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性损伤

运动性损伤

运动性损伤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性损伤。

运动性损伤是在参加体育行驶经常遇到的问题,了解运动性损伤的原因和特点,掌握一定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可指导我们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运动性损伤的发生。

当发生一般性的运动损伤时,正确的处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和痛苦,加快损伤的早日康复。

对于严重的损伤,及时、正确的临时性处理,可为转送医院作进一步的治疗创造条件,这对挽救伤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运动性损伤的原因造成运动性损伤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其主要原因有:1、思想麻痹大意这是出现运动性损伤的主观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中包括对预防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放松警惕;运动前不检查器械,预防措施不力;好奇好胜,盲目或冒失地进行运动。

2、准备活动不当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根据专项运动的特点进行准备活动,使机体未能进入工作状态;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较差而致伤。

3、缺乏运动经验与自我保护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当出现意外情况时不知道如可处理,心慌失措或者缺乏自我保护的经验是造成损伤的原因之一,如游泳时出现肌肉痉挛或意外摔倒时,如果缺乏经验或自我保护的常识就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技术上的缺点和错误技术动作不正确,往往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或身体失去平衡和控制,从而造成损伤。

5、体育锻炼的计划安排不合理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安排过大,尤其是局部负担过重,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身体过于疲劳,技术动作就会出现错误或变形,身体的办调性和反应速度也会下降,因此容易发生损伤和意外事故;而长期局部负担过重,会使局部发生劳损。

另外,当身体机能状态不良时,人体的运动能力减弱,如果体育活动的计划和安排不能根据身体机能状态改变而调整时,就可能发生伤害事故。

6、组织安排不严密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如果组织得不严密,就会出现拥挤混乱的情况可能造成伤害;或因场地、器材、时间安排不合理发生意外事故。

7、运动环境不好运动场地狭窄、不平整,有行人及车辆过往;器械安装不坚固,位置不恰当;运动时服装或鞋不合适;气温或光线不良都可能造成伤害。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为了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避免伤害事故,保证教学、训练和比赛正常进行,首要任务是做好预防工作。

根据产生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提出下列预防原则和要求;(1)加强思想教育,克服麻痹思想,提高安全运动的意识。

(2)加强身体全面锻炼,合是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防止局部肌肉过度疲劳。

(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内容和量应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以及个体情况和气象条件而定,要充分且有针对性,做到一般性与专门性相结合。

(4)加强保护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如摔倒时,应立即屈肘低头,团身滚动,切不可以直臂或肘部撑地。

由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着地,注意屈膝、弯腰,两臂自然张开,以利缓冲和保持身体平衡。

(5)加强医务监督,注意场地器械的检查和管理。

对运动员和体育锻炼者,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禁止带病和身体检查不合格者参加锻炼。

严格实施场地、器械的安全检查,及时维修与保养,禁止穿不合适的服装和又圭进行活动。

(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1、肌肉酸痛(1)原因和征象:这种现条是普遍的,在一次运动负荷较大的锻炼以后,或是隔了较长时间未锻炼,刚恢复锻炼之后,就会产生肌肉酸痛。

这种酸痛一般发生在锻炼后一到两天,所以又称肌肉延迟性酸痛。

研究表明,大负荷肌肉离心收缩比向心收缩更容易引起肌肉酸痛。

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有如下两种解释肌肉酸痛的假说:①损伤假说:损伤假说是由霍夫(Hough,1902)提出的。

他认为,未受训练的肌肉参加长时间工作可导致损伤,肌肉酸痛是肌肉内部结构损伤所致,包括肌纤维损伤和结缔组织损伤。

②痉挛假说:迪夫瑞斯(Devries,1966)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局部运动单位的强上性痉挛所致。

运动造成肌肉局部缺血,引起一些致痛物质(P物质)的产生,当致痛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刺激肌肉内的痛觉神经末梢,引起疼痛,疼痛又反射性的引起痉挛,痉挛又进一步使局部缺血加剧而形成恶性循环。

(2)处置和预防:①处置。

如果是轻微的酸痛,可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按摩和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及代谢过程,这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对较严重的酸痛除用上述方法外,还可利用针灸、电疗和口服维生素C等手段,这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作用。

②预防。

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锻炼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对练习时即将负重的局部肌肉活动得应更充分些。

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

锻炼后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从而避免酸痛的发生。

2、肌肉痉挛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收缩,使肌肉变得坚硬,失去活动能力。

运动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后面的腓肠肌,其次是足屈拇肌和屈趾肌等。

(1)原因和征象: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若准备活动未做充分,肌肉受到寒冷刺激后,兴奋性增高,很容易引起肌肉痉挛;如果参加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特别是在夏天,身体将大量排汗,体内盐分丧失过多,也可引起痉挛;在锻炼或比赛中肌肉过快地连续收缩,放松时间太短,以致收缩与放松不能协调的交替,也能引起痉挛。

另外,身体疲劳可以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在局部肌肉疲劳的情况下做一些突然紧张用力的动作,有时也可引起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时,肌肉突然变得坚硬,疼痛难忍,而且一时不易缓解。

(2)处置和预防:①处置。

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即可使之缓解。

例如腓肠肌痉挛,可伸直膝关节,用力将足尖勾起。

牵引时用和宜缓,不可用暴力。

此外,还可配合局部按摩,采用重力按压,揉捏以及点压委中、承山、涌泉穴等手法,促使痉挛缓解。

游泳时发生腓肠肌痉挛时,不要惊慌,先吸一口气,仰浮水面,用痉挛肢体对侧的手握住痉挛肢体的足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痉挛肢体的膝关节上,帮助将膝伸直,痉挛即可缓解。

