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通常,汽车带给我们喜悦和方便,因为现代汽车既具美感,又经济实用,但汽车的实用性只有在公路交通顺畅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

遗憾的是,许多居住大城市的中国人在拥车之后,并不能真正享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和便利,原因就是堵车现象令人心烦。

如今,生活日益富足的中国人当中,有很多人巳经圆了拥车梦,或正在编织拥车梦。

再加上中国开放门户,降低进口汽车的关税,允许更多优质而又低廉的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市场,这会让更多中国人的拥车欲望得实现。

于是,在汽车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前,人们或许应当关注,因汽车消费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会成为今后中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的一个巨大障碍。

例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道路上每天有680 人丧命,远远高出作为全球汽车大国的美国,每天死在道路上的115 人。

另外,中国因汽车污染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

除了环境污染之外,汽车增加带来的其他社会和环境问题还包括能源消耗上升、交通拥挤、有车者炫耀财富和权力,大规模修造道路造成农地减少,引起农民不满等等。

如果中国不能在汽车需求大量暴增前做好准备,则汽车带给中国人的将不是喜悦和便利,而是更多的烦恼和寸步难行。

另外,中国也不得不因汽车消费上升而加快在世界上寻找更多的能源。

中国则在近几十年来,因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加上文明的进步,社会和环境都有极大的改善,但是改善的速度赶不上经济步伐。

具体而论,以前因愚昧而破坏生态环境(比如滥砍树木)的现象,如今已受到遏制,但追求物质文明却又悄然带来另一种环境破坏(如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噪音)。

所以,当中国向第一世界挺进时,也应当在社会共识和价值取向之中,纳入更多第一世界的要素。

使用汽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工业生产所制造的环境污染不同,前者的社会成本是很难量化的。

因应汽车消费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不像对付工厂将污水排入江河那样简单。

因此,中国需要一个超然的权力部门来设计中国汽车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既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

比如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减少公家车措施,就可以演变成为一项很好的制度。

为了减轻道路压力,中国各级政府正在大力兴建道路,而修路的投资一般通过收取过路费来回收,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对个人而言,当用车的效用远远大过边际成本时,只要堵车所造成的成本在可承担范围内,拥车还是划算的,而那些公家车使用者,根本就不需多考虑用车的成本。

一旦消除公家车消费的弊病后,用车者和汽车厂商都理应承担社会和环境的成本,就好比日本的做法,向用车者索取高额的过路费,迫使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代步。

索取的费用再进一步用于建造更多的道路,或治理环境污染,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让汽车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目录第一章行业发展概述第一节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一、行业政治环境因素分析二、行业社会环境因素分析三、行业技术环境因素分析四、行业经济环境因素分析第二节行业发展基本特征研究一、行业沿革与生命周期二、行业结构特点三、行业产销规模四、行业企业竞争格局五、行业发展周期及波动性分析六、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分析第三节2008-2010 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现状分析二、存在问题分析三、问题成因及对策第二章2008-2010 年行业市场供求分析第一节2008-2010 年行业产品供给分析一、产品产量二、区域分布三、供给影响因素分析第二节2008-2010 年行业产品需求分析一、产品市场需求量二、区域市场分布三、下游需求构成分析四、农村市场第三节行业供需格局影响因素分析一、再建及拟建产能情况二、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三、中国汽车售后布局图第三章行业进出口市场分析第一节行业进出口市场发展现状一、进口市场特点分析二、出口特点第二节行业产品出口市场分析一、出口目的地分析二、出口数据统计定量分析第三节行业产品进口市场分析一、进口产品来源分析二、进口数据统计定量分析第四节影响行业产品进出口因素分析一、金融危机特别是“后危机时代”主要影响因素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影响分析三、行业高端产品进出口市场分析四、营销模式对产品进出口影响分析五、其他因素第四章2010-2015 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第一节2010-2015 年行业供需预测一、行业产品供给预测二、下游需求预测三、整体供需格局预测第二节2010-2015 年进出口市场预测一、进口市场预测二、出口市场预测第五章2008-2010 年行业热点问题深度调研第一节行业产业链分析及延长策略第二节低碳循环经济对行业发展影响第三节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第四节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对行业发展后续影响分析第五节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对行业发展影响一、长三角地区二、京津地区三、中部地区四、珠三角地区五、东北地区六、西南地区第六节行业政策影响情况第六章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现状分析第一节企业构成一、企业数量二、汽车产业多种所有制并存,自主开发渐呈多元化第二节业内标杆及龙头企业调研分析一、国内企业发展模式分析二、国外成功经验借鉴意义第三节行业投资现状分析一、行业投资监管体制二、汽车产能三、再建拟建项目情况第五节行业盈利情况一、汽车企业利润大幅攀升大部分实现成倍增长二、2010 年盈利预测第六节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一、相关政策二、新能源汽车技术状况第七章本报告主要预测结论及观点第一节整体发展趋势预测第二节2010-2015 年行业主要指标定量预测第三节2010-2015 年行业发展趋势定性预测第四节本报告主要观点汇总第八章华经纵横独家策略建议第一节策略建议主要理论及数据支持说明第二节针对客户需求给出独家策略建议一、宏观策略角度二、中观产业角度三、微观企业角度第二章2008-2010年汽车行业市场供求分析1.2008-2010年行业产品供给分析1.1产品产量从规划和历史数据分析,按照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规划目标来看,要汽车产销实现稳定增长,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

