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1.1 概述1.1.1项目名称及拟建地项目名称:嘉禾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拟建地:嘉禾县域1.1.2项目建设单位嘉禾县交通运输局1.1.3项目性质公益事业项目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市城市规划设计院1.1.5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嘉禾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全县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拟定;公路建设、管理、养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管理;交通安全生产管理;交通战备等工作。
局机关部设置行政办公室、法制股、规划建设股、安全管理股、财务中心、交战办、等6个办、股、室,局属二级事业单位3个:道路运输管理所、公路管理站、交通工程招标办。
局现有在职工118人(含聘请人员10人),离退休职工22人。
交通运输局设党机关总支1个,下设党支部3个,现有党员共81名。
1.2项目背景1.2.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城乡公交一体化是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手段,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官,通过改革现有客运管理模式,打破原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利用公交化运作方式,发挥客运资源效益最大化,以达到城乡公交相互衔接、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协调发展。
1.2.2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别是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统筹城乡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途径,是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的有效途径,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重要任务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用“两型社会”的理念、目标和方法,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目前,全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三湘大地正在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城乡统筹之路。
1.2.3嘉禾县成为湘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嘉禾县积极对接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按照“率先、湘南领先、争先”的定位,积极建设“湘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
嘉禾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总体方案已经制定完成。
目前,嘉禾县已经成为省五个唯一改革试点县:“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县”、“城乡一体化建设示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示县”、“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县”、“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试点县”。
1.2.4嘉禾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情况随着嘉禾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客运已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现有农村客运已不能满足当前嘉禾县乡村群众的出行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乡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加上县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乡客运市场需一种新的客运管理模式来适应新时期客运市场的发展趋势。
1.3编制依据本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为:⑴《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⑵《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⑶《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CJJ15—87)⑷《城市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JB99—104)⑸《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200-2004);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GB 50220-95;⑺《嘉禾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⑻嘉禾县城乡一体化示县规划纲要⑼嘉禾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⑽嘉禾县公共交通现状资料⑾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⑿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4编制原则⑴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城市进程发展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及标准;⑵服从嘉禾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原则和要求;⑶根据客观实际,因地制宜。
1.5研究围本报告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嘉禾县县域农村、城镇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土地利用开发强度,预测道路客运量发展水平,对规划年限的县农村公交线路、换乘枢纽、站场实施等进行综合性规划,并对场站建设投入、农村公交运营的财政补贴及社会效益进行进行评估,提出实施方案以及有关建议。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容如下:●社会经济与交通现状分析●居民出行特性分析●道路客运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道路客运需求分析●道路客运线网规划●道路客运站场布局规划●费用及效益估算●问题和建议1.6 研究的主要结论1.6.1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后,对改善区域路网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6.2建设主要容⑴科学合理规划城乡公交线网布局规划城乡一级公交线路13条、里程262公里、投放运营车辆70辆,二级公交线路13条、里程94公里、投放运营车辆30辆,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自然村公交通达率95%以上。
