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艺实训室可行性报告分析

茶艺实训室可行性报告分析

《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标准开发报告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等学院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任务是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开发《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标准的研究背景(一)行业发展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学院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访谈,详细了解了酒店行业对一线服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通过对我校本专业已在酒店实习或正式工作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课程在实际工作的应用情况,可以知道,茶艺知识作为学生的专业选修课,能提高学生的服务素质,增加个人的知识需求。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国茶文化已普遍被世人接受,甚至被广泛传播,酒店如有高素质的茶艺师为顾客提供五星级的服务更能体现酒店的星级标准。

因此,应该开发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就业选择更广泛。

(二)学生学习需求对于在校学生,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式、工作式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根据调查所得,对于本课程,许多学生选修的目的是因为本课程以实操学习为主,与以往学习知识的方式不同,可以在课堂上放松;教师的讲授总是先讲理论然后才进行实操,学生学习的效果一般,只能掌握茶艺表演的程序,而不能真正掌握茶文化的精髓,对茶叶、茶具的推销意识薄弱,不能自行设计茶艺表演程序等等。

根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实施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因此,我们必须探究茶与茶文化课程的教学过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如项目教学、工作本位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泡茶的活动中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拥有先进的教学平台,具有良好的技术条件教师可以将计算机的特殊功能运用到现场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使教材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

可以要求学生以茶艺员的身份来上课,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为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开发《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分析独立学院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分析,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一)开发《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标准的理论基础项目课程的特点为构建《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结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根据项目课程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项目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和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

2.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3.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依据项目课程的特点来看,首先茶艺课程具有项目课程的某些特点,如:学生在学习“闻香识茶”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明确的任务,有确定的成果,同时留给学生自我组织安排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有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还有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其课程教学形式基本符合了项目教学的要求。

再如学生在表演行茶法时,要用到茶叶、茶具、与茶叶相关的传说、操作的动作要求与礼仪要求等知识,基本上将所学的知识综合化、系统化,同时还要对行茶法的操作进行全过程参与,而教师从中进行指点,让学生亲自参与品茶与评茶,这与项目教学课程的要求相符合。

其次,茶与茶文化涉及了《史地》、《旅游心理学》、《旅游学概论》、《礼貌礼仪》、《市场营销》等显性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学生要参与评价,进行汇报总结,因而还包括了语文知识、逻辑知识,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意识。

最后,在学习茶艺基本知识的过程中通常是小组化进行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责任心,也培养了学生与同学的协作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因此是一个典型的项目教学过程。

(二)开发《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标准的原则项目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模式。

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来源于工作结构。

工作结构是客观存在的,而工作体系又是一个实践体系,这个实践体系不是按照知识之间的相关性,而是按照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组织的。

不同的工作任务将按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把目标指向工作目标的达成,这就是工作结构。

因此,在设计《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标准时要考虑所设计的教学项目能否覆盖整个工作领域,即行业依赖原则;能否负载这个工作领域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其课程结构能否充分体现茶艺师的工作结构并体现职业属性即实用性原则;能否考虑与中级茶艺师资格证的考核相结合,即适时评价原则;是不是面向学生的学习需求,即面向未来原则。

综上所述,开发茶艺项目课程是可行的。

茶艺项目课程的开发符合酒店行业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能为酒店服务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活力。

三、《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标准的开发(一)茶艺师岗位分析要对茶艺项目课程进行项目设计,首先要明确企业对茶艺师的岗位要求。

结合本专业主要培养目标,并根据行业对中级茶艺师职业资格要求,我们可以总结茶艺师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行为,具体如下表(见表一)。

表一:茶艺师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二)茶艺师的职业能力分析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能力培养。

它主要是指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

在职业教育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

通常,专业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

方法能力,即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

方法能力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社会能力,即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根据职业能力的三要素,茶艺师的职业能力分析如下表(见表二)。

表二:茶艺师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对茶艺师岗位工作流程和职业能力的分析,结合茶文化知识的特点,我们设置了《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标准。

该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高素质茶艺员所必需的茶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项目的解决,使学生能根据要求设计各类行茶法,为学生正确运用茶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及继续学习能力打下一定基础;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和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职业道德观。

该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本课程在内容设计方面突出体现茶艺师岗位职业能力本位,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模块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将中级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证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我们将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3个教学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均明确了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在这三个模块中,采用了递进式关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项目,也就是说学生要先完成第一个模块的工作任务,打好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第二个模块的工作任务,即以茶会友,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学会了五种代表性茶叶的特点、制作的方法、茶事服务的技巧,从而达到推销相关茶叶茶具的目的,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第三个模块——客来敬茶的学习目的。

同时在每个模块中又设计不同的训练模块(教学活动),有利于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完成工作任务。

项目课程教材是项目内容的载体,应该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背景资料,其知识内容来自于多种学科,并服务于整个项目,同时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在教材中应十分注意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的培养。

中职茶艺项目课程的教材编写,要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推销茶叶、茶具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该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在任务的引领下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茶艺操作技能,提高职业岗位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可采取项目教学法、实操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演示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投影、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茶艺服务环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在训练的过程中掌握应有的茶文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修养的目的,为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有好的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对学生的进行学业评价时,建议采取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要充分考虑个人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

四、《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标准的实施(一)《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的实施原则《茶与茶文化》项目课程是以行动导向为主要特征的,其实施的原则有:1.有效性原则。

在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的项目学习时,教师的指导要及时。

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建设性的建议,以引导他们思维方向,这样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组织指导作用的有效性。

2.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的仿真工作环境与教学环境要一致性。

茶艺馆既是学生上课的地方,又是学生经营管理的地方。

我们在茶艺馆配备了多媒体装置,购买了各种茶叶、茶具,让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既能满足项目的实践要求,又能满足项目的知识学习要求。

3.统一性原则,即教学时间的的统一性。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已经融为一体了,每周2节课,每节课必须完成一个或两个以上小模块的学习。

4.适时评价原则。

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不能凭一张试卷就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

相关主题