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复习专题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高考复习专题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一)“统一”的内涵与外延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历程
第一步: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 如夏、商、周等族的最初形成;又如松赞干布时的 吐蕃、阿保机时的契丹、成吉思汗时的蒙古,都有 一个民族内部统一的过程,都是由分散的许多部落 统一起来,形成较高发展阶段的民族共同体。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统一”的内涵与外延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历程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统一”的内涵与外延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历程
第三步:全国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秦汉、隋唐、元、明、清等时期都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 的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元代的最高统治者是蒙古贵 族,清代的最高统治者是满洲贵族,但汉族人民在这两 个时期仍然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元、清的政权 实质上也是蒙古贵族、满洲贵族跟汉族地主阶级联合统 治的政权。
第二步:地区性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战国七雄都是地区性的多民族的统一体,它们都各有 自己的主体民族,而分别与东方诸夷、西方诸戎、北 方诸狄、南方诸蛮以及其它民族统一起来。三国时期 的魏、蜀、吴,也都是地区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它们 都以汉族为主体,而分别与本地区的少数民族统一起 来。南北朝时期,南朝和北朝,我们习惯上认为它们 是汉人的朝廷和鲜卑人的朝廷,实际上它们都是地区 性的统一的多民族朝廷。南朝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北 朝尽管鲜卑人当权,但这个地区的主体民族仍是汉族。
中国古代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统一”的内涵与外延
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 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 ——葛剑雄
1、夏商周三朝不属于统一国家 只有承认各诸侯国实际上的独立,才能维持(西)周天 子名义上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所谓的统一,只能当 成文化上的统一,不属于政治上的统一,不属于统一国 家。 ——摘编自葛剑雄著《统一与分裂》
二、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1、长城
(1)概述:长城是我国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的一项奇迹。 从战国时的秦国、赵国、燕国开始到明朝末年修筑的长 城,历来就是把中原农耕民族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手段。 (2)实战: 秦朝人、汉朝人、明朝人的爱国主义以长城为界,唐朝人、 清朝人的爱国主义就绝不会受到长城的限制。这一不同反 映了 D A.长城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B.长城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C.爱国主义已经跨越长城这道屏障 D.统治者观念影响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统一应该是实质性 的,而不是名义上 的。 ——葛剑雄
(3)不能以称臣纳贡、制度相似与文化类同、短期军 事占领等现象当成国家统一的标准。 又如在新疆出土汉文文书,可以说明文化传播、经济往来、 如日本早在东汉初年就接受过“汉倭奴国王”的印,以 交通运输、民族关系等活动,但却很难作为其归入中原版 后也不断渡海朝贡,但不能表明日本被中原王朝统一过。 图的物证。
统一应该是实质性 的,而不是名义上 的。 ——葛剑雄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统一”的内涵与外延 1、夏商周三朝不属于统一国家 2、秦汉以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才开始真正统一 国家的形成 (1)不能以皇帝登位建元、残余势力延存的时间当作 统一的时间起止。 (2)分封制实行的地区不属于国家统一的范围。 如西汉初年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封国实际上是独立的国中 之国,朝廷对它们的管理主要是名义上的,国家还没统一 它们;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后,封国才逐渐消失或名 存实亡,朝廷才真正实现对这些地区的实质性控制,那时 才能真正算统一了它们。
统一应该是实质性 的,而不是名义上 的。 ——葛剑雄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统一”的内涵与外延 1、夏商周三朝不属于统一国家 2、秦汉以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才开始真正统一 国家的形成 再如西汉对匈奴的战争中,汉军曾挺进漠北今“蒙古共 (1)不能以皇帝登位建元、残余势力延存的时间当作 和国”北部,吐鲁番的军队占领过唐朝的首都长安,我 统一的时间起止。 们不会认为西汉的疆域应该包括蒙古高原,长安应该划 (2)分封制实行的地区不属于国家统一的范围。 入吐蕃版图。
(2)实战1: 汉武帝击败匈奴和唐朝打退突厥后均在当地建立都护府, 都护府不是正式政区,而是军政合一的监护性质的机构, 朝廷不干涉它们的内部事务。都护府的建立 B A.表明匈奴和突厥已成为多民族国家一分子 B.反映受制于生产力水平而变通的管理方式 C.反映了中原王朝开疆扩土转移过剩劳动力 D.体现中原农业区不断扩大和牧业区趋收缩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统一”的内涵与外延 1、夏商周三朝不属于统一国家 2、秦汉以后,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才开始真正统一 国家的形成 (1)不能以皇帝登位建元、残余势力延存的时间当作 统一的时间起止。 如传统上将西汉的统一开始的时间定为公元前206年,即 西汉元年,实际上,当时刘邦还承认名义上的君主楚怀王 和事实上的盟主项羽,他的基地只有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 地,不过是十九个诸侯中的一个。
二、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农牧区 (1)概述:以农立国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基本国策。秦汉以
后,除了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或战争动乱时期以外,牧业在中原王 朝毫无地位,中原王朝对自己疆域的要求基本上是以是否适宜农耕, 并以此作为判断是否华夏的依据。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人口的增长, 有利于农业区的扩大,从而扩大中原王朝疆域。
二、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地理环境 (1)概述: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地理环境始终是影响 中原政权扩大统治区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 提高,克服地理障碍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2)实战: 三国时期的孙权与隋炀帝两次不成功征服后,此后两岸相 当长时期隔绝。据西方国家记录,到16、17世纪,西方航 海家还视穿越台湾海峡风险很大。这说明了 C A.当时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 B.新航路开辟后中西联系加强 C.技术成为影响征服的主要因素 D.地理环境决定了无法征服台湾
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统一”的内涵与外延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历程
先是有若干单一的民族内部统一的出现,如夏、商、 周等族的最初形成。然后有地区性的多民族的统一, 如战国七雄。然后有全国性多民族的统一,如秦、 汉、隋、唐、元、明、清。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