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外部性国内外近期综述
外部性(Michael Katz和Carl Shapiro,1985;Nicholas Economides, 1996)。直接网络外部性是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 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间接网络外部性是随着某一产品使用 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 变化[7],例如会展业和展具提供商。
学术论坛 Forum
网络外部性国内外近期研究综述①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传播系 陈秋英 杜志豪
摘 要:经济学上,网络外部性被用来描述一项经济活动给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带来了某种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外学者关于网络外部性
概念的起源及内涵回顾,区分出网络外部性的分,总结具有网络外部性产品的进入策略研究、定价策略研究和发展策略研究,为企业
在对网络外部性市场的研究中,Katz和Shapiro(1985)发现产 品的网络效应使得消费者决策相互依赖,这就导致市场结构演 化最终结果存在多重均衡(multiple equilibria)现象[9]:新产品有 可能凭借其制度优势完全替代旧产品,市场演化出现赢家通吃; 新 产品 也 有 可 能 与旧产品 共 存,比 如 在 文 档 处 理 软件市场中的 Word和WordPerfect;新产品还有可能扩散失败即使其质量更好, 旧产品凭借网络效应的正反馈机制依然占据整个市场,市场演化 出现锁 定。国外 一 些 学 者 还 对网络 外 部 性下 的 企 业研发动 机 和 策略进行了研究,Kim(2000)从消费者对网络效应预期的角度研 究了技术创新与企业兼容性选择的关系,研究发现,生产高质量 产品的企业偏好完全不兼容,生产低质量产品的企业则相反[10]。 Saaskilahti(2006)则发现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当溢出效应较低时, 领导企业会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11]。
1 国外对网络外部性的研究 1.1 外部性概念起源
在经济学上,常用“外部性”(Exter nalit y)来描述一项经济 活 动 给 当事人 以 外 的 其 他 人带 来了某 种 影 响。对外 部 性 问 题作 经济 学分析 最早 始 于马歇 尔( M a r s h a l l )。18 9 0 年,马歇 尔 在他 的 《经济学原理》第四篇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概念,用来与“内 部经济”(Inter nal economy)这一概念相对应。马歇尔的外部经 济概念是指经济活动中外在于企业的因素变化对企业的有利影 响,如 知 识增 加、技 术 进 步 等 导 致 单个企 业 的成 本下 降 [3]。曼 昆 ( N·Gregor y Man kiw)指出“:当一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福 利,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 外部性”[4]。 1.2 网络外部性概念及起源
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这一概念最早是由Katz和 Shapiro对Jeffrey Rohlfs于1974年在电信业的研究中发现的用户在 选择电话网络时,新用户更愿意选择原来用户多的网络的这一现 象研究后,在1985年提出的,他们将网络外部性定义为“:当消费同 样产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 得的效用增量”[5]。S.J.Liebowitz和S.E.Margolis在1995年将网络 外部性定义为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agents)的人数增加时该 行动产生的净价值[6]。 1.3 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制定竞争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网络外部性 进入策略 定价策略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a)-253-02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为适应竞争环境带来的威胁,不断扩 大与外界的联系,打破了企业原有的边界。多数的学者认为,网络 外部性因跟风效应可促进市场的增长[1],而有的学者认为网络外 部性对市场增长有减速的影响,因为潜在消费者在采纳前等待早 期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实用性信息而出现的一种观望状态[2]。企业 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外部性的特点,尽可 能缩短消费者的观望时间,及早收回成本。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学 者对网络外部性产品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近期研究作了 回顾。
一般情况下,对于网络外部性的研究都只关注正的网络外部 性,可是网络外部性并不只是正的,Liebowitz在1994年明确指出, 网络外部性也可能是负的,即超过一定点,网络规模扩大会降低网 络用户的效用。免费公路拥挤、国际互联网的堵塞就属于负外部性 的情况[8],这是对网络外部性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 1.4 具有网络外部性产品的竞争
网络外部性通常可以分为两类: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
①基金项目:福建省软科学基金项目 (2012R0089);福建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 2012 年度常规课题 (FJCGGJ12-010);厦 门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建设项目(JGCX201110)。
作者简介:陈秋英 (1975-),女,福建人,博士,主要从事战略管理 和营销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研究; 杜志豪 (1989-),男,福建人,主要从事会展经济与管理 研究。
2 国内对网络外部性的研究 基于国外学者对网络外部性这一基础概念的研究,国内学者
通过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对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进行了多方面的 探索。 2.1 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进入策略
何海燕、刘国新(2004)通过网络外部性的产品成本结构特殊、具 有规模经济且边际效用递增、需求曲线特殊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 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策略:先占策略、加强用户 基数构造和系统锁定策略[12]。赵良杰、武邦涛、陈忠、段文奇(2011) 通过演化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感知质量差异对网 络外部性市场结构演化的影响,提出新产品感知质量差异对新产 品市场份额的影响:当不同消费者对新产品告知质量差异明显时, 市场出现分割,市场结构演化的均衡结果通常是新旧产品共存,且 新产品占据市场主流;而当不同消费者对新产品感知质量差异不 明显时,市场演化结果总是赢家通吃,但究竟是新产品还是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