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_管理学原理
– 提高对市场的灵敏反应;
– 有利于管理人才的培养。
事业部组织结构缺点
– 机构重叠、人员增加、管理成本较高; – 对事业部一级的管理人员水平要求较高; – 各事业部之间关系协调困难。
⒌矩阵制
A项目负责人 B项目负责人
总经理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 矩阵结构的优点
– 既取得专业分工的好处,又可以在各职能部 门灵活配置资源;
• 网络组织的缺点是可控性太差,一旦组织所 依存的外部环境出现了问题,如质量问题、 价格问题、及时交货问题,组织将陷于非常 被动的境地。而且外部合作组织都是临时的, 如果一方退出且难以找到替代者,组织将面 临解体的风险。
• 组织结构是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就像 人类由骨骼确定体型一样,组织也是由 结构来确定其形状,组织结构可以用复 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三种特性来描述。
• 复杂性,指的是组织分化的程度。 • 正规化,指的是组织依靠规则和程序引
导员工行为的程度。 • 集权化,是指决策制定权力的集中程度。
组织设计包括以下具体的任务: ⒈职务分析与设计。 ⒉部门和层级设计。 ⒊结构形成。
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是,追求较大的管理 跨度,以此作为促进授权的方式。
• 集权与分权
集权化反映决策集中于组织某一点的程 度。如果组织的决策权力更多地分布在高层, 这样的组织集权程度较高。相反,如果决策 权力更多地分散在下层,那么组织的分权化 程度就比较高。
当前的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下授决策权, 这与力图使组织具有灵活性和反应能力的努 力是一致的。
•缺点:职能的重复配置,缺乏对组织整体目标 的认识。
销售副总裁
西部区域销售主管
南部区域销售主管
地区部门化
东补区域销售主管
•优点:更有效的处理特定区域所产生的问题; 更好的满足区域市场的独特需要。
•缺点:职能的重复配置;可能感觉到与组织其 它领域的隔离。
销售经理
零售会计经理
批发会计经理
政府会计经理
✓环境不确定性程度越大,越需要有机式设计所 提供的灵活性;
✓在稳定、简单的环境中,机械式设计倾向于最 有效。
四、组织设计的类型 ⒈直线制
– 是组织的原始形态,当组织规模很小或初创时 期,几乎没有什么结构。
– 优点:快速、灵活、维持成本低、责任明确。 – 缺点:对成长后的组织不适用,且过于依赖个
人是有风险的。
• 管理跨度
管理跨度又称为管理幅度、管理宽度、控 制幅度,指的是一名管理人员直接管理的下属 的人数的多少。
– 管理者的个人能力 – 工作的内容与性质 – 工作条件 – 工作环境
组织使用的平均管理跨度决定了组织结 构是高耸式的还是扁平化的。高耸式结构总 体上跨度较小,等级层次较多。扁平化结构 控制跨度较大,在水平方向展开,相对而言, 等级层次较少。
• 团队组织也存在缺点,在跨职能团队中存在 双重领导,跨职能团队和部门经理对员工提 出的要求不同,参与多个团队的员工必须解 决这些冲突,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开会协 调;团队可能会引起权力过度分散,原来做 决策的部门经理在团队结构中会感到被忽视。
⒎无边界组织
所谓无边界组织,是指其横向的、纵 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 构所限定或定义的这样一种组织设计。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
(一)纵向组织设计的原则
• 指挥链
长期以来,指挥链原则一直是组织设计的 基石。早期管理理论家,如法约尔、韦伯、泰 罗等特别推崇指挥链。指挥链是指从组织高层 延伸到基层的这样一条持续的职权线。
•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员工授 权的加大,指挥链原则在已经相对不那么重 要了。比如,组织的员工可以在几秒钟内获 得原来只有高层管理者才能获得的信息;员 工不必通过正式的管道,利用计算机可以实 现与组织中其它任何地方的人员进行沟通; 越来越多的组织采用自我管理的跨职能团队, “多头领导”体制被更多地引入。
组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组织和组织工作的含义、组织工作的特
点和内容; ●了解人员配备的含义、重要性与原理; ●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
以及主要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掌握职权的 种类及相互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影响因素及 授权的要点; ●熟知组织设计的任务;人员配备的内容。
技能目标:
(二)组织工作的特点
• 组织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组织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组织作为社会 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 引起组织目标的改变。当原有的组织结构不能 适应组织目标的要求的时候,组织结构就必须 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 组织工作中要对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予以足够的 重视
(三)组织工作的内容
• 无边界组织兴起的原因
– 市场全球化和不断加剧的竞争