②预防。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和耐久力。

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痉挛的部位事先应作适当按摩;冬季锻炼要注意保暖,夏季长时间运动要注意补充盐分;疲劳和饥饿时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游泳时,下水前应先用冷水淋浴,使身体对冷水有所适应;水温低时游泳时间不要太长,尤其不能在水中停止活动。

3、肌肉挫伤肌肉挫伤是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于身体某部引起的闭合性损伤。

(1)原因和征象:运动时互相冲撞,或身体某部碰在器械上,皆可发生局部挫伤。

单纯挫伤(即无合并症)仅在伤部出现疼痛、肿胀,局部皮肤青紫、压痛、功能障碍等。

如果严重挫伤且有合并症时,还可出现全身症状或特殊体症;头部挫伤合并脑震荡时,胸腹部挫伤合并内脏器官损伤时,可有休克症状;大腿前部严重挫伤时,可引起股四头肌断裂,断裂处有凹陷,断裂肌肉近端降起。

(2)处置和预防:①处置。

在24h内冷敷或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或外敷中药。

24h 后进行按摩或理疗。

进入恢复期后可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

如果怀疑有其他组织器官损伤并出现休克症状,应立即抗休克处理并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肌肉断裂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②预防。

锻炼、比赛时,穿戴保护装置,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裁判执法要严格公正,禁止粗暴动作;改进运动技术,纠正错误姿势。

4、肌肉拉伤(1)原因和征象:肌肉拉伤是因肌肉过度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所引起的肌肉损伤。

当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弹性、伸展生、力量差;疲劳或负荷过度,协调性下降;技术动作不正确,动作过猛或粗暴;以及气温过低、湿度太高、场地不良等情况出现时,都可能引起肌肉拉伤。

损伤后伤处肿胀、有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触之发硬,出现功能障碍。

严重的肌肉拉伤可导致肌肉撕裂。

(2)处置和预防:①处置。

轻者可即冷敷,局部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使受伤肌肉置于放松位置。

24h后可在伤部或伤部周围施行按摩和理疗。

如果肌肉已大部分或完全断裂者,应局部加压包扎,固定患肢后,立即送医院手术缝合。

②预防。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在训练中应加强易伤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使屈肌和伸肌的力量达到相对平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纠正和改进动作和技术上的缺点。

5、踝关节扭伤(1)原因和征象:踝关节扭伤是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它是因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而导致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受损。

在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不平坦或跳起落地时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这类损伤。

伤后踝关节内侧或外侧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导致行走困难或跛行;重者有皮下淤血且局部压痛明显,踝关节被动内、外翻,疼痛加重。

若韧带完全断裂者,则踝关节稳定性差或活动异常。

(2)处置和预防:①处置。

伤后立即给予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固定休息。

重者将损伤韧带于松驰位,24h后,根据伤情采取综合,待病情好转后,施行功能性练习。

②预防。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检查场地设施,培养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足踝部的肌肉力量和踝关节的稳定性、协调性。

对易伤者,锻炼和比赛时应扎保护带。

6、运动后小腿胫腓骨疼痛的处理刚开始参加训练的运动员或体育爱好者,在运动后常常会出现小腿前部骨表面疼痛的症状,不少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过几天就会消失。

事实上,有一部分人的症状很长时间都不能消失。

因为一欠运动后出现的骨表面疼痛,是由于运动负荷过大或地面过硬以及腿着地动作不正确,使胫腓骨骨膜受到刺激而产生的征象。

如果长期胫腓骨骨膜疼痛不愈,并反复承受刺激,会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这时表现为局部疼痛(跑时明显、平时较轻)、肿胀、压痛、局部灼热感、后蹬痛,甚至发生骨质增生。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后仍然未能引起重视,而继续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严重的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对早期的疲劳性骨膜炎只需调整运动负荷,训练时用弹力绷带将小腿做螺旋形包扎处理,症状就可以很快消失。

但是对于小腿疼痛时间较长,调整运动负荷后效果不明显者,要考虑发生疲劳性骨折的可能。

7、手指挫伤手指挫伤常发生在篮球接球、排球传球、拦网手型不正确时。

手指挫伤可引起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或伸指、屈指肌腱损伤。

指关节侧副韧带轻度损伤时,在手指伸直位做挫伤关节远端的侧扳时会出现疼痛,但没有松动或“开口”感。

处理时,可用约1㎝宽的胶布将伤指与其旁边的未受伤手指固定在一起即可。

如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时,则应到医院手术缝合。

手指挫伤后如出现关节不能伸直或有畸形,应怀疑有肌腱断裂或关节脱位及撕脱骨折。

如有肌腱断裂或撕脱骨折,宜尽早处理,根据情况采用保守治疗或手术缝合;关节脱位应主时就医进行整复。

8、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是人体膝关节内的两块软骨,它位于胫骨平台与股骨髁之间,起着加深关节窝、充填关节间隙使关节稳定、缓冲股骨与胫骨间的撞击力的作用。

引起半月板损伤的主要动作是膝关节在小中股骨旋转的同时做屈伸运动。

如足球带球跑中转向或急停转身、做体操下法时落地不稳造成膝关节左右闪动等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