⑵合理规划城乡公交站场对嘉禾县城城市公交站点布局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和外观设计,对公交始发总站单设做相应调整,其中枢纽站1个、停保场1个;合理布设乡镇公交站场,规划建设广发、石桥、坦坪、田心、长田尾、肖家、普满、行廊、龙潭、泮头、袁家、塘村等12个客运站,其中塘村、行廊为三级客运站,其它为四级客货运站场,1000人口以上中心村设五级客、货运综合站场,其它中心村设客运停靠站;合理布局公交沿线站点,规划农村公交首末站8个,停靠站、招呼站318个。
公交站场等基础设施征地96亩。
⑶加强公交车辆技术管理统一公交经营方式和服务标准;一级城市公交线网新投入的车辆为双开门的中级以上客车,二级城乡公交线网新投入的车辆为普通以上客车车型。
所有城乡公交车辆安装车载公交IC卡刷卡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语音报站系统和导乘信息、乘车规则等,积极推广零币兑换、公交IC乘车、流动售卡、联网充值等公交特色服务。
1.6.3城乡公交客运量预测嘉禾县农村客运量结构组成预测1.6.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建设总投资为6836万元,其中:公交站场建设2419万元;其他投资3472万元(其中公交车辆100辆,购置费1600万元,车载公交IC卡刷卡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语音报站系统和导乘信息、乘车规则等投资202万元);预备费589万元;融资成本316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
1.6.5经济评价本项目属公益性投资,建设资金来源县财政,项目经济评价只计算财务评价指标。
本项目经济评价结果如下表当基准收益率Ic=5%时,项目经营期税前财务净现值>0,说明项目在财务上评价是可行的,但当基准收益率与Ic=6%时,财务净现值为负数,说明项目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一般。
项目运营后,政府财政连续8年补贴(约补贴3240万元),可基本保障财务盈亏平衡;8年以后,企业自负盈亏。
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二章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重要意义2.1嘉禾县概况2.1.1自然地理风貌嘉禾地处南部,市的西南面,处东经112°14' 3”——112°35' 26”,北纬25°26' 12”-25°47' 29”,东西最宽35.7km里,南北最长39.3km,县域面积696.24km2,占省面积的0.33%,是省面积最小的县份之一。
县城坐落在南岭山麓,钟水河(舂陵河)西岸,平均海拔214.5m,北高南低,属低山丘陵地形;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日照充足,春季低温多雨,夏季高温酷热,暴雨集中,秋冬干旱少雨。
城区地质构造属华南褶皱体系,区域构造稳定,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
2.1.2行政区划嘉禾全县辖普满、坦坪、田心、广发、盘江等5乡和城关、车头、塘村、袁家、行廊、肖家、龙潭、石桥8镇,242个村委会、31个居委会,县域面积699平方公里。
2010年底全县人口3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万人。
全县人口密度550人/平方公里,是省单位面积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之一。
2.1.3社会经济概况明崇祯始置嘉禾县,自古以来是郴永边际贸易中心城镇,传统农产品、锻铸造业经济发达,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
2010年全县国生产总值6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96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570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5537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5.9∶49.4∶34.7。
引进外商直接投资0.24亿美元,增长19.2%。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增长3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35元。
改革开放以来,嘉禾形成了以煤炭、铸(锻)造、五金工具、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随着省道S322、S215改造以及厦蓉高速公路、衡武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促进了嘉禾城乡一体化发展,传统商贸物流业也得到长促发展,嘉禾城镇空间规模逐步壮大,村镇空间联系更加紧密。
2.2嘉禾县城乡一体化规划示县规划根据《嘉禾县城乡一体化示县规划纲要》设置的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2009年嘉禾城乡一体化综合评分结果为65.42分,处于城乡一体化的第二阶段即起步阶段,预计到2020年嘉禾县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综合得分为80分以上,进入第四阶段,即基本实现阶段,嘉禾城镇体系将建设成为湘南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铸造业城镇群,整个县域将融合良好生态、便利交通、优质生活、现代产业等元素的一体化特色县级城市区域。
2010年,嘉禾县被列为“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示县”,是湘南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先导区”。
为统筹城乡发展,目前正在实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有“城乡公交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等。
2.3嘉禾县综合交通运输网现状2.3.1嘉禾县市综合运输网及运输事业发展现状嘉禾县市综合运输体系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除在建高速公路外,主干线公路以省道(省道S322线、S215线、S324线,老省道1806线)及嘉新、嘉宁、嘉临、嘉蓝公路等为主。
到2009年6月,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47.55km,公路密度每百km2149.86km,居全市之首,列全省前茅。
目前,全县拥有通车二级路33.45km,三级公路138.9km,四级公路509.1km,等级公路占公路总量的65%。
全县所有乡镇、95%的行政村和70%的自然村通水泥路,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县境融入了“1小时交通经济圈”,未来的2~3年,将形成以厦蓉、衡武高速公路为主动脉的跨省5小时交通经济圈。
2010年,全县公路旅客周转量11734万人km,增长8.94%;公路货物周转量为267624万吨公里,增长23.59%。
年末机动车保有量43191辆,增长3%。
2.3.2嘉禾县公交发展现状⑴公交运营情况目前,嘉禾县只有1家公交公司,有公交营运车辆30台,营运线路7条,线路总长度150余公里,城区500米半径站点覆盖率达95%,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2.4标台,公交车已成为嘉禾县城市交通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