根据“十一五”期间汽车产量的平均增长率来看,远远高于10%,2009年汽车产量增长达到47.57%,除2008年产量增长率为5.21%,其余年份增长率均高于20%。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保守预计我国“十二五”期间的GDP增速均值为7.2%。

根据我国GDP同汽车产销量的高度相关性分析来看,汽车产销量的增速也将保持较快速度。

从政策层面来看,由于汽车市场产销两旺,各大企业均不断扩大产能规划,“十二五” 期间,可能出现汽车产能过剩的风险,国家可能出台系列调控措施,同时,汽车产业政策效应出现逐步递减。

从地区发展层面分析,东部沿海省份的汽车保有量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受到交通能源、环境制约的发展,增长有限;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速快;二三线城市较低的汽车保有量和消费启动等因素,为未来需求提供了良好基础,预计“十二五”期间,汽车需求量会出现中西部高于东部城市的速度,二三线城市高于一线城市。

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图表2006-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60% 50% 40% 30% 20% 10% 0%产量* 增长率2006 2007 2008 20092008年第4季度,金融危机对汽车行业的不利影响明显显现,汽车制造业经济运行增速继续减缓,主要指标增幅与第三季度相比,均呈回落走势。

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在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尤其是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的刺激下,乘用车全年销量增长53%,商用车的表现也显著超越预期,09 年同比增长28.4%,大大高于之前六年的水平。

而2010 年一开年,我国汽车市场就呈现高开稳走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00 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 万辆,全年累计产销超过1800 万辆,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我们认为购置税的优惠政策成功的引导了消费,改善了轿车的消费结构,轿车消费大型化趋势一定程度上被遏制。

09 年C 级车占比下降较大,由08 年以前的6%以上下降至09 年的2.5%。

最受益的车型实际为紧凑型车,排量多为1.5L-1.6L ,09 年占比已达轿车总量的47% 。

而更小排量的A0 级和A00 级微型轿车实际上并未受益,09 年市场份额变动不大。

2010 年汽车销量中,除排量3 升以上销量同比有所下降,其他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排量1.6〜2.0升和2.5〜3.0升增幅均高于同期,分别销售215.27万辆和6.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77%和39.72%,增幅高于2009 上年同期12.44 个百分点和5.86 个百分点;排量1.6 升以下车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明显减缓,共销售663.18万辆,同比增长27.98%。

由于目前轿车主要消费群体为私人,新品的成功推出对销量增长十分重要。

与往年相比,09 年新品创历年最高。

据工业协会统计,上市新品种共有221 款,比08 年多114 款;其中轿车新品多达到175 款,SUV 和MPV 分别为28 和15 款。

分品牌来看,自主品牌新品120 款,日系40 款,德系、美系分别为24 款和18 款。

另外,我国汽车消费地域性差异明显,近年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新车销售出现强劲增长,2009 年西部、中部、东北部地区的销量增长分别达到65%、47%和55% ,高于东部直辖市31%的增长率。

1.2、区域分布汽车产业常常被认为是最具有全球性的产业之一,其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遍布全世界。

由于汽车产业的特点,各地往往以产业集聚作为其产业发展模式。

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不仅表现为若干个公司在纯粹产品上的竞争,更表现为以产业的网络组织为形式的集聚间的竞争。

全球的汽车产业主要受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汽车集聚控制,这些集聚融入全球产业网络,处于全球价值链中“战略性环节”,其汽车产品占领了全球主要市场,也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技术领先者和创新驱动者,左右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

研究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循序渐进地发展我国汽车产业集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集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往往要受这些跨国汽车公司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被动纳入跨国汽车公司所主导的国际生产体系中,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底层。

若想进一步发展,必须提升产业集聚整体的实力,加快集聚内外资源要素的整合,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构建产业集聚的核心竞争力,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提高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中的地位。

以下为我国汽车产业区域的四大集群的发展:1.2.1、沿长江流域汽车产业集群沿长江流域汽车产业集群中包含了许多汽车产业实力强的省市。

从竞争力来看,这个区域所包含的很多省市都在汽车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和企业集群竞争力的上势和强势省市之列。

这足以说明该地区的汽车产业在我国汽车业的重要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