– 快速发展的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 技术的发展,使无边界组织具备了打破过 去的组织边界的技术和物质基础。
• 通过运用诸如跨层级团队和参与式决策等结构 性手段,可以取消组织的纵向垂直边界,从而 使层级结构扁平化。
• 管理者还可以通过跨职能团队以及围绕工作流 程而不是职能部门组织相关的工作活动能够这 些方式,取消组织的横向边界。
⒍团队结构
在基于团队的结构中,整个组织是由执 行组织的各项任务的工作小组或团队组成。 所谓工作团队,就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 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
• 团队已经成为组织工作活动的最流行的方式。 团队组织打破了部门界限,团队成员相互谅 解,知道彼此的问题,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各 自的目标;由于团队具有很高的工作自主权, 大大加快了决策速度;团队组织的工作丰富, 责权下放,需要的管理人员少,提高了员工 参与的积极性。
⒉职能制
按一定的职能专业分工,把组织划分为各 个职能部门,员工根据各自的职能技能划分到 各职能部门中从事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以获得 规模经济优势以及便于职能专家之间的交流。
职能制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存在多条指挥 线。
⒊直线职能制
厂长
财务 生产 销售
工艺 技术 人事
车间
车间
车间
生产
工艺 生产
工艺 生产
总经理
研究 计划
人事
财务
A
B
C
D
事业部 事业部 事业部 事业部
职能 职能 部门 部门
车间 车间 车间
• 最高管理层保留的权力
– 事业发展的决策权有关资金分配的决 策权
– 人事安排权
• 事业部结构的优点
– 强调结果——事业部经理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经 营负责;
– 使高层集中精力于战略决策事物上;调动事业 部经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 有效地克服职能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的弱点, 发挥事业单位机构灵活的特点;
– 增强职能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
• 矩阵结构缺点
– 多头领导,增加协调成本; – 成员接受双重领导,他们要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
能力和平衡协调矛盾的技能;
– 成员间可能会存在任务分配不明确、责任不统一 的问题,从而影响组织效率的发挥。
(二)横向组织设计的原则
• 工作专门化
工作专门化的实质是,不是将整项任务交 由某个人承担,而是将之细分为若干步骤,每 一步骤由一个人来完成。各个员工都仅专门从 事某一部分的活动而不是全部活动。通过工作 专门化,员工所拥有的各种不同技术可以得到 最有效的发挥。
• 20世纪上半叶,专门化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因此,推行专门化可以使员工生产率显著提 高,专门化被看作提高组织劳动生产率的源 泉。
• 当今绝大多数管理者意识到,工作专门化虽 然是一个重要的组织方式,但不是无止境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因此,组织逐渐实行 扩大工作范围、降低工作专门化程度的办法, 来改进员工的生产率。
• 部门化
通过工作专门化分设了各个职位之后, 这些职位必须组合起来,以便协调共同的任务。 部门化就是将若干职位组合在一起的依据和方 式。每一个组织都可以有其划分和组合工作活 动的独特方式,一般组织业务活动内容比较复 杂的,划分的部门就多;反之,组织业务活动 内容比较简单的,划分的部门就少。
顾客部门化 • 优点:能由专家来满足和处理顾客的需要和
问题。 • 缺点:职能的重复设置;缺乏对组织整体目
标的认识。
工厂主管
切割 部门经理
压边 部门经理
装配 部门经理
喷漆打磨
抛光
检验发运
部门经理 部门经理 部门经理
过程部门化
• 优点:工作活动的更有效流动。 • 缺点:只是用于某类别产品的生产。
部门化新趋势,一是顾客部门化愈来愈得 到普遍认识;二是跨职能团队的采用,如矩 阵结构、团队组织、工作小组等正使得原来 僵硬的部门划分得到补充。
工厂经理
工程经理 会计经理
制造经理 人事经理
职能部门化
采购经理
•优点:将同类专家所拥有相同技术、知识和关键 的人员组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效率;职能领域内部 的协调;深度的专门化。 •缺点:职能部门间的沟通不良;缺乏对组织整体 目标的认识。
总公司
娱乐产品事业部
物流设备事业部
产品部门化
工业设备事业部
•优点:促进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专门化经营;经 理人员成为所在产业的专家;贴近顾客。
三、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 (一)组织设计决策
机械式组织
•高度的专门化 •僵化的部门划分 •指挥链明确 •窄管理幅度 •集权化 •高度正规化
有机式组织
•跨职能团队 •跨层级团队 •信息自由流动 •宽管理幅度 •分权化 •低度正规化
(二)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
1.战略与结构
– 钱德勒:战略决定结构 – 安索夫:战略追随结构 – 雷蒙德·迈尔斯和查尔斯·斯诺:战略影响组
• 职位或岗位的设计
• 形成可以管理的部门和单位,并授予各部门 和单位的管理者相应的职权,建立起正式的 职权线;
• 为组织中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