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史复习专题

世界史复习专题

• 二、反对殖民压迫的人物 • 1、华盛顿、章西女王、玻利瓦尔、尼赫鲁 •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和未来新社会的政治构想。
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原因 和任 务
英国资 产阶级
对象
领导和 经过 主力
纲领性 结果和 文件 意义
美国独 立战争
法国大 革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 根本起因: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 统治)的阻碍。
• 根本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为资本 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
4、北约和华约组织—
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国代表在华盛顿 集会,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 织。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北约”和后来的“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
5、欧洲共同体(欧盟)
⑴原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感到要在 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 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快合作。
1、法西斯同盟
⑴组成:德、意、日 ⑵活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吞 奥地利。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 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⑴建立: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
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反法 西斯联盟正式成立。
⑵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 欧盟成立。
⑶主要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 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⑷地位 政治地位:多强之一; 经济地位:最大的经济体。
6.世界贸易组织
• 时间:1995年1月1日
• 宗旨: 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 自由化。
结 背景 构 条件 :

棉纺织:珍妮纺纱机---开始的标志
次 主要 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工 业
成就
交通运输:1.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2.史蒂芬孙-蒸 汽机车(英1814年)

命 简
特点

1产生了巨大生产力;
2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影响 3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次第
项目
知 识
七、三次科技革命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B
C
D
F E
G H
第一次的是(CD),第二次的是( ABEF ),第三次的是(GH )
一知识结构:三次工业革命简表
次 第 项目
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背景 条件
主要
成就
特点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影响
次第
知 项目 识 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
(4)《九国公约》—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使中国又 回复到受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5)《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英、法、德、意 四国签订,强行把捷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6)《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初,中、美、英、苏 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五、重要的国际组织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八、殖民反抗
• 一、事件 • 1、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 • 2、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 • 3、印度的独立(尼赫鲁) • 4、纳米比亚独立(1990标志非洲殖民体系崩溃) • 5、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 领导权:掌握在大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手中。 • 主力军:为农民和城市平民。 • 特点:革命进程曲折复杂,往往有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 结果:未能建立起全面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而只是确
立资本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 美国内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日本明治维新
二、世界国际关系
3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次第
知 项目
第三次工业革命
识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

构 背景
: 条件 三
次 工 业
主要 成就
以原子能(1945年美国-原子弹爆炸)、航天技术、电子计算 机的应用(信息时代)、生物工程为代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命 特点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⑵主要活动:政治上互相协作(二战期间四次 会议)、经济上互相支持、军事上互相配合。
⑶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 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3、联合国
⑴建立:1945年春天,中、美、英、苏等50个国 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开会,筹划建立联合国。10月, 《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成立。总部设在纽 约。
时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70年代开始
结 构 :
背景 条件
三 次 工 业
主要 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爱迪生-耐用电灯泡;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本茨-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无线电报

命 简
特点

1更加进步的生产力和社会文明;进入“电气时代”
影响 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六、重大战争
1、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
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 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作战双方、性质、主要 战场、重大战役、战场重心的转移、结果和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爆发、扩大、转折、重 大战役、重要会议、性质、结果和影响。 4、朝鲜战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主的所谓“联合国 军”,扩大侵朝战争,很快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不 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⑵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安理会 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的机构)。
⑶常任理事国:中、苏、美、英、法。 ⑷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 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运动。 ⑸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各会员国必须遵 守的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等。 ⑹作用:初期联合国实际为美国所操纵。后来成 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舞台。
四、重要的国际条约 (不含中外条约)
⑴德奥同盟条约、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分别签 订于1879、1882年,共同对付俄国,三国同盟形成。 ⑵法俄协定、英法协约、英俄协议—分别签订于 1892、1904、1907年,共同对付德奥,三国协约形成。 ⑶《凡尔赛和约》 时间: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签订。 内容:见表格
4、雅尔塔会议 ⑴时间、地点:1945年,苏联雅尔塔。 ⑵与会国: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
和丘吉尔。 ⑶内容:A、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惩办战犯,实现德国民主化。B、准备在战后建立联合 国。C、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⑷影响: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 了基础。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⑴建立: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该体系。
⑵维护机构:国际联盟。 ⑶影响
(二)、两极格局
⑴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 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 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
三、重要的国际会议
1、巴黎和会
⑴时间:1919年。 ⑵操纵国:主要由英法美三国 操纵会议。 ⑶内容:同战败国媾和;中心是处置德国;签订 了对德、奥、匈、土的和约。 ⑷影响:建立了凡尔赛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在 欧洲的矛盾,改变了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
2、华盛顿会议
⑴目的:缓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和重新分割太平洋地 区的势力范围。
⑵召开:1920年--1922年,美、日、英、比、中、 法、意、荷、葡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
⑶内容:《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日中协定》(在会外签订)、《九国公约》。
⑷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 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3、慕尼黑会议
⑴时间:1938年。 ⑵参加国:英、法、德、意。 ⑶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捷克的苏台德 区给德国。 ⑷影响: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⑵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 及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
⑶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 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 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⑷发展历程: 形成的标志: 结束的标志:
(三)、世界格局多级化
⑴当前的政治格局: 暂时的一超多强,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⑵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 国际关系中存在着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 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的 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 制约和限制,有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
世界史专题复习
一、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 文艺复兴 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应
• 新航路开辟 世界开始连为一体,世界性的市场开始形成,促 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