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教具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重做第二节课本上的图11—7的演示实验,提问: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
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2.进行新课(1)演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
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做奥斯特实验。
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
板书:第四节一、奥斯特实验1.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提问:我们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它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重做上面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观察到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说明方向也发生变化。
)板书:2.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变化。
提问:奥斯特实验在我们现在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但在当时这一重大发现却轰动了科学界,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看书讨论后回答:因为它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而说明表面上互不相关的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发现,有力推动了电磁学的研究和发展。
(2)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奥斯特实验用的是一根直导线,后来科学家们又把导线弯成各种形状,通电后研究,其中有一种在后来的生产实际中用途,那就是将导线弯成螺线管再通电。
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实验:按课本图11—13那样在纸板上均匀地撒些铁屑,给螺线管通电,轻敲纸板,请同学们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并与条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对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提问:怎样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呢它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演示实验: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请同学们观察小磁针的N 极指向,从而引导学生判别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再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有没有变化,从而说明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引导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2.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也发生改变。
提问: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很简便地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呢同学们看书、讨论,弄清安培定则的作用和判定方法。
板书:三、安培定则1.作用:可以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教师演示具体的判定方法。
练习:如附图所示的几个通电螺线管,用安培定则判定它们的两极。
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按上图将导线在铅笔上绕成螺线管,先弄清螺线管中电流的指向,再用安培定则判定出两端的极性。
通过以上练习,强调:螺线管的绕制方向不同,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也不同。
3.小结(略)4.作业:①完成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②课本上的练习1、2、3题。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2(一)教学目的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教具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镍币,铁棒,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等。
(三)课前准备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上课前检查准备情况,学生在家里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镍币等,教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放好,供课堂实验用。
(四)教学过程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
板书:第一节2.进行新课(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教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先用线将条形磁体悬挂起来,使它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再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
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
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板书:三、磁体上的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
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出示司南的挂图和幻灯片,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就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指南针,叫司南,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
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实验:把一块条形磁体用线吊起来,用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先慢慢地接近吊起的N极,再慢慢接近吊起的S极,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归纳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四、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2)研究磁化现象提问:人造磁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制作的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演示实验:按课本图11—5那样进行演示实验。
边演示边提问:铁棒原来有没有磁性(没有)当用磁体慢慢从上部接近铁棒时,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铁棒能吸引下面的铁屑)这说明什么(说明铁棒也获得了磁性)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
板书:五、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重做上面的实验:当铁棒吸引铁屑后,将上部的磁体拿掉。
提问:当磁体拿掉后,铁棒还能吸引下面的铁屑吗这说明什么(铁棒不能吸引铁屑,说明铁棒的磁性容易消失)教师指出: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提问:除了钢、铁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作磁性材料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呢向学生展示录音带、磁性卡等,介绍这些磁性材料的应用。
3.小结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4.练习有一条形磁体的N、S极的标记模糊不清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将它的两极判别出来5.布置作业课本上的本章习题第1题。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初步认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说明书,知道如何使用电磁继电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重、难点:知道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的结构原理。
能分析有关的实际器材。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电磁继电器、灯泡、开关、电源、导线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复习磁场、螺线管知识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进行新课:1、电磁继电器:(1)、作用: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结构:先观察59页的构造图,再实物观察。
(3)、原理:对照结构图说明。
(4)、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分析、说明。
(并总结作用、结构、原理)学生阅读“想想做做”,讨论回答文章中的问题。
2、扬声器:(1)、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2)、原理:注意电信号与声信号的转换,对照结构图进行说明。
3、达标练习:课本6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分析这几种器材,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4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2)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二、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三、复习内容本章的知识重点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四、知识梳理五、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过程(1)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