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文物艺术品市场下

第十章 文物艺术品市场下


国家对文物市场的垄断是通过两种形式来 实现的: 其一是由文物或文化系统领导的国有文物 商店,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保护文物, 其二是由商业或外贸系统领导的经营工艺 品的公司,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换取外汇。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垄断下的 文物市场主体由文物和商业、外贸部门并 存或共同拥有的管理格局转变为以文物行 政部门为唯一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格局。
其三,绝大部分文物商店在市场经济的大 潮之下,仍然没有改变经营观念。 其四,多年来通过正当或不正当的途径外 流的文物已不计其数,其中不乏精品,在 国际市场上,对中国文物的需求口味越来 越高。国有文物商店既要以一般文物投放 市场又要赚取较多的外汇两者之间的矛盾 日益加剧。
二 文物拍卖市场 1.拍卖简介
文物艺术品拍卖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当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企业确定拍卖专 题,决定举办拍卖会后,首先应当围绕预 定的拍卖主题征集拍卖品。
(2)拍卖阶段 拍卖会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拍卖会 的程序和销售条件按拍卖行的通行规则办 理。
拍卖方式一般有三种:最为广泛采用的是增价扣 卖,拍卖者报出底价后,由许多买者连续竞相提 高买价,拍卖师接受其最高出价,一促定音; 其次是“荷兰式拍卖”,先由拍卖者喊高价,然 后逐渐降低,直到有一位买主接受为止; 最后是密封递价拍卖,即投标式拍卖,先由拍卖 人公布文物艺术品的估价单,注明函寄报价的时 间、地点、数量、拍卖条件,由经纪人交给买方。 拍卖人收到密封递价后,择优成文。
拍卖(Auction)是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是 指以公开竞价的形式,将特定物品或者财 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文物艺术品拍卖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商业中 介形式,是指以委托寄售为业的商业企业, 用公开出价和竞价的方式当众出卖寄售文 物艺术品的商业行为。
拍卖最原始的前提是:有两个以上的买家; 几个买家同时竞购一件拍卖品;拍卖价格 不是固定的,它在竞价过程中最终形成, 以最高价为准。
思考:
一级艺术品市场和二级艺术品市场的区别 主要是什么?
一般而言,画廓是一级市场最主要的经营 形式。 艺术品拍卖和艺术品博览会是二级市场的 主要经营方式。
画廊主要指展览、销售艺术品的场所,也 指展卖艺术品的商业企业。 画廊是艺术品的中间商,是转卖市场。它 是购买艺术品再转卖出去的以赢利为目的 的艺术商业机构,它所采取的代理、寄售、 展卖等营销手段,都是艺术品交易的不同 形式
画廊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功能、作用不明确, 档次、层次不分明,使其在艺术品市场中的 性质、地位、意义一直不为人所重视。 第一,在我国真正担负起画廊角色的是拍卖 行,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背景和专业人 才, 有能力收购潜力大、名气响的画家作品,在 宣传上也不惜重金,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作 家。频繁举行的小拍卖活动,也为中低档次 的作品找到了出路,拍卖行与画廊的激烈竞 争,使画廊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
按照国际惯例,判定专业画廊的标准一般 有三个: 第一,实行代理制; 第二,定期推出有一定学术水平、风格的 展览; 第三.拥有专业人员储备,为客户提供专 业的服务。
广义上的画廊包括实行画家代理并经常举 行美术展览、展卖的画廊,也包括 销售商品装饰画乃至兼售工艺品的商店。
作为艺术品市场中最普遍、最常见、最稳定 的一种中介形式的画廊,为何没有发挥其应 有的作用?

第二,由于经济问题,许多画廊都没有能力为画家 出画册、办画展,这就失去了一些对画家的吸引力。 收画难、卖画难使中小型的画廊很难继续下去。私 人交易的盛行使画廊失去了一部分的买家,这是画 廊面对的另一种困境。 第三,赝品伪作的泛滥,使画廊的信誉受损。 第四,海外画廊也与国内的画廊有着激烈的竞争,国 内画廊无论在实力还是经营策略上与之都有一定的 差距,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致使境 外市场几乎被境外企业垄断。
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 灿烂辉煌。凡· 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 拍上一块黏土。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 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然而在画此作的同时,画家死 命想抓住的这个世界还是缓慢却无情地溜走了。或许这画 的表面反映了他悲剧性的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期的心理状 态。他是个热爱自然并能从简单的事物看到纯粹之美的画 家,他说他宁可画从窗户向外看到的树影而不想像中的幻 像。 "作为一个因不平等和社会罪恶而发疯的失败的’传 教士’,凡· 高是19世纪写实主义的替罪羊之一;而他称 为’可怕的清醒’的心境的调子是那么高,直到现在,所 有人都能听到它,这说明了为什么1888年画的《向日葵》 今天仍是美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一幅静物画,一幅以植物为 题的《蒙娜丽沙》"(休斯)

