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总结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总结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总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总结
妇科疾病的诊断和辨证
1.四诊
1问诊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
内容:年龄首问、主诉、现病史、月经史、带下史、婚育史、产后、既往史、家族史等。

例:
2望诊:神形、面色、体形、舌、月经、带下、恶露、阴户阴道、乳房乳汁等。

月经:
经量多、色淡、质稀——多气虚;经量少,色淡黯、质稀——多肾阳虚;
经量少,色淡红、质稀——多血虚;经量多,色深红、质稠——多血热;
经量少,色鲜红、质稠——多阴虚血热;经量时多时少,色
紫黯有块——多血瘀、气郁。

带下:
色白,质稀——脾虚、肾虚;色黄,质稠——湿热;色赤或五色杂下——热毒恶露
量多、色淡、质稀——气虚;鲜红或紫红,粘稠——血热;紫黑有块——血瘀3闻诊
听声音、听胎心120-160/分,强弱快慢、闻气味经、带、恶露之异味,产后发热闻恶露极重要。

4切诊:切脉、扪腹部、按肌肤
切脉
月经脉,滑利为常;妊娠脉,脉平和滑利,尺脉按之不绝;临产脉离经脉,浮大而滑,尺脉转急,中指本节至末端指侧脉动应指;产后脉,虚缓平和。

2.辨证要点
妊娠病辨证要点:首先要辨明是胎病抑或母病;其次要辨别胎之可安与不可安;最后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产后病“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
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并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

3.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是指先辩中医之病,后辨中医之证。

妇科疾病的治疗
根据妇女血常不足、气常有余的特点,治疗时要注意固护精血。

治则:调补脏腑,调理气血,调理奇经,周期疗法。

1.内治法:
ⅰ调补脏腑:
1滋肾补肾
①补养肾气——寿胎丸、肾气丸
②温补肾阳——右归丸、右归饮、温胞饮
③滋肾益阴——左归丸、六味地黄丸
2疏肝养肝
①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汤、四逆散、逍遥散
②疏肝清热——丹栀逍遥散、清肝引经汤
③养血柔肝——养精种玉汤、杞菊地黄丸、三甲复脉汤、羚角钩藤汤3健脾和胃
①健脾法
健脾养血——八珍汤、人参养荣丸
健脾除湿——白术散、完带汤
补气摄血——固本止崩汤、安冲汤、归脾汤
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②和胃法
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小半夏加茯苓汤
清胃降逆——橘皮竹茹汤、苏叶黄连汤
ⅱ调理气血:
1理气法
理气行滞——金铃子散、加味乌药汤
补气升提——四君子汤、独参汤、举元煎
调气降逆
2调血法
①补血养血——四物汤、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荣汤
②清热凉血——清经散、保阴煎、两地汤、知柏地黄丸
③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银甲丸
④温经散寒——良方温经汤、艾附暖宫丸、金匮温经汤
⑤活血化瘀和血类、活血类、破血类——王清任的逐瘀汤、生化汤、失笑散ⅲ利湿祛痰——白术散、健固汤、涤痰汤、苍附导痰丸
ⅳ调治冲任督带
ⅴ调理胞宫:温经暖胞、泻热清胞、补养益胞、逐瘀荡胞、益气固胞ⅵ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周期疗法、针刺疗法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