。
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为骨干的组织结构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内容体系。
它是一种融体育、教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持续性、世界性的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体现,这样的传播在奥运会中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奥林匹亚:(Olympia)是一个地名,遗址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的山谷里,距首都雅典以西约190公里,坐落在克洛诺斯树木繁茂、绿草如茵的山麓,是古希腊的圣地。
开始于公元前776年的奥运会每四年在奥林匹亚举行一次。
1766年,英国人钱德勒首次发现了宙斯神庙的遗址。
此后,经过大批德国、法国、英国的考古学家、史学家们对奥林匹亚遗址系统的、大规模的勘查、发掘,至1881年取得了大量有关古代奥林匹克竞技会的珍贵文物和史料。
奥林匹克圣火:古代奥运会召开前,依照宗教规定人们聚集在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前,举行庄严肃穆的仪式,从祭坛点燃火炬,然后奔赴希腊各个城邦。
火炬手高举火炬,一边奔跑,一边呼喊:停止一切战争,参加运动会!火炬像一道严格的命令,有至高无上的的权力,火炬到哪里,哪里的战火就熄灭了。
即使是在激烈厮杀的城邦也都纷纷放下武器,神圣休战开始了。
希腊又恢复了和平的生活,人们忘记了仇恨, 忘记了战争, 都奔向奥林匹亚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奥林匹克运动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后,世界上各个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大大扩展,交往日益密切,迫切需要各种有效的沟通手段加强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奥林匹克运动正是顺应着这一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二)顺应了现代体育发展的潮流竞技运动的国际化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它不仅促进了体育国际化的发展,而且在体育国际化的大潮中不断地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声势。
(希腊政府要求举办地永久设在希腊,顾拜旦的坚持才使得它在全世界轮流举办。
)(三)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积累,各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由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性,使它较少地受到狭隘的民族和地域的局限,不断地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容。
在这里,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融为一体,五大洲各个国家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包括中华民族文化为它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
(中国在世界各地成立孔子学院)(四)其本身的特点1、明确的指导思想2、完整的组织结构3、综合而持续的活动内容2008年北京奥运会,204年国家和地区,11438名运动员,包括教练员和官员共6万人。
第一讲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第一节奥林匹克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
它以坚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为依托,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发展的潮流,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其产生有以下的背景。
一、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14——18世纪,欧洲大陆出现了三次大规模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是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教会控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开展的反封建运动,是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和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舆论和精神准备。
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砸碎了中世纪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枷锁,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主要思想障碍,迎来了思想解放、人才辈出和科学的繁荣。
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中,人文主义者发掘和整理了古代希腊体育的丰富遗产,如古代奥运会和其它祭礼竞技、古代雅典体育和斯巴达体育、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古希腊体育的多种运动手段和方式等。
人文主义者认为古希腊体育符合“人性”,重视“个人幸福”,因而大力宣传,并在近代体育思想和实践中,继承了古希腊体育遗产,使近代体育在定期组办运动会、注重身体全面发展、运动项目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古希腊体育的影响。
三大思想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和新的生产关系需要的新的思想文化和新的科学艺术纷纷产生,同时,新的体育思想——近代体育思想也应运而生。
二、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和资产阶级的教育方式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它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近代体育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促使体育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
由于工业化社会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促使人们努力寻求新的、理想的生活方式,对身体活动有了新的认识。
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改善人的身体本身,体育因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需要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大思想文化运动提倡人本主义,以“人道”代替“神道”,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
为了提倡人文主义文化,新兴的资产阶级猛烈抨击基督教神学关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的腐朽说教,宣传古罗马诗人朱维纳尔(公元60—130)“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的名言,宣传“灵肉和谐”、“身心并完”的身体观;批判“禁欲主义”,反对在宗教的虚幻梦想中追求缥缈的来生,宣传重视现实的、健康的、幸福的生活观。
我国近代大学知名校长蔡元培提出的“以培养完全人格为宗旨”的教育思想,张伯苓的“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的教育思想,梅贻琦倡导的“通才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1423年,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立了一所新式学校,他仿效古希腊的体育馆,称之为“体育宫”。
该校实行体育、德育和智育并重的方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资产阶级教育的代表。
维多里诺的教育思想和体育实践,促使体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使体育成为教育的一项内容开始了在学校的实施。
维多里诺(1378—1446):意大利教育家,他十分重视体育,学生必须上体育课,并进行军事训练。
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并经常让学生练习骑马、击剑、角力、游泳和做各种游戏。
维多里诺的教育思想和体育实践,促使体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使体育成为教育的一项内容开始了在学校的实施。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对教育的探索更加确立了体育的地位。
资产阶级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1485-1546),是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地宗教改革家、音乐家。
就主张体育应成为教育的一部分。
“人类感情的主人和统治者”。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尔》中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想,他要求教育与体育紧密结合,主张培养“身心两健”的人才,描写了如何将一个儿童培养成为自食其力、身体强壮、勇敢刚毅、心地善良、能独立思考的人。
所有这些牢固地树立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确立了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1774年,德国教育家巴泽多受卢梭的影响,创办了一所自然主义学校—德绍博爱学院。
该学校以人类互爱的精神和人文主义的世界观教育儿童,并努力使其成为幸福的、身体健康的受教育者。
普鲁士教育家巴泽多(J.Basedow 1723~1790 )继承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学说,于1774 年在德国开设德绍博爱学校。
巴泽多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儿童为公益的、爱国的幸福生活作准备。
”为此,身体要强健,而锻炼身体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并创造了著名的“德绍五项”体操,即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
19世纪以后,英国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其中以托马斯·阿诺德(Thomas Arnold,1795一1842)改革最为成功:他创立了“竞技运动自治”制度,这是一套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运动竞赛制度,在拉格比公学的它充分发挥了竞技运动的锻炼价值和教育功能。
阿诺德的改革牢固地树立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确立了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
文艺复兴前期出现了“文学三杰”。
1、但丁一生写下了许多学术著作和诗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
2、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鼻祖,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他第一个发出复兴古典文化的号召,提出以“人学”反对“神学”。
彼特拉克主要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代表作是抒情十四行诗诗集《歌集》。
3、薄伽丘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他的代表作。
“美术三杰”1、达·芬奇: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2、拉斐尔:《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花园中的圣母》3、米开朗基罗:《大卫》代表人物: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哲学家:伊拉斯谟、马基雅维利;作家:薄伽丘画家:乔托、波提切利、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提香;雕刻家:米开朗基罗;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拉索等。
西班牙与其代表人物16世纪后半叶和17世纪初西班牙文艺复兴进入“黄金时期”,在小说和戏剧方面成绩显著。
代表人物:作家塞万提斯、戏剧家洛卜·德·维加德国与其代表人物在德国:主要成就则表现在宗教改革、农民战争、讽刺文学以及科学技术发明等方面。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丢勒等。
法国与其代表人物在法国:自由思想和怀疑思想相当发达。
代表人物:散文家:蒙田、小说家:拉伯雷等。
英国与其代表人物在英国:诗歌和戏剧空前的繁荣。
代表人物:作家莎士比亚等。
哲学家:托马斯·莫尔其中,莎士比亚、但丁、达芬奇,被称为“文艺复兴三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