在1987年以2500万英镑的天价售给了日本 的安田保险(Yasuda)公司
第十章 文物艺术品市场(下)
第一节 中国文物市场现状与问题 一 文物商店
文物商店:文物商店是内部实行企业管理 的事业单位,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商业手 段,收集流散在社会上的文物并使之得到 保护,为博物馆(院)和有关科研部门提 供藏品和资料,并把完成这一任务作为检 验文物商店工作成绩的重要尺度。
三 旧货市场的文物交易 1956年以前,北京琉璃厂就曾经是闻名海 内外的旧货市场,同样的旧货市场在全国 其他地方也存在。
旧货市场文物交易的存在是民间文物收藏 活跃的重要表现。 当前全国各地的民间文物交易市场,大都 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如年代初相继出现的。 劲松农贸市场于l990年2月改为工艺品旧货 市场后,逐渐成为北京的大型民间文物市 场之一,是北京民间文物交易的龙头。
(3)交货付款阶段 世界上较为通行的规则是,成交以后,双 方签署购买确认书或签订正式合同。
拍卖的原则是“公开、公正、公平、竞 争”。它的特点: 一是现货交易; 二是交易效率很高,不经交易洽谈,成交 时间短,交易量大; 三是卖出价比其他形式都高,无索赔问题, 并且可扩大文物艺术品的影响,拍卖成功 对卖方尤其有利。
高品位的文物艺术品,大都是在拍立行实 现自身的商业价值的。拍卖的价格取决于 文物艺术品的价值和买主的竞争程度,所 以拍卖这种方式特别适宜于文物艺术品这 类无法标准化批量生产和价值难以准确量 化的商品。
拍卖的缺点是: 对买方来说,调查研究时间不充分, 对卖方来说,手续费较高,并且存在交费 后拍卖不出的风险;有时,拍卖者因无人 竞价也会撤回拍品,中止拍卖。
文物拍卖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属于国有资产 的珍贵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流失危险, 对文物拍卖从征集标的到卖出的全过程缺 少有效的监理。
为了使文物拍卖试点的管理更加集中有效, 更加科学完善,国家文物局于1996年1月 30日作出了《关于1996年文物拍卖实行直 管专营试点的实施意见》,改变了授权省 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管理的做法,强 调对文物拍卖实行直管专营制度。
2.我国文物拍卖 拍卖是舶来品,清代道光年间,由洋人在 上海主持了中国最早的拍卖。 1992年10月,北京进行了我国的第一次文 物拍卖活动。 1997年1月1日《拍卖法》正式实施以后, 文物拍卖市场的发展更快。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物收 藏和交流的需求也在不断成长。举办文物 拍卖,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 文物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画廊的购买不是终极购买,而是以赢利为 目的购买艺术品再行提价售出,获得售出 价与购买价之间的差额。 画廊仍是艺术品市场最普遍、最常见、最 稳定的一种中介形式。
成功的画廊需要有恰当、稳定的市场定位 。 画廊主要通过买断、寄售、代销、商业展 览等几种方式吸引货源。
买断是画廊直接将艺术品一次性购进,完成所有 权的转移,再通过其他方式提价售出。 寄售是画廊与艺术家达成共识,艺术家把作品寄 存在画廊,由画廊具体营销,售出后从销售额中 提出一部分作为利润。 代销是由所有者自行定价,将作品寄放在画廊内 销售,画廊按时间收取管理费或场地费,售出后 再有一小部分的提成。 商业美术展览是由画廊在组织展览的同时进行销 售,通过销售金额提成的形式,保证展览费用和 利润。这里,画廊或承包所有展览费用,或与所 有者商谈销售提成;或一次性从参展者那里收取 相当数额的展览费用。
所谓直管,主要是指由国家文物局依法对 文物拍卖试点工作通盘规划、统筹安排, 直接审批文物拍卖试点资格和拍卖场次, 直接组织对拍卖品的专家审定,直接协调 对文物拍卖市场的监控和管理,直接集中 一定比例的拍卖文物收益专项用于文物保 护事业。 所谓专营,是指根据有关法规,由文物部 门实行行业归口管理和主导经营。
第二,国际经济衰退是近几年来国内艺术 品拍卖艰难的原因之一。 第三,小拍的场次过多,使得赝品伪作出 现,精品不多,失去了拍卖的意义,同时 还造成了与画廊之间的激烈竞争。
第四,有些拍卖公司对赝品纵容放任,甚 至直接参与造假牟取暴利,雇“托儿”上 场已为常事,知假卖假甚至拍卖行买假也 变为寻常,使艺术品拍卖的整体形象受损, 艺术品市场的秩序受到破坏。 第五,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法规建设不完 善,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第一,所有的拍卖公司都可以进行艺术品 的拍卖,面对新兴的艺术品市场,各类拍 卖企业一哄而上,艺术品拍卖活动过多过 滥,超过了市场需要,影响了市场的有序 发展,也给以有的拍卖活动带来很大的压 力。
首先,发展过多过快导致不合理重复投资 ; 其次过多的企业拥挤在狭隘的市场中,势 必导致恶性竞争 。
80年代中后期之后,传统的文物商店在生存和发 展中开始面临巨大的挑战,国有文物商店面临的 根本问题主要有: 其一,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文化经济政策不完 善,经营指导思想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使不 少文物商店处在难以为继的困难境地。 其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文物值钱的观念广 被接受,一方面文物商店无钱购进广大群众手中 的流散文物,另一方面群众也不愿以低价把文物 卖给文物商店,非法的文物买卖便借机大行其道, 形成了对国有文物商业的强大冲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