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牛郎织女》执教者徐剑梅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试着给每一段加小标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你知道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哪些?(《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2你是从哪儿知道这些故事的?(从电视上看到的、从书上看到的、听奶奶讲的)3、这些民间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久远,拥有无数的读者?(介绍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指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被修改、添加、润色、提升的一种文学形式。
民间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4、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二、信息交流1、你知道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吗?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前不久,我们刚刚聆听了他关于修改作文的一段话,谁还记得的?(指名背诵)3、通过课前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生字?(1)(出示生字词)Sǎo péng shuāi chèn zhēng zháxiōng嫂.子牛棚衰老趁机挣扎波涛汹涌tiǎn zhuài舔拽A、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嫂”是平舌音;“棚、挣、汹”是后鼻音,“舔、趁”是前鼻音,“拽、衰、趁、挣、扎”是翘舌音。
B、你能读好“扎”吗?出示“我会读”:输液室里,一个扎(zházāzhā)辫子的小姑娘扎(zházāzhā)针时拼命挣扎(zházāzhā)。
指名读,评点。
C、能记住这些生字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告诉大家。
4、大家真的记住了这些生字吗?完成《补充习题》第43页第一题。
教师巡视指导,互相评改。
5、你知道故事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板书)牛郎老牛织女王母娘娘三,理清文脉1、看来课前同学们一定认真阅读了课文。
你能用上这四个人物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2、给课文分段了吗?能不能给每一段加上小标题?学生汇报:课文共12小节,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2):牛郎孤苦伶仃,和老牛相依为命。
(童年凄苦、人牛情深、哥嫂虐待)第二部分(3----5):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认识了织女,结为夫妻。
(相识相恋)第三部分(6、7):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
(下嫁人间、痛失老牛)第四部分(8----10):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
王母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
(携子追赶、隔河相望)第五部分(11、12):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相会。
(鹊桥相会)四、合作学习1、大家一定对文中的人物很感兴趣。
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然后自豪地告诉小组的同学,通过课前学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的?(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和老牛的关系怎样、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这个故事的结局怎样)。
(出示“合作小贴士”: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然后自豪地告诉小组的同学,通过课前学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的?)2、以小组汇报.A、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1)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他的童年没有乐趣,他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
(3)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
(4)牛郎照顾织女很周到。
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牛郎对老牛的照顾吗?(无微不至)“至”的意思就是文中的“周到”。
(5)从哪儿看出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6)老牛是怎样对牛郎的?(像长者一样关心牛郎)B、牛郎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1)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2)织女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 知道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
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
五、谈谈初学课文后的感受.1、读完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肯定有你喜欢的或讨厌的,能结合课文,与同学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什么?你讨厌谁,为什么讨厌她?2、学生交流反馈(1)喜欢牛郎虽然被兄嫂虐待,还是心地善良的细致周到的照顾老牛。
我是从文中的这些语句看出来的。
(朗读相关语句)(2)喜欢牛郎追求幸福的勇气。
虽是孤儿,但他不自卑,碰到美丽的仙女,勇敢地走上去,最终收获自己的幸福生活。
(3)我喜欢织女的心灵手巧,(读相关语句)(4)我喜欢织女善良,她不计较牛郎是孤儿,没钱没势,正是在知道牛郎的不幸遭遇后决定冒险与牛郎结为夫妻,不像社会上的有些女孩子觉得自己长得好看,成天挑七挑八,什么要结婚要先有房先有车,要有钱,与织女相比这些人太俗了。
(5)我喜欢织女留在人间的勇气,她在天庭呆那么久,肯定知道迟早会被王母娘娘抓回,一旦抓回后果不敢想象,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
(6)我喜欢老牛的知恩图报。
讨厌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读相关语句。
六、作业:1、完成《硬笔习字册》板书:13、牛郎织女牛郎织女老牛王母娘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纯真的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
一、感旧知,顾大意1、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你知道农历的一些节日吗?课前,你们尝试完成了《练习册》P59 NO5,都做对了吗?交流评改。
2、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齐读课题——牛郎织女。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3、既然题目是牛郎和织女,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4、你很会读书。
二、谈相识,晓性格1、过渡。
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这节课我们就从牛郎和织女的相识谈起吧。
2、课文哪一小节写他们相识相恋?(第5小节)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3、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说一说这小节的意思。
(因为牛郎心眼好、能吃苦,所以织女决定当他的妻子。
)4、心眼好是说牛郎是个怎样的人——善良,能吃苦说明他——勤劳。
5、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描写牛郎善良和勤劳的语句,读一读,感受一下牛郎的善良勤劳。
请把你找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1)小组合作学习(2)汇报交流:(周到,亲密)(3)交流评改《练习册》59页第8大题。
6、领悟写法。
从第2小节我们可以看出牛郎的善良和勤劳,课文直接写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老牛的表现呢?说出你的理由。
(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满)7、看来老牛这个角色很重要,请找一找这节中描写老牛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老牛和牛郎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亲密无间,相依为命)把你的理由和根据说清楚。
交流感悟,不是亲人胜是亲人。
8、练读第2小节。
读出亲密的感觉。
指名读,评点后齐读。
三、咏相伴,叹美满1、过渡。
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老牛的帮助下,牛郎和织女走到了一起。
他们从相识到相伴,开始了新的生活。
2、课文中有一个词形容他们的生活,这就是——美满。
3、仔细看,是很美满吗?不是,是挺美满。
你从“挺”字想到了什么?(辛勤劳动,艰苦朴素……)4、有一首歌很好地表达了他们此时的心情。
(小黑板出示《夫妻双双把家还》)会唱这首歌吗?会的一起唱,不会的请认真听。
(播放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5、是啊,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啊。
三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他们的生活已经不是挺美满了,而是——好美满!四、说相望,明情理1、过渡。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王母娘娘出现了。
2、(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的8到10小节,完成《补充习题》45页第4大题。
画出描写王母的关键词句,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1)自主学习,(2)交流感悟。
(凶残,恶毒……)读出这种感觉。
3、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
正是这一划,划开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划破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更划碎了牛郎和织女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梦想、追求和渴望。
从此,他们只能隔河相望了。
齐读第11小节。
4、看到这个“望”字,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遥远,思念,此时无声胜有声……)5、(播放古筝曲《梁祝》片断)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啊。
假如他们能够互诉衷肠,听到对方的声音,你觉得他们最想说些啥呢?6、交流评价。
(1)同座讨论;(2)指名回答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无论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还是牛郎和织女的成星,都是爱情忠贞的象征。
8、假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到此为止,你满意吗?请说明理由。
(不忍,同情……)9、不合情理,善良的中国人是不会满意的。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结尾(引读第12小节)——每年……(齐读)10、喜鹊搭桥,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是的)但是却合情合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五、作业:1、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课题——牛郎织女。
你能用诗句来祝愿他们吗?2、读完这个民间故事,你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请大家完成这里的填空。
出示填空:(1)读完《牛郎织女》,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这是因为();我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这是因为()。
(2)通过学习,我知道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
3、选一个你熟悉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照样子,写词语:心急如.焚又.肥又.嫩《牛郎织女》教学反思《牛郎织女》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因为学生对这个故事很熟悉,而课文语言又通俗易懂,所以我决定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课前,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故事,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哪些?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尝试给相应的自然段编列小标题,同桌交流编列小标题情况。
学生通过标题式的概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接着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突出重点段落。
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
在理清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关系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学生边读边感悟,交流得很轻松,他们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并当堂完成了《补充习题》和《练习册》。
我校的课堂模式是“生本课堂”,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
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落实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而不是教师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参考书的理解变相传达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