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课艺术
一篇文章须有引人注目的开头,一出戏剧要有紧锣密鼓的开首,一堂课也应有妙言隽语的开场。
好的开场,如磁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似开胃酒,将学生的求知欲诱发。
心理学有关研究表明:开头和结尾,无论好的还是坏的,都能影响整体效果的70%。
明代文学家谢榛论及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时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一篇文章这样,一堂课亦然。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起始阶段不能疲疲沓沓,要如爆竹鸣响,如京剧中的‘亮相’,一开始就吸引学生。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
”导课时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
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课环节,能使这堂课先声诱人,引人入胜,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将学生的心抓住,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这样有助于在45分钟内达到突破教学重点,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处在青少年时期的中学
生,具有对新鲜事物敏感好奇的特点,新异的刺激能引起探求的兴趣、动力和专注心。
好的导课应该注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做到态度语言的和蔼可亲,所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事理,学生听起来一
定能如入胜地而流连忘返。
教学导课的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感情吸引住,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顺利完成课堂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
“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机。
”(赞可夫语)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的重要因素。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
教师导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通过图画、实物、音乐、幻灯、电影、录音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学生由此积聚的情感,必然转化为知识的巨大动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精神极度兴奋的情况下,注意会更集中,聪明才智能得到更大限度的
发挥。
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
”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兴奋点,是促使学生去注意对知识的探求,让
思维迸发出智慧火花的重要途径。
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
那么,怎样用艺术性的导课“粘”住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我应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赞扬式
人们一半都有爱听赞扬性语言的心理,“说几句让观众感到舒服的话就能收到奇效”(法国作家雷曼麦语)。
教师在讲课前说几句赞扬性的话,可尽快缩短与学生的感情距离。
运用这种开场技巧,使我得益不浅。
有一次,我到一乡镇给初一同学讲课,由于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我一来到你们中学,就听说最优秀的班级是我们初一(3)班,最聪明、最活跃的学生是我们初一(3)班同学,我相信在这堂课中,同学们一定能够表现出我们中学的精神风貌,与老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深情的赞美,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顺利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二、幽默诙谐式
幽默是智慧的表现,幽默感是一个民族文化水准的标志。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用一两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得学生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有一次,我讲评作文,一些同学在作文中忽视了标点符号的运用,有些甚至通篇没有标点,我便这样说:“现在咱们班里‘风气’不正,许多同学学‘坏’了,变成了‘小贪污犯’,把标点符号全都吞到肚子里了!如果下次发现类似情况,统统揪出来示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些粗心大意、习惯于丢标点的同学则是羞愧难当。
在笑声中他们加深了印象,打那以后,此类错误,在作文重明显减少。
三、新闻式
新闻式开场白,即一开讲就发布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闻,以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
如讲《核舟记》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前些日子我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位能工巧匠在直径0.1毫米的发丝上雕刻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情景,在放大镜下观察,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各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象真的一样。
这真是鬼斧神工!今天,我们学习《核舟记》这篇课文,介绍的是在一只不满一寸的核桃上雕刻的艺术品。
四、故事式
学生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一位教师讲《观察与记叙》这篇知识短文时,开篇先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财主,十分喜欢收集名画。
有一次他用高价买了一张名家之作《斗牛图》,把它视若珍宝,珍藏起来又怕霉坏,每年都要拿出来晒一晒。
一次财主把《斗牛图》挂在门前晾晒,一个放牛人从此路过,看了《斗牛图》不禁哈哈大笑。
财主感到疑惑,问放牛人笑什么。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放牛人笑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
最后老师告诉学生:“放牛人告诉财主,牛斗角时,尾巴在屁股下面夹得紧紧的,而斗牛图上牛的尾巴却翘得高高的,因而可笑。
”这一下子使学生懂得了观察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短文的积极性。
五、猜谜式
谜语最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用谜语导入能创造出一个教学相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如讲《蜘蛛》一课,可把文中的谜语提前讲:同学们,讲课之前,先让大家猜一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谜语一出,如石子投入平静的水中,激起思维的涟漪。
待学生找出答案后,再顺势导入新课:“蜘蛛时怎样捉飞来将的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下面就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
”这样,就使一篇枯燥的说明文变得生动有趣了。
六、提问式
教师一上讲台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一边迅速思考,一边留神听。
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思想,而且有利于组织教学。
如,我在讲《俭以养德》一课时,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浪费、奢侈的现象?学生回答:“扔馒头”、“吃零食”、“公款大吃大喝”等。
在学生回答完毕后紧接提出: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行为的后果?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道白:你的这些行为不仅仅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更严重的,会毁掉你的一生;社会上用公款大吃大喝的现象,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形成风气,会毁掉我们的国家。
你认为老师夸大其词、故弄玄虚吗?那么下面我们学习《俭以养德》一课。
这个导语设计,通过提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步一步进入学习新课的境地。
七、渲染式
运用形象的、充满感情的语言开头,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学生相应的感情,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讲《故宫博物院》一课,我是这样开场的: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那我给你指一个去处——北京。
北京不仅是我们祖国的首都,而且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香山的红叶,优美的颐和园,雄伟的天安门……但你不可不去历代皇帝老儿的住所——故宫……再如讲授《老杨同志》一课时,我是这样开始的:“改革开放,引进了蜜蜂,也飞进了几只苍蝇。
当今社会有不少干部官僚作风、腐败作风愈演愈烈,诸如北京市市长王宝森、南京市副市长钟裕辉之流为数不少。
中央治理腐败,群众痛恨腐败,人民呼唤真正的‘公仆’,真正的公仆应当是怎样的呢?我们可以从今天学的课文——《老杨同志》中得到启发。
”
八、道具式
道具式即讲课之前先展示某件实物或图片,给学生以新鲜、形象的感觉,引起他们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讲授《记一辆纺车》,先用幻灯出示图片——纺车。
因现在的学生对纺车十分陌生,所以先是引起好奇,然后是直观的认识。
这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顺利进入新课。
以上是设计导语的几种形式,实际上何止几种!古人说,文有文法,然文无定法。
导语的设计也是这样。
但导语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总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
只要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